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回忆三十年,我只喜欢平淡生活 > 第287章 变化比计划快

领导自有领导的考量,到了人家那个地步,为的不过是在大老板面前能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玩的员工哀鸿遍野也好,背地里挨了多少骂也好,只要他能在大老板面前获得足够的好处,能够稳住自己的地位,总会比危机临身强。

按照每年的习惯,四月份停产后,依旧去处理化学专业的锰沙罐。

锰沙罐的工作项目,已经被锅炉专业的这些运行员包工了,按照每年递减的工作时间,2020年的时候,大概要求在30天内干完,包括双休日和节假日。

不同的是,那年最难受的是所谓的行政人事部的掺和,他们那些人闲的很闲,不停的找各种借口对员工进行压榨。

因为新冠的原因,要求在工作时间内戴口罩,吃饭也不可以去食堂。

都是体力活,戴口罩很影响呼吸,导致经常会感觉到憋闷。

这个怎么说呢,具体到底是怕我们这些人中出现阳性,还是怕单位因为防疫措施不足导致出现阳性患者?

不过吧,自从新冠爆发,到解除封控,我们全市也不过才15例阳性患者,其中大部分还是下面的某个县的。

因为是新冠爆发的第一年,那时候还没有防疫过当这个词,但是我们单位的各种行政规定,明显就是防疫过当了。

差不多在脏乱的设备间里吃了20天左右的午饭,食堂终于允许堂食了。

但是,每张桌子上会用隔断隔开,用的那种隔断,差不多有30公分长,隔开的小空间里,一个人吃饭会稍稍感觉有些拥挤。

一说起这个,我又想起了那两年单位的一些可笑的制度。

自从18年大变动开始,总经理、总工、甚至某些部长开始以培训为目的的各种考试。

按照岗位不同,由专工出各种题目,问题和答案是一起发放的,然后就必须要记住背下来。

我们这些算得上老人的员工还好,就算是十几道题压力也不大。

那些新人就差了很多,完全靠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还要偷偷的打打小抄。

19年夏天的末位淘汰,被淘汰掉的那个老哥就是因为不识字,每次考试最多就能把自己的名字写完全,其他的东西几乎写不出来。

说实话,那个老哥其实人不错的,不管是工作上还是人际交往上。

就是可惜,单位的制度让他不得不离开。

新冠爆发后,单位食堂就停止了堂食。

在我们运行期的时候还好,因为是否允许堂食我们都得把饭打回去,麻烦的不过是那些在办公楼工作的员工。

尽管不允许堂食,但是食堂的用途还保留了下来,就是当做我们考试的考场。

不允许堂食的理由是避免人大量聚集,算是响应防疫的一种措施,但是考试……

最少都得有三个值班组的工作人员,差不多七八十人聚集在食堂里,这又算不算响应防疫措施了?

说难听点啊,这两个制度碰到一起,就算是当了表子还得立牌坊。

制定制度的所谓领导,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不过这也算我们单位的一种特色,毕竟除了制定大方向的老总,其他的所谓领导更多的还是愿意把心思放在蝇营狗苟上面。

不过吧,食堂不允许堂食确实给单位节约了不少,毕竟堂食的时候,一份饭菜不够吃还得去打一些,而把饭菜打回去自己吃,那多多少少的也就那样了。

省下了多少钱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们单位的食堂没赔过,毕竟员工餐补加上员工必须刷的两块钱,每人一顿饭的标准可是10块钱的。

人数少,每人10块钱可能吃不了多少东西,但人一多,每人那10块钱能做出的饭菜肯定不少!

这个吧,可以参考自助盒饭。要是不赚钱,人家能干这买卖?

恢复堂食后,食堂依旧还是利用隔断把桌子隔成小空间,就是不知道那拥挤的空间对防疫有什么作用?

随着行政人事部的各种政策规定的发放,食堂也更加严厉了。

之前规定的用餐时间又延后了十分钟,用餐之前,还是用铁链锁把大门锁上,不允许提前排队。

阔别已久的食堂,让我觉得有点好久没见的感觉,负责打饭的两位大姐也换了人,在堂食的第一天,行政人事部的副部长居然都亲自上阵了。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人,出身是赵老板的司机,创立行政人事部后身兼数职。

他给我的感觉还可以,很浑诃,但是后来的几次事,让我知道了他的性格。

恢复了堂食,最大的感官就是能吃饱饭了。

特别是饭量比较大的,平时打饭回去都吃不饱的那些哥们。

我们单位有不少胃口大的,比不上那些大胃王网红,但是比起一般人的饭量要大不少。

可惜了,堂食了没多久,追着大伙屁股后面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的曲工,就宣布了放假的通知。

我们单位就是这种习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比如计划的工作进度是6月15日结束,那肯定要提前三两天就必须结束,哪怕人数变的更少。

因为曲工不停的催促,还发生过一些乐子。

化学的锰沙罐总共有18个,其中一级锰沙罐16个,大小不一。

满罐18吨的四个锰沙罐在软化制水间,14吨的七个在除盐制水间,12吨的五个在工业制水间。

工作的分配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四个班组的工作量只能尽量的保证平均。

四个18吨的锰沙罐,四个班组各处理一个,那年我们一班选的是#1软化锰沙罐。

软化的锰沙罐每年都是工作量最大的,料多、锰沙脏、易乱层。

基本上吧,每年软化间四个锰沙罐都必须把所有的流程都走一遍,一般也是耗时最久的。

差不多在进化学车间的第七天吧,#1罐装了一多半,剩下的小半锰沙需要在上人口门回装。

高度差不多有三米多,需要用到脚手架。

搭建脚手架的人是厂外单独雇佣的,所以他们工作的时间,我们需要换别的制水间工作,毕竟也不能看着他们吧。

我们一班出了软化间,二班进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