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测字有道 > 第128章 对牛弹琴

测字有道 第128章 对牛弹琴

作者:郑伯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57:56 来源:书海阁

我这次回家乡的消息。

不胫而走

不多时,周边的亲戚邻居们都知道了。

我这几年在外面,也很少回家。

再加上又给爹妈他们修翻修了房子,所以说很多人都以为我在外面做大生意,赚了大钱。

一些人就来家里套话,凑热闹。

我爹妈也是个老实人,他们在说我职业的时候,为了便于乡村人理解,就说我就是给人算命算卦的。

这次回家为了低调,我只开了一辆别克GL8。

但是在村里人觉得这就算是一辆豪车了,我的车停在了村里的稻场上,非常抢眼。

就有很多人来问,这是谁家的车之类的话。

农村人也没见过世面,还有的想坐到车上体验体验,我都非常好心的让他们也坐上面,体验感受一番。

一些老邻居就过来说:“向东,你这几年听说在外面混的不错呀,像你这样的级别,还开这样的车?

怎么着不也得换个奔驰?宝马吧?

我知道他们这是说的风凉话。

因为他们很多人,也许连奔驰,宝马的牌子都不认识。

我嘴上却说:“咱就是一个摆摊算命先生,要那么高调干啥?”

我还没敢,说我师傅开的还是劳斯莱斯库里南呢!

因为在村里人的印象中,所谓的算命,就是古代的三六九等,上不了台面的职业。

他们认为,像我这样的工作,是不可能开上奔驰,宝马的。

村里以前有那些好事的人,我们叫她们‘长舌妇’,她们就聚在一起,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八卦村里的家长里短。

以前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围在一起烤着火,就会说东家长,西家短,散布各种谣言蜚语,谣言就是这样来的。

当年三舅不也是被说过吗?

在村里一说起算命,很多人就非常鄙视他们,觉得算命的人大部分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或者说都是身体有缺陷的,比如说是瞎子或者瘸子之类的,没有其他的正经的营生,才会学这门手艺。

因为我的父母,他们也不知道我学的道行的区分,也不知道什么是测字,什么是算命,什么是测卦。

所以说父母就统一说是‘算命的。’

见到人还给他们解释,正确来说,我不是一个算命先生,我主要是学算测字的。

中间比较年长的,我叫六叔的人说:“向东,你娃说的还怪文雅哩,不就是算命吗?算卦吗?还装球啥哩?”

我听完,也懒得给他们解释了!

我就说:“对,对,对,六叔你说的对!”

一群男男女女,就围绕着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有的还用不屑的语气问我:“向东,你这算命是在城市里哪个地方摆摊了?城管管吗?”

我听了这样的话,大概知道他们心目中所想的底气了,我就干脆顺坡下驴给他们说:“这个管不管,要看城管的心情了,城管心情好了,他一般不会管;

城管哪一天心情不好了,也会抓住一两次典型,我们交点保护费就行了。”

在一群好事的人中,又有一个我们叫‘赵婶’的。

她说:“向东,你现在一个月这样,每天得出摊多少天呢?

万一被城管抓住了一次,能罚多少钱?

我说:“这也看城管队长的心情了,有些时候我们也经常请他们请客吃饭之类的活动。

领导下来检查时候,这些人也会通通报信儿。

至于罚款嘛,罚个一两百也是有的。

更多时候,也就是给他们塞两包烟的事情。”

赵婶听了之后,不以为然,嘴巴撇了撇说:“本来呢,我还想让我家娃,以后去洛城去找你,跟你也学学呢。

你说这弄的,每天还打游击似的,才挣这一点钱,你做点啥不好呢?

我呵呵一笑,不再和她们争辩。

我继续说道:“这个算命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

咱们农村人算命呢,就是给个仨棍瓜俩枣。

但是城里人的人命贵啊,他们都担心自己的人生出路,所以说有些时候也给给个三十五十的小费。

运气好的时候,有时候也碰上一两个大老板,给个三百两百的,我说这都是看运气呢。

如果你家的孩子有更好的发展,那就千万别学我这个行业。”

因为它没有什么太大的保障,也没有人给买社保五险一金之类的。”

赵婶听完,双手叉腰说道:“就是就是!

婶听你这一说,我觉得还是让孩子找一个正经工作比较好……

我回到家里,我已经知道,村里的人思想,早都和我的认知不在一条线上了。

我回去之后,父母又问了我去外面都说什么了?

我就把下午的经历给爹妈重新说了一通。

我爹倒没有说什么,我妈反而反应比较大,她说:“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大实话呀,你明明是在那里动动嘴就是比农村人干大半年了。

我说:“妈,你还不知道吗?农村人就是仇富,你如果过的比他好,他比什么心里都难受。想着同样是农村出去的人,为什么你过的比他好?

相反,你说你过的不好,他们就会心理平衡了,这样的话也不会嫉妒你了。

至于他们怎么说嘛,嘴长在别人的身上,我们不必关心它就好。”

我的小时候还有三个比较好的玩伴,他们知道我最近从洛城返回家乡了,就相约在一起喝酒。

喝酒的时候啊,他们就说起了彼此的发展。

有的现在在学校里当代课老师;

有的现在开着一个小饭馆;

有的现在是主要做药材贩卖生意。

他们也那种随口性的问我,现在做什么行业?

我就说我现在主要做旅游地产的规划。

因为通过下午的村民们的沟通,我知道,我如果说一个他们不太理解的行业,他们肯定在背后又在指指点点。

我不如直接告诉大家,一个人人都能够理解的职业。

这样的话,大家也相互省去了沟通猜疑的环节。

老同学们一听我现在在做地产的规划,都说这个职业好啊,然后这一个职业,现在是赚钱的好时机,未来前途无量。

我也没有反驳,我心里在想,这一个农村的家乡已经和我小时候所理解的那种淳朴老实相差千里了。

古人说的什么衣锦还乡,还有说的什么不忘家乡之类的,其实呢,等你真正有些成就的话,你会发现,你是不一定愿意回到家乡的。

现在才理解了,三舅当时为什么要从家乡出走,远赴洛城扎根……

我又想起了那首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