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测字有道 > 第191章 西域传说

测字有道 第191章 西域传说

作者:郑伯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57:56 来源:书海阁

我继续给卡吉娜讲述

那烂陀寺悠久的历史来源:

“我们中印两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但是我们中国,出现文字时间,要比你们印度早的多。

所以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述的时候,你们印度佛经有很多版本。

当时,玄奘法师抵达释迦牟尼的家乡之后,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就是当时佛祖的家乡,已经不怎么信佛了。

所谓正经版本的经文,更是难以找到。

没有办法,玄奘法师开始游历你们整个印度,去学习和搜集经文。

后来来到了那烂陀寺,在那里学习了好几年。

毕业之后,他又开始在整个印度游历。

求学的过程异常艰辛,但是成果显着。

经过十几年的苦修,玄奘法师已经在整个印度境内,成为了极为有名的佛学大师。

所以你们印度高僧,给到了他一个‘三藏法师’的称号。”

卡吉娜听完说道:“这个称呼我知道,你们中国名着《西游记》里面不是有玄奘法师,叫‘唐三藏’吗?”

我说“正是”

“根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那烂陀寺,是位于你们印度比哈尔邦的佛教寺庙。

那烂陀,(梵语:Na^landa^)。又作那兰陀寺、阿兰陀寺,意译为施无厌寺,全称那烂陀僧伽蓝(梵语:Na^landa^ -sam!gha^ra^ma)。

为古代中印度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方之大寺院,其地即今拉查基尔(Rajgir)北方约十一公里处之巴达加欧(Baragaon)。

五世纪初,笈多王朝之帝戒日王(梵语:S/akra^ditya)为北印度曷罗社盘社比丘(梵语:Ra^javam!s/a)建立本寺。

历代屡加扩建,遂成为古印度规模宏大之佛教寺院及佛教最高学府。

《大唐西域记》卷九,详载那烂陀寺建寺之由来及沿革,谓其地原为庵摩罗园。

佛陀曾于此说法三月,彼入灭后未久,帝日王即于此处创建伽蓝。

寺名之由来有二说,一说伽蓝之南庵摩罗林有池,池中有龙,名那烂陀,故取为寺名。

一说如来往昔修菩萨行时,为大国王,建都此地,乐好布施,德号施无厌,故伽蓝亦以名之。

同书并举出附近有如来三月说法之精舍、发爪塔、雀离浮图、观自在菩萨之立像及精舍等灵迹。

根据各方记载,公元5世纪,为了佛法的传承,在那烂陀创建了一所佛教大学——那烂陀寺。

它是你们古代印度佛教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曾经吸引了全球各地成千上万学者前来求学。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就是其中之一。

12世纪,该寺因遭到伊斯兰教教徒的侵略而毁灭。

遗址由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3世纪存在于此的寺庙和佛学院遗留下的古迹组成。

包括窣堵坡(坟冢),舍利塔,寺庙(僧房学舍),以及重要的墙画、石刻、金属器物等艺术作品。

那烂陀作为印度次大陆上最古老的大学而引人注目。

其作为有序的知识传递场所存续长达800年。

发展的历史见证了佛学宗教化的过程,以及寺院和教育传统的繁荣。

2006年12月9日,《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将耗资10亿美元在那烂陀寺古遗迹附近的重建计划。

由新加坡带领,包括印度、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国际财团将集资5亿美元建立新建。

在公元五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护持佛法不遗余力。

修建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曾有多达九百万卷的藏书。

历代学者辈出,最盛时有万余僧人学者聚集于此,教师达1500名,精通三藏的达1000多人。

那烂陀不仅是研究佛学的重要地方,也是培养佛学家和佛教徒的重要场所。

这里不但成为讲经说法、学习佛法的场所(每天都有一百多个讲坛)。

而且是研究因明、生明、医学、天文历算、工巧学、农学等的地方。

七世纪时已成为全印度瞩目的大乘佛学中心。

传说此地原是庵摩罗园,后来五百商人捐钱买下献佛,佛在此说法三个月。

后来摩揭陀国王铄迦罗阿迭多在此兴建佛寺,子佛陀鞠多王在寺南扩建。

此后呾他揭多鞠多王在东面建寺,幼日王在东北建寺,金刚王在此西建寺。

中印度王在此北建寺,帝日王此东建大寺,中供佛像。

经过历代君王的营建,那烂陀寺宏伟壮观。

另外,梵语“那烂陀”三字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

西元八世纪初,笈多王朝没落,印度教勃兴,那烂陀寺亦顿告衰微。

十二世纪末曾为伊斯兰军队所毁。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

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1957年,中国政府捐款30万元人民币在那烂陀寺附近建造一座中国式的玄奘纪念堂。

根据义净在七世纪末的记述,那烂陀寺宛如一座方城,四周围有长廊。

寺高三层,高三到四丈,用砖建造,每层高一丈多。

横梁用木板搭造,用砖平铺为房顶。

每一寺的四边各有9间僧房,房呈四方形,宽约一丈多。

僧房前方安有高门,开有窗洞,但不得安帘幕,以便互相瞻望,不容片刻**。

僧房后壁乃是寺的外围墙,有窗通外。围墙高三四丈,上面排列人身大小的塑像,雕刻精细,美轮美奂。

寺的屋顶、房檐、和院落地面,都用特制的材料覆盖。

这种覆盖料是用核桃大小的碎砖和以黏土制成。

覆盖辗平后,再用浸泡多日的石灰杂以麻筋麻滓烂皮涂上,盖上青草三五天。

在完全干透之前,用滑石磨光,然后先涂上一道赤土汁。

最后再涂上油漆,光亮犹如明镜一般。

经过如此处理的寺院地面,坚实耐用,经人践踏二三十年而坚固如初。”

卡吉娜听到这里,发出惊叹!

“向东,你讲述的这段历史,比我舅舅给我讲的考古史还详细。

也让我重新了解了我们国家那段差点被遗忘的历史。”

我摆摆手道:“我讲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我们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希望我们之间的交流,可以跨越千年,成为中印新时代交流的典范。”

卡吉娜深深点了点头。

夜幕渐深,龙鼎石窟夜景已经开启,我走到卡吉娜面前。

“卡吉娜,走吧,我带你去逛逛龙鼎石窟的夜景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