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水浒御魔师:别人御兽,我御魔 > 第115章 逼退拜火教,再次进宫面圣

拜火教圣女方金芝一脸正容地看向灵应天师包道乙,大声道:

“光明左使,我作为明教圣女,金芝公主,现在明确地告诉你,郓王殿下并没有蛊惑我。这一切都是出自我的个人判断。我也已经与郓王殿下相处多日,见过三合会宗门诸多弟子,知道他们的秉性,不是那说大话、讲胡话之人。

况且,我刚才已经答应了郓王殿下。

现在,我以拜火教圣女的身份,命令你,将所有潜伏在东京汴梁城中的拜火教教徒全部撤离,带领他们前往江南帮源洞总坛,向教主复命。

另外,在郓王殿下整顿朝纲的这一段时间里,我希望教主能够暂时隐忍,慎重起兵。万一郓王殿下的宏图伟略真的实现了呢?

到了那个时候,天下的百姓,人人富足,大宋帝国版图恢复,又与我们所向往的光明王国何异?”

“唉!”

听了方金芝的一番话,灵应天师包道乙不由地大皱起眉,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公主啊公主,你明明是被郓王殿下蛊惑了呀。就算是郓王殿下的雄才伟略真的实现了,他所建立的大宋帝国,跟我们拜火教的光明王国,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的。那绝对不是一回事。公主殿下,还请三思啊。”

拜火教圣女方金芝正要说话,郓王赵楷忽道:

“包道乙,你也不用强词夺理了。你不能为了建立你心目中的光明王国,就带累我大宋帝国的百姓进入连年累月的内战。内战,对于我们汉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内耗。要知道,我们大宋帝国的边境形势,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异族的铁蹄,随时都会深入中原腹地,蹂躏我们的百姓。因此,内战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保家卫国、驱逐鞑虏才是最重要的。”

见郓王赵楷说完了,方金芝正要说话,包道乙却突然冷声道:

“郓王殿下,你的格局太小了。从来就没有什么异族,也没有什么鞑虏。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天可汗是整个天下万族的共主。或许,你们也应该好好地对待一下你们口中所谓的异族,所谓的鞑虏。”

想到了这里,作为现代人的郓王赵楷当即沉声道:

“包道乙,你这句话,我其实也挺认同的。在我们中华文化圈内生活的万族,可以统称为中华民族。这个中华民族,涵盖生活在中华文化圈内的万族。如果从这个十分宏大的格局上来说的话,我们与辽国、与西夏所进行的战争,其实仍然可以视为内战。但是,这种内战却是必须要打的。只因为自从秦皇以来,我中华大地只有实现了大一统,才能保证永久的和平,才能让境内的万族都融合在一起,生活在一起。”

“中华民族……”

灵应天师包道乙听了郓王赵楷的话,不由地沉吟了一番,显然他是十分认同这个说法的,“想我华夏始祖,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汉唐,内乱不断。但也的确是只有实现了大一统,才会带来和平。我们的帝国,仰仗的是开明的皇帝和贤良的文臣。但是,一旦皇帝昏庸,便会群丑毕集,万族也无不蠢蠢欲动。大唐帝国,到了唐玄宗的时候,达到了鼎盛,不过,后期昏庸的李隆基,还是遭到了粟特族人安禄山的反叛,一下子打断了皇皇盛世。大唐帝国便可以由盛转衰。自那之后,我中原汉人,便对异族产生了戒心,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唉。中华民族这一说法是好的。但是最终还是要靠贤明的皇帝。只是如今看来,你的父亲道君皇帝,已经开始变得昏庸了……”

“够了。”

毕竟,包道乙在批评郓王赵楷的父亲。

郓王赵楷还是要装模作样地呵斥一句。

这时,拜火教圣女方金芝对郓王赵楷道:

“郓王殿下请息怒。包天师说话比较直率。既然郓王殿下能够扭转乾坤,那么,就请你放手一搏吧。等到你的计划失败了的时候,我们拜火教再起兵造反也不迟。”

郓王赵楷看向方金芝,问:

“金芝公主,你的话……这位灵应天师包道乙,好像不愿听啊……”

包道乙皱眉不已。

方金芝听了郓王赵楷的话,便看向包道乙,大声问:

“包天师,我现在仍然是拜火教的圣女,请你执行我的命令,将所有潜伏在东京汴梁城中的拜火教教徒全部撤走!”

“唉。”

包道乙又叹了一口气,道:“好吧,金芝公主,我这一次听你的就是。我会把你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教主,由教主自行判断。只是不知道教主会不会同意你的观点,放弃武力推翻暴宋的统治?”

方金芝大声道:

“包天师,你作为明教的光明左使,难道不应该负担起劝谏教主的重责大任吗?如果教主不同意的话,希望包天师你能好好地劝谏一番……”

“好吧,金芝公主,我包道乙会尽力的。”

灵应天师包道乙眉目之间充满了忧虑之色。

“好。”

方金芝点了点头,“包天师,速速去召集潜伏的教徒,然后,尽快离开东京汴梁吧。”“是。明教光明左使包道乙先行告退。”

包道乙说完这最后一句话之后,便身形一转,飒然不见。

他的修为毕竟已经达到究极元婴期阶段,马上就要进境至第五层化神期了。因此,包道乙也可以称为“元婴大佬”了。

在如今的修仙界之中,已经是一个修为极高的存在了。

因此,这灵应天师包道乙施展开御空飞行之术,化作一阵风,快速消失在众人面前。

郓王赵楷自然是见怪不怪了。

不过,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鼓上蚤时迁以及李师师等几个人,却颇为惊叹于包道乙的行为。

而拜火教圣女方金芝早就知道包道乙的能耐,因此,并不感到惊讶。

见灵应天师包道乙化作一阵清风而去,郓王赵楷目送他离开,紧接着又回头看向方金芝,道:

“多谢金芝公主。”

方金芝却冷声道:

“郓王殿下,你也不用谢我。如果我不照办,你可是会杀了我的。因此,我只有照办了。不过,你说要改良大宋,让道君皇帝亲贤臣,远小人,现在,请你立即实施吧。我怕你再不改造大宋帝国,我的父亲明教教主可真的要起兵造反了。”

“好。那是当然。我现在就进宫面圣。”

郓王赵楷说完之后,便又对着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鼓上蚤时迁、李师师等几个人道:“接下来,我要进宫了。请你们暂时回归通灵宝玉的宇宙世界之中。该修炼的修炼,该做实事的做实事。”

“好。”

众人欣然同意。

于是,郓王赵楷神念一动。

通灵宝玉很快便感应到他的神念。

一道白光闪过。

入云龙公孙胜、行者武松、鼓上蚤时迁以及李师师、方金芝,全部从废寺之中消失不见,重新回到通灵宝玉的宇宙世界之中而去。

随即,郓王赵楷也一个瞬移,消失不见。

他的身影很快便出现在东京汴梁城中的番衍宅中。

郓王赵楷在自己的宅邸之中,再次换上了皇子的衣衫,这才悠悠然进宫面圣。

作为徽宗皇帝赵佶十分喜爱的三皇子,郓王赵楷可以任意出入禁宫内省,太监以及守卫等人不可阻拦。

因此,郓王赵楷十分轻松地便来到皇宫中的睿思殿。

此时,徽宗皇帝赵佶正在睿思殿中写字作画。

作为一个大艺术家,徽宗皇帝赵佶实在是不该去做这大宋的皇帝。他就适合做一个闲散王爷,天天寄情山水,然后,吟诗作赋,作为大宋帝国的一个点缀。

但是,偏偏这赵佶成为了大宋皇帝。

做了大宋帝国的掌舵人之后,徽宗赵佶也并没有自己的一套帝王之术,更不用说什么治国之术了。

整天跟蔡京、高俅、童贯、杨戬一般人称兄道弟,互为朋友,搞个足球沙龙、书画沙龙什么的,倒也是充满了闲情雅致。

但是,如果让这些书画艺术家、足球明星去治理国家,那就太荒唐了。

如今,大宋帝国羸弱至此,皇帝以及士大夫占了很大的责任。

郓王赵楷认为,必须要革新,任用贤良。

不过,他毕竟是徽宗赵佶的儿子,对于这些话也不能明说,只好暗中将四大奸臣一个接一个的除掉,然后,让贤良的人主持帝国的军政,辅佐徽宗赵佶。

届时,整个帝国的面貌必然会有所改观。

看到郓王赵楷走近睿思殿。

门外的太监当即高声喊道:

“郓王殿下特来见驾。”

此时的郓王赵楷已经迈入走入睿思殿。

正在写字作画的徽宗赵佶,抬头之间,便看到自己的儿子,十七岁的郓王赵楷,神采奕奕地向着他走来。

“楷儿,你来了。”

徽宗赵佶说着话,将狼毫笔搁在笔架上,然后从御案旁走了出来,坐在旁边的一张长榻之上,招呼郓王赵楷,“坐。”

郓王赵楷从小就跟徽宗赵佶十分亲近,此时,便直接老实不客气地坐在了御榻之上:

“爹爹,臣作为皇城司的皇城使,最近一直都在调查拜火教行刺君上之事。如今,臣已经查到潜伏在东京汴梁城中的拜火教逆贼,是江南拜火教帮源洞总坛号称是拜火教教主的方腊的女儿……”

“哦。”

徽宗赵佶呷了一口茶水,惊问:“这拜火教的势力已经如此之大了,竟然从江南开始浸润到东京汴梁城中来了……”

郓王赵楷微微皱眉道:

“是的。整个东南,已经遍布拜火教的教徒了。他们以帮源洞作为总坛,以方腊为拜火教的教主,以方腊的亲生女儿方金芝作为拜火教的圣女。此时,指挥潜伏在东京汴梁城中的拜火教教徒的人,就是这位方金芝。”

“那么……照此说来,前几天刺杀我的那几名刺客,就是这位方金芝安排的?”

徽宗赵佶问。

郓王赵楷点了点头,沉吟着道:

“……不过,如今,臣已经将这位拜火教的圣女方金芝缉拿归案了。”

“太好了。”徽宗赵佶听了,不由地十分振奋地拍了拍手,“那接下来,就将这个什么方金芝枭首示众吧。”

郓王赵楷听了,沉吟着道:

“爹爹,拜火教的势力很大,臣想着暂时不杀方金芝,以这个方金芝为诱饵,然后一举荡平江南拜火教……”

徽宗赵佶听了郓王赵楷的这一番计划之后,十分赞赏,默默地点了点头:

“很好。你军事出众,谋略也十分精要,那么,接下来,剿除拜火教在全国的势力,就交给你的皇城司来办吧。对了,这位名叫方腊的人,为什么要图谋不轨啊?”

见父亲终于问到了这个问题,郓王赵楷已经决定要对徽宗赵佶借机进行一番讽谏了,于是,他便沉吟着道:

“拜火教之所以在江南的势力如此庞大,主要是因为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什么!?”

徽宗赵佶一惊,“官逼民反!?天下竟然还有这等事情?”

这位大艺术家,日日坐镇东京汴梁城中,根本就不知道民生疾苦,也不知道派驻全国各地的官员的德性。

他整天被几个奸臣蒙蔽视听,还以为天下百姓,人人富足,却不知道,老百姓们已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连造反的心都有了。

六贼之一的朱勔,是徽宗赵佶的宠臣。他为了博得徽宗赵佶的欢心,在江南一带大力搜求花石纲,弄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但是,住在深宫之中的徽宗赵佶,却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民间的苦难。

“爹爹,你可能不知道,你信用的宠臣朱勔,在江南一带,为了搜求奇花异石,弄得当地的百姓怨声载道。因此,拜火教的教主方腊,稍微鼓动了一下老百姓,这些善良的老百姓便跟着方腊开始准备造反了。可以说,现在的情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必须要斩杀了朱勔,给天下人一个交代!爹爹,请你一定要三思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