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测字有道 > 第98章 连环诡事

测字有道 第98章 连环诡事

作者:郑伯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4:57:56 来源:书海阁

话接上篇

杜先生见我对这个酸梅汤很感兴趣。

他就引我到茶室的书案,提笔写下了古法酸梅汤的配方:

山楂片40克、乌梅40克、桑葚30克、炙甘草3片、洛神花30克、陈皮1片、薄荷8叶、细盐3克、老冰糖150克,桂花5克,丁香10克。

写完后,杜先生递给我说道:“酸梅汤生津回甘的秘诀,就是把一般甘草换成了炙甘草,还有就是加入了丁香和桂花。

药材之间,相互激发了彼此的药性,更加润喉清肺,加上略微冰镇,酸爽可口。”

“本方用乌梅、山楂生津消食,用陈皮、丁香行气温中,冰糖调味,使敛中有散,酸中有甜,用于暑热伤津之口渴、心烦、暑夹寒湿之口渴、食少、脘痞、吐泻等症。”

乌梅、山楂、丁香对多种胃肠道易感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故本方也可作肠炎、痢疾患者的饮料。”

“另外,煮制时候,注意将乌梅、山楂择选洗净后,逐个拍破,同陈皮、丁香一道装入纱布袋中扎口。

将洁净锅放火上,注入清水约ml,把药包投入水中,用旺火烧沸,再转用小火熬约30分钟,除去药包。

离火后,静置沉淀约15分钟,滤出汤汁,加入老冰糖溶化,过滤后,冰镇即成为可口解酒消食之饮。”

我听完杜先生所述,接话说道:“我说呢,平常我喝的酸梅汤主要是酸,但是咱们的酸梅汤,明显喝完后嗓子还有回甘,原来是炙甘草和桂花,丁香的奇效,煮制的手法竟然也有如此讲究。”

我一边接过药方,一边细细审视这些药物配伍,不禁感叹虽然都是常用药材,但是经过这么微调,其中药效竟然会有如此美妙提升。

感叹祖国医学的伟大之外,也为杜先生的娴熟精炼的用药神法感觉赞叹!

宴会过后,杜先生安排我和三舅住在后山的厢房里,这里背靠青山,有各种香花野草的清香,还有潺潺流水的声音。

我对三舅说道:“这杜先生可真是会选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吃的又是自家种的无污染蔬菜,喝的也是自己酿制的佳酿美酒,本身大山里空气就很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

“没事了爬爬山,听听泉,采采药,喝喝茶,既强身健体,又愉悦身心,真是神仙之所啊。”

“所以看到杜先生,现在这个年纪了,还能须发浓密,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器宇轩昂。”

三舅听完我的发言,呵呵一笑道:“这就是杜先生的高明之处,远离尘世凡俗,专注治病救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古代的名医,都可以颐养天年,达到高寿。”

因为杜先生每天的预约病患比较多,我们也不便于再此久住叨扰。

第二天一早,我们起床用过早餐。

我和三舅就向杜先生告别,自然少不了一番热情的挽留之类的话。

我们也表达了对杜先生热情款待的感谢,也谢谢他分享的医道秘方,相约有时间邀请他和家人去洛城相会。

我和三舅上车,由我继续驾车返回洛城,一路青山绿水,微风拂面,倒也惬意。

到了洛城,三舅回归真堂有事,我就自己也回我的栖云堂调整休息了下。

翌日,我想起来了我们去杜先生家拜访时候,老曹给我打的电话,当时车上事发突然,不便于细说,我就给老曹打了个电话问问情况。

老曹说:“那钱仙师方便,可以晚上来舍下一聚,见面详谈吧。”

我说:“好的,有什么事情,见面详聊吧。”

我当天又把这几天预约的一些客户,让秘书贾晶文通知了下,当天都处理了一下,多是一些择日,动土,取名,寻物,简单疗疾之类的工作。

所以处理起来倒也很快,俗话说:‘熟能生巧’,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任何事情,你专注干的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熟练,慢慢可以上升到‘道’的层面。

就像咱们的邻居,小日子,把中国的书法艺术学到他们国家后,上升为‘书道’;

把咱们国家的茶文化,原封不动学习到他们国家后,再勤加练习和改进,形成‘茶道’。

咱们国家的唐朝时期武术,唐手,最初传到琉球,再经过小日子学习以后,不断研习改版,最后形成‘空手道’。

大道至简!

任何行业都是如此,证道很难,路程唯坚,可是一旦有一天你积累量变达到了质变,就可以随心所欲,得心应手了!

通过这次拜访杜先生,我才深刻领悟了过去三舅教我的心法:

第一就是: 修道养德,内功外行。

修道为内在修养,即内功;养德为外在行持,即外行。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修炼的进步,能够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高尚的德行,同样也会带来功修的精进。反之,若德行不足,则与道无缘。

昔秦皇、汉武贵为天子,毕生求仙终不可得;而陈抟老祖成道之前,不过是一平民百姓。可知修炼之道,不在贫富贵贱,关键看一个人有没有德。故“道不妄传”。第二就是:道无经不传 经无师不明。

玄门以“道、经、师”为三宝,认为“道无经不传,经无师不明”。道,即修道,指以自身修炼,参悟大道。经,即读经,阅读祖师着作,印证已修。师,即师传,须要真师传授,点明道要。

真师指有真正实修功夫的老师,所谓“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以上三者,是对个人内修而言。平时做功德,仍不可少。

第三就是:道法自然 静者得之.

修炼之道,师法自然。“自然”之义约有两层:

其一,自然而然,不假人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强加个人意志,反害功修。故要顺天行事,天人合发,《阴符经》云: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方合道体。

其二,因人而异,效验不一。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悟性(即理解能力)各异,即使师传相同,其内修之效验也不会完全一致。如何才能合乎自然,要妙在于一个字—静,《阴符经》云:“自然之道静,故静者得之。

第四就是: 自行修炼 无量度人。

道家修炼,主张“自度度人”。首先要求个人潜心修炼,功成道备之后,就要显迹于世,广度有缘。一人行修,众生受益。否则徒作“自了汉”,带道飞升,于世无功,天界不收。

《道藏》中《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所谓“无量度人”,就是最大程度地、无私地度化与道有缘的人。

昔钟离老祖度化吕祖之时曾问:尔欲何日成道?吕祖答云:吾欲度尽众生,而后成道!此等胸怀,方是修炼家风。

第五就是:至道不繁 守中为要。

大道至简至易,至精至微。《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黄庭经》云:“至道不繁”。

繁杂无绪,皆为道末,令人不得要领,故尔道家不取。修炼之学,是质而精的东西,以少胜多,直指大道。

《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盖愈趋简易,愈近大道。司马讨论道家要旨说:“指约而易操,事少功多。颇合修炼宗旨。

修炼以“守中”为要,《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大过不及,阴阳偏盛,”均易伤丹,故守中为要,这就是真火候。

我又把三舅教我的心法,温习一遍,越来越感觉到修行的真谛,广大无边。

老曹到底要找我聊什么呢?

我思忖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