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想成虎的猫 > 第5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2)

想成虎的猫 第5章 各有其能的一家人(2)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13 15:58:09 来源:书海阁

莲姑娘也好,莲老太也罢,叫什么名字不重要,虎永刚觉得奶奶在附近的十里八乡算得上是一个有本事的人。

从有记忆开始,他见到的奶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从不像其他农村妇女那样蓬头垢面、披头散发的不修边幅的样子。

奶奶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和人讲起道理来却能头头是道的,常常叫别人反驳不了。

她也是一个热心肠。

附近邻居家婆媳纠纷,吵嘴打架的,她总会去劝说。

她做的饭很好吃,也很会翻着花样做出别人家做不出的好吃的东西,左邻右舍谁家来亲戚朋友了,她也会去帮忙做饭炒菜的。

虎永刚觉得,那些传统文化什么的,不一定都要用文字记录下来流传,很多是可以口口相传的。

爷爷识的字有限的很,奶奶不识字,父亲也只是高小毕业。

虎永刚现在已经初中毕业了,也读过不少书,四大名着早已读完,可他们说的话虎永刚常常觉得很有道理,而且还没有在书本上看到过。

比如虎家遵循的“食不言、 寝不语”,他们说不出来那些之乎者也,说出来的话都是朴实无华的,也能实实在在地做到,并代代传承。

虎永刚觉得奶奶比一般农村妇女懂得多,应该是和她出过远门,也有很大关系。

奶奶去过新疆几次。那个年代,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个头也不高,独自一人去万里之外的边疆,算是了不得的人吧?

奶奶莲姑娘一生中生了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老大是个女儿叫虎莉,老二是虎永刚的父亲虎兵,老三过继给虎兵舅舅家也就是奶奶的哥哥家当儿子了。

虎莉嫁的老公是河南六桥乡十大队的尚忠诚。

这里人所说的河南并不是北边黄河南边的河南省,而是指虎家前面的一条叫做九圩港的大河的南边。

当地人习惯把河的两边称为河南河北。当时的河上没有几座桥,附近的几十公里内仅有一座六桥大桥飞架南北。

为方便人们过河,就有好多的摆渡船,童年的虎永刚去外婆家,就靠摆渡船过去的。

这条大河宽百余米,深不知几许,反正从虎永刚记事开始就经常听说有人淹死在这河里,他也不止一次地见过漂浮在河面的浮尸。

这是一条人工开挖的大运河,贯穿了南通县(此时的南通县在不久之后改名为通州市)的东西,汇入长江,全靠农民的手挖肩挑完成的巨大工程!

当年的尚忠诚虽然虚岁才18还没有成年,但已经是身高马大的壮小伙儿了,古有木兰代父从军,今有忠诚替父挖运河。

原本按照他所在生产队的劳力分配,应该是他的父亲去出这个苦力。但他的父亲身体状况不好,干不了这个活儿,尚忠诚就义不容辞地替父出征了。

其实后来虎永刚听母亲说这个事,尚忠诚去做河工替父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当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面人民都在饿肚子,而去做河工就可以吃到大米饭、白馒头,每天混个肚子饱,不至于被饿死。

尚忠诚身高马大,人长得帅气,又勤快不偷懒,在工地上很讨人喜欢。

不久征兵的来了,这一年的招兵是去新疆,很多人不愿意去。

而头脑活络的尚忠诚却主动第一个报名,通过了体检,也深得带兵军官的喜爱,如愿以偿地参军了。

他并不是有保卫祖国、驻守边疆的伟大思想,而是觉得当兵更能长期吃饱饭。

带兵军官看他聪明伶俐,人也高大帅气,初中毕业算有文化了,就爱才,想办法帮他参军了。

不然按照他的地主家儿子的出身,政审是通不过的。

到新疆当兵几年后就地转业,因为当的是汽车兵,就分到乌鲁木齐市第九运输公司当汽车驾驶员。

那时候是六十年代初期,国家号召内地有文化的女青年去新疆支边,初中毕业的虎莉算是有文化的知识女青年,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汽车驾驶员尚忠诚回乡探亲的时候经媒人介绍认识了虎莉,二人一见钟情,加上虎莉有意去支边,两人一起去了新疆并结婚生子。

那个时候还没有虎永刚呢,这段历史是他出生了懂事后听父亲讲的,也是因为虎莉的婚姻才促成了弟弟虎兵的姻缘,也才有了虎永刚。

这是后话了。

时间到了1966年,虎莉的大儿子出生之前,写信回来要爷爷奶奶过去一个人,照顾怀孕的虎莉,而且等小孩出生后还要给带一段时间。

原本虎莉是嫁出去的女儿,这种情况应该男方那边处理。但是因为一来虎莉是虎海泉那一辈人中唯一的女孩,除了深得父母喜爱,她的爷爷奶奶、叔伯等都很溺爱。二来尚忠诚的出生不好,父亲是大地主属于监控对象,不能外出,所以这事就只能靠虎家派人去了。

虎家收到信马上全家商量派谁去。

那时候虎兵的爷爷也就是虎永刚的太爷爷还在世,那也是虎莉的爷爷,本来从小宠爱有加的孙女嫁那么远就不太满意,现在向家里求助,当然要满足她的要求了。虎老爷子马上拍板:莲姑娘去。因为女人照顾孕产妇方便,加上女人在生产队挣的工分也少。

全家都赞成,莲姑娘更是高兴,可以见到女儿了。

那时候的交通没有那么方便,一家人谁也没有去过新疆那么远的地方。

好在虎莉的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上海坐火车到乌鲁木齐,是直达的火车。

买好票后给她发一封电报告知车次,她会去乌鲁木齐车站接母亲的。

虎海泉送老婆去上海,买了车票送上火车,给女儿发了电报就回家了。

莲姑娘这一去,跋山涉水,公共汽车、大轮船、火车上三天三夜,历尽千辛万苦到了新疆。

伺候女儿坐月子,带外孙到会走路了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把大外孙一起带回家来了。

时光荏苒,莲姑娘这一往一返就是两年过去了。

她的能力也在这期间不断显现。她不仅照顾了女儿,带大了外孙,还给虎兵带回了一段美好姻缘。

据奶奶说,她刚开始到那边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闹了很多笑话。

比如,那边的人热情地请她喝“**”,她闹了个大红脸,以为人家和她开玩笑,后来才知道:人家把牛奶叫“**”。

这还算好的,一次邻居家包饺子端过来一大盆,说请她吃饺子的时候,她直接拉下脸要和人家吵起来了。

因为那时候老家南通没有“饺子”这个东西,只有“馄饨”。而她听成了“**子”,以为人家骂她了。好在当时女儿女婿都在家,不然就不是闹笑话了。

当然这些生活的小插曲她也不放在心上,她操心的是她回家后大外孙怎么办。

女婿开着大卡车四处跑,经常好几天不回家,女儿在运输公司的子弟学校当老师,每天都要上班的。

她总不能不管不顾老家的一大家子人一直留在这里带孩子。

家里也来信催她回家,主要是因为她出来太久了,生产队的人提意见了,一直不上工,虽然没有工分,但队上分口粮和其它什么的,都不能少了她那一份。

虎家人都比较善良厚道,觉得占了生产队的便宜,过意不去,就催她回家。

当她把要回家的事情和女儿女婿说出来的时候,那夫妻二人虽然不情不愿,但也没有办法也不能阻止。

他们和莲姑娘提了一个请求:能不能把小孩子带回江苏去养,等到了上学的年纪再接到乌鲁木齐来上学,当然他们每个月都会寄钱作为抚养费。

莲姑娘心里本就有这个想法,只是担心女儿女婿不愿意和孩子分开没有说出来,现在女儿女婿提出来了,她也不和家里人商量了,直接做主答应了。

现在的她还不知道,或许根本没有想那么远,她这一答应可不是给女儿女婿带大了一个小孩,后面出生的老二老三也顺理成章的由虎家带大了。

女儿女婿给莲姑娘确定了归期,买好了车票,准备了奶粉等小孩路上用品,挂号信通知了老家的人去上海就站。

一切就绪,女婿和她说了一件事情。他家兄弟姐妹多,下面一个最大的妹妹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和大舅哥虎兵同年,如果虎家有意,他就写信过去做媒,促成这件姻缘。

莲姑娘是见过女婿的这个妹妹的,长相俊美,鹅蛋脸上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两条乌黑亮丽的长辫子,为人善良贤惠,说话轻言细语没有高声。

据说田间屋头的活儿都是一把好手,会做各种鞋子,尤其织毛衣手艺更是一流,那些漂亮的花式一看就会。

要说缺点也有,就是个头不太高,只有一米六,不过身材健美,不是那种弱不经风不能干活的,再说儿子虎兵也不是大高个,172的普通男人身高。这样一看,和自己的儿子倒也般配。

八面玲珑的莲姑娘一下就看出了女婿的小九九: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大舅哥,亲上加亲,这样就更加保证自己的小孩在虎家养大不会受委屈。

她看破也不说破,她原先也喜欢那个叫尚忠英的姑娘,能和虎兵做一对,也是一件好事。嘴上只说:好啊好啊!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没什么意见就上门提亲!

于是,莲姑娘在女儿女婿的期待和虎家人的盼望中,抱着刚刚会走路的大外孙,带着一段美好的姻缘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