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测字有道 > 第236章 知音难觅

测字有道 第236章 知音难觅

作者:郑伯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57:56 来源:书海阁

伴随着爽朗浑厚的笑声

我看到紫檀屏风后面,走出了一位长者。

他看起来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怎么说呢,就像是从琼瑶剧里走出来的大户人家老爷。

他身着对襟中式服装,面料考究,给人一种品质生活的感觉。

他一手抽着雪茄,一手拄着文明杖,朝我走来。

快走到我的面前,他把雪茄随手递给了身边的宗秘书。

一边朝我伸出了右手,朝我握手。

我把随身携带的皮包,也随手交给了另一位门口的管家。

我快步倾身,伸出双手,握住了苏老大的手:

“苏总,久仰大名!今日有缘拜会,幸会幸会!”

“钱仙师,谦虚咯,你在我们“苏家屯”那一带,也是有口皆碑。”

我俩相视一笑,秘书就引领我们一起客厅茶室就坐。

这样的寒暄见面,在哪里都差不多,我们先从一些周边话题开聊。

无非就是一些人情世故,行业动态,乡亲乡里。

说话间,我瞥了一眼他背后博古架,就聊到了字画古玩:

“苏总,想不到您老也是爱收藏之人啊。”

“喔?

何以见得?”

我指着他茶室背后百宝阁上面的一个三足奁。

我说:“苏总,您这个瓷器,可不简单啊。”

苏老大听完我说的这句话。

顿时来了兴趣。

“想不到,钱先生对古瓷器也有研究?”

我故作神秘的说道:“专业研究也谈不上。

但是您老收藏的这个宝贝,我还是有一些耳闻的。

“喔?”

“请钱仙师谈谈看!”

我一听,微微一笑,双手拱手道:

“苏总,那在下就斗胆谈一谈,您收藏的这件东西。”

我说:“单远观釉色,还有器型,就知道您收藏这件东西,非同凡品。

在下斗胆,敢问一下,能不能上手,仔细欣赏一番?

苏老大略微思索。

就让旁边的宗秘书,小心翼翼地把这件三足奁,请到了茶桌上我的面前。

我双手轻轻捧起来说这件瓷器,那种上手的温润感觉,马上传递到手指的每一个毛孔。

我又盯着这个瓷器,在手中缓慢翻转,欣赏着它这种釉面和详细的包浆。

我又盯着他的三足奁,详细看了看它中间的一些釉面发色。

看完以后,我微微一笑,没发一言。

苏老大看到我的表情,他也略有疑惑。

“钱先生,敢问这件东西,真也不真?”

我故作镇定,指着这件桌子上的三足奁:

“苏总,您的这件瓷器,从整个器型,还有它的烧造工艺来看。

它是一件典型的宋代汝窑三足奁。

我又给他讲述了下汝窑瓷器的特点:

“汝窑,中国五大民窑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着名工艺之一,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器。

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

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美誉。

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

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珍贵非常,故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之说!

“三足奁”,就是汝窑里面的一种精品。

又叫“三足尊”,这“奁”和“尊”都是放东西的一种小容器。

但是有点点区别,奁一般是用来置放诸如镜子、首饰等细碎物品。

而尊其实就是一种酒器,用来盛酒的。

传世汝窑瓷器的造型有盘、碗、碟、洗、瓶、盏托、水仙盆、三足奁等。

现在,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其实在南宋,珍稀的北宋汝官窑,就已经是“近尤难得”。

由于汝官窑瓷专为皇室之用,制作的艺术水准很高。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传世的每一件汝官瓷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喔?原来如此!

苏老大听我讲完“三足奁”的历史,也是大吃一惊!

“想不到钱先生,对瓷器竟然也深有造诣!”

“深度造诣倒也谈不上,只是听家父说过这件东西,所以对次印象深刻!”

这一下,苏老大更加感兴趣了。

“想不到令尊大人,也是研究瓷器专家,果然有家学渊源啊。”

那就请您继续分析下这件瓷器?

我一拱手,那晚辈就根据这件宝贝,试言之:

“根据宋朝的官窑官方记载,还有后续朝代的名瓷志录,这件瓷器原来是徽宗最爱。

当时一共官窑烧造有六只。

经过朝代更迭,战乱辗转,有史可查的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登记在册有三只。还有一只,在晚清末代皇帝赙仪让太监带出去宫外,出售了一只。

据说,这一只,后来流落到了纽约大收藏家手中。

还有一只,在七十年代的佳士得拍卖会上出现过,被大收藏家安思远收入囊中了。

另外一只,有人传言,在抗战时期。流落租界洋行里面,最后被小日本的侵华日军给抢走了。

下落不明。

至于其他几个,建国后,一个在故宫博物馆珍藏,另一个在台北故宫珍藏。

这两个都是国家级别的国宝,新千年以后,也从来没有再借展览过。

只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国家友好文化交流名义,短暂借出给新加坡展览过一星期。

所以,这里面,六只中有五只,流传有序,唯独那一个传说被日本人抢走的那一只,江湖中没了踪迹。

说到这里,我清了清嗓子,顿了一顿。

苏老大听到这里,也是被我吊起来胃口。

他让秘书给我们一边斟茶,一边把脑袋朝着我这边凑了凑:

“钱仙师,关于老朽这只三足奁,有何高见?”

我也不再给苏老大卖关子了。

我就告诉他:“根据宋朝时期的典籍所记载。

当年徽宗特别喜欢收藏书画,也喜欢自己创作书画作品。

当年他曾经和米芾斗字,据说就是以他案头的一只三足奁为赌注。

而徽宗最喜欢的那一个三足奁,它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