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藏不住根本藏不住 > 第192章 拥军家庭

藏不住根本藏不住 第192章 拥军家庭

作者:万灵谷的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2:57:04 来源:书海阁

“对了,还有一个匾牌,周组长还要给送个大的匾牌,我没敢要。我觉得咱们不应该要这个匾额,不值当的,咱们跟那些在前线英勇战斗的英雄,还有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士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这个匾额,我不敢要,也不能要,我只替咱儿子要了一个指标,一个入军当兵的指标,等咱们儿子大了,上了高中,参加的高考,咱儿子就可以破格录取入军校,带军籍,当军官,为国效力了。”

张乐佳看着父母俩人说起国家的那种忠贞,出自内心的对国家的奉献,这种贡献很朴实无华。不求回报的付出,却就是这种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家庭,把自己的儿子,自己的丈夫,心甘情愿把他们送上战场,才换来大汉人民共和国如今的安乐环境。

谁不知道只要打仗,就要死人。现在这个年代,国家经济在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有无数个家庭,无数位从当初动荡年代走出来的国人,当提到为国家奉献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从来不是自己得到多少利益,而是想到的是我能为国家奉献多少。

南北两边战场,不知道还要打多久,只要战斗,必定会有伤亡。谁的子女不是谁家父母的宝贝?谁家父母又不希望自家孩孙承欢膝下?

可国家需要,他们义无反顾的把自家的孩子送往了战场,无数的士兵纷纷要求去前线战斗,明明知道国家还在打仗,张从明还是为自己的儿子张乐佳,只要求了一个未来能给破格提拔入军校进部队为国效力的名额而已。

以现在张乐佳的聪明程度,再加上他的政审也没有任何问题,就算不要特权,考上军校也是板上钉钉。张从明要这个保送的特权,其实只是让儿子从军加上一个保险而已。

丁翠莲居然也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反而红着眼睛称赞自家丈夫做的对。

这就是大汉的人民,也就是有着这种爱国精神,无论大汉国经历多少战火,依旧能够重新站了起来。

张从明用二十万的奖金,一个可以光宗耀祖的匾额,换来了一个儿子几乎无用的入军校进部队的特权,还有一个“拥军家庭”的红色铁牌。

张乐佳抚摸着父亲从包里拿出来的这个铁牌,他在大街小巷里,很多家门口的门横上都看到过,门口贴着这种拥军家庭牌的,家里必定是有人当兵的,或者曾经当过兵的。也许,有的人留在部队继续效力,也许有人因为伤残复员,也许,有的人永远也回不来了。

但是,那门口的红色铁牌,却会一直存在着。

他们这个胡同里就有一个,隔壁的胡同里有两家,还有在远处的胡同里,同样有这种军部发的匾牌,全国有数不清多少个家庭,都有这种匾牌,人人都会以这种匾牌为光荣。

张乐佳相信,明天一早,父亲也会把这块宽十来公分,长二十来公分的红漆铁牌钉在大门口。

一块匾牌,在一家三人手中流转,最后又回到了张从明的手里。张乐佳看着那块匾额,心中突然一动,想了想说道:“爸,妈,以后咱们烤鱼店要是开起来了,在招收工人的时候,就招军嫂吧,或者,退伍军人中没有安置工作的,也可以来工作,有伤的也行。”

张从明跟丁翠莲互相看了一眼,丁翠莲一手揉在张乐佳的头发上,满是欣慰的样子说道:“我儿子长大了,知道爱国了,没有无数军人流血牺牲,哪能有现在的共和国?没有国,哪有现在咱们吃的饱,穿的暖,你们还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儿子你都知道拥军爱国,我们岂能不知道招军嫂,招退伍军人?咱们全鱼馆后厨里现在那个帮厨,他儿子就在南方战场上牺牲了,咱们新开的烤鱼店里,有一半的工人都是军属或者退伍军人,街道办推荐也是优先推荐军人。”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这样的领导,真好!”

张乐佳叹了一口气,这一刻,心里真是感慨万千,突然的,他想到了一首歌,这首歌,他觉得应该让彭春风唱出来,或者,以后写歌的方向,也应该变一变了。

一家人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有说了一下国家南北战场的伤亡,一家人心中暗叹,当说到火箭弹大展神威,大家有都非常兴奋。让敌人闻鸣镝声而丧胆的时候,特别是张从明跟丁翠莲俩人,经历过国家动乱的人,都激动的难以入眠。

国忠于民,而民为国贺!为国捐躯,在这个年代,并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是现在无数的人,都在默默的无声的在做着,无时无刻,都在准备着。

国家因为他们的一件发明,而更加强大,让他们为之而自豪,终于,到了后半夜,一家人带着一脸的笑容,缓缓入眠。

张乐佳第二天早上醒来,吃完老妈留下的早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自家的大门口,抬头往上看着,果真在门框的左上边,那个军部发的拥军家庭的红色牌牌,已经被张从明小心的钉在了自家的门头上,四颗钉子非常小心的钉进去,边框不见任何的破损。张乐佳看着匾牌,咧开嘴,露出了那抹发自内心的微笑。记忆中,中华大地,也就是有了这群最可爱的人在保家卫国,站岗值守,拒豺狼于国门之外,才有了国家后来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

对面的孙家院子里,听到张乐佳的开门声,不大一会儿,孙斌也推门走了出来。

“乐佳哥,这是我奶奶今天早上做的热糕,给你一块,咱们一人一块赶紧趁热吃了。”孙斌背着书包,满脸高兴的样子,递给张乐佳一个纸包,自己手里还留下一个。他并未注意到张家门口的那抹鲜红的铁牌。张乐佳也不想特意的去卖弄。

张乐佳听到热糕,喉头忍不住上下蠕动了一下,眼睛不由的一亮,满脸高兴的接过来孙斌递过来的巴掌大黄纸包,三两下掀开露出里面煎的橙黄的两块圆饼饼的热糕。

看着还冒着热气的热糕,感受到纸包上的热度,这块热糕应该才出锅不久,孙奶奶估计是掐着点给煎出来的。老人家的这份心意这让张乐佳心中一热:“奶奶对我真好,谢谢奶奶。”

“恩恩,我奶奶最好了。乐佳哥,咱们赶紧吃,凉了就不好吃了。”孙斌连忙跟着张乐佳的话点头,也掀开了手里的黄纸包,同样是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的圆圆热糕。

说完,小心的顺着边咬了一小口,顿时烫的他呲哈着嘴挑着舌头,来回的吹了两口气,才吞到嘴里,尽管很烫嘴,还是忍不住又吃了一口。

张乐佳早就馋的忍不住下嘴了,急忙的咬了一小口,果然很热,只能用牙齿捧着,小心的吹了几口凉气,才小心的咀嚼着。

俩小子一边小心的啃着热糕,一边高兴的说着热糕的好吃,顶凛冽着寒风,往学校里走去,内心里洋溢着的热气完全驱散外面冰冷的寒风。

热糕只是这边的一种叫法,因为只有趁热的时候,刚从锅里煎出来的时候味道最好吃,才取名热糕。凉了之后,就失去了那种软糯香甜的味道。

热糕是糯玉米碾成面粉,然后放在蒸笼上蒸熟之后,再经过发酵糖化之后,吃的时候抓一块发酵好的玉米面,揉成团,在中间捣上孔洞,然后在里面包上红枣,或者红豆沙,或者白糖稀等,再用手小心的压成圆饼,放在油润的锅里小火慢煎。

等煎的两面表壳金黄酥脆,里面的发酵过的糯玉米面软软糯糯的,再加上里面的馅料。真是吃一口满口香甜,味道好的让人连舌头都能吞下去。

糯玉米种子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种子,再加上口感好,所以,在豫州这产粮食大州颇为流传的一种小吃。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吃。

张乐佳跟孙斌俩小子自是都爱吃,只是他们家在城市,不是农村,想要吃只能买糯玉米面粉自己做,或者买人家发酵好的半成品,自己回去包了馅料自己煎。

自从孙启忠开始建厂之后,家里的生活质量如蹿天猴一样飞跃上升,孙启忠夫妻俩在工厂里忙活,很多时候的中餐跟晚餐都忙的顾不得在家里面吃。以前不舍得吃的食物,现在隔三差五的都能吃上一顿。热糕虽然不是啥贵重的东西,那也是属于零食的行列。

无所事事的孙奶奶现在负责起自家宝贝孙子的早餐。当然,有感于张乐佳对他们老孙家的帮助,孙奶奶无论做什么小吃,都会带上张乐佳的那一份。

要是张乐佳答应的话,连张乐佳的一日三餐孙奶奶都恨不得也给包了。用孙老太太的话说,孩子能吃几口饭啊,还不就是多添一碗水的事儿。

张乐佳从来都不是那种携恩求报的人,张从明夫妇也不是那种不知道好歹得寸进尺的人。偶尔吃点零嘴倒是可以,要让人家孙老太太跟照顾亲孙子一样照顾张乐佳,他们夫妻俩第一个就不愿意。所以,每天早上丁翠莲都会做好早餐,给张乐佳在炉子上热着,让他起来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