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水浒御魔师:别人御兽,我御魔 > 第70章 嘘!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酒楼门口是一个扎缚的彩楼欢门。

郓王赵楷观看不尽周围帘幕风旗。

樊楼的伙计,身穿紫衫,丝鞋净袜,看到郓王赵楷、周邦彦二人,都齐声道:

“两位客官,您来了。

里面请!”

郓王赵楷当即一摆手,笑着对周邦彦道:

“周先生请!”

周邦彦道:

“小友请!”

郓王赵楷便与周邦彦两人并肩进入樊楼。

进入樊楼,迎面便看到一条宽阔而又笔直的主廊。在南北天井的两廊,有一排的酒阁子,也就是如今的大包间。

——如同现代社会一般,进入这种酒阁子宴请,是要单独地支付“包间费”的。

郓王赵楷在周邦彦的引领下,进入一间酒阁子。

酒阁子里面已经是高朋满座。

里面的人,看起来都是文质彬彬,但穿着却大都很随意,很明显是穿着便服出来的。

看到周邦彦进来,酒阁子里的人,都纷纷站起来,拱手为礼,一边道:

“周提举大人来了!”

周邦彦引领着郓王赵楷进入酒阁子。

周邦彦惨然一笑,道:

“老夫早就不是大晟府的提举大人了。

如今是处州县令。

诸位好友,以后就再也不要如此称呼老夫了。”

众人都笑道:

“那也是叫顺了口了。”

周邦彦将郓王赵楷拉过来,对着众人道:

“诸位都是东京有名的文人词客。

如今,我向大家介绍这位少年禅师,不过他暂时没有法号,虽然他是出家之人,却填得一手好词。

真真让人拍案叫绝!”

众文人见周邦彦如此评说郓王赵楷,都忍不住一起向郓王赵楷看去。

一人道:

“这位禅师想是初次前来东京吧。

我经常去大相国寺游玩,跟大相国寺的住持智清禅师熟识,却没有见过这位殿下。”

郓王赵楷忙道:

“在下确实是今天才到东京的。”

另一人语气带着一分不屑,道:

“周大人说禅师填得一手好词,我等纵横词坛,属实没有听说过禅师的名号。”

周邦彦一笑,从怀中取出了赵楷所写的《沁园春·灵山齐庵赋》,展开宣纸,呈现在一众文人面前,道:

“诸位请看!”

满酒阁子的文人,都凑过来,探头探脑地观看。

有的人径自读了起来:“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一众文人读完了,整个酒阁子鸦雀无声。

众人都陷入了死寂般的沉静之中。

周邦彦眼含笑意地扫了一眼众人。

一众文人中,突然传来了一声叹息。

又有一个文人激动地全身颤抖。

更有一个文人眼中流下泪来。

一时之间,只听到谀声四起:

“灵气纵横,绝妙好辞啊!”

“此乃豪放之词,令人神往!”

“禅师莫不是神仙下凡,怎生做出如此超凡脱俗的词作?”

“此词之气势,长虹贯日,气吞山河,大地沉浮,千年过往,游走笔下,胸怀简直已经囊括日月星辰。危乎高哉!”

“佩服!佩服!佩服得五体投地。佩服得无话可说。”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要退避三舍。”

“看来本朝第一文人苏轼苏学士,也是万万不及啊。”

“把苏学士所有的词作加起来,也及不上此词之万分之一。”

众文人谀词大多出自真心。

但郓王赵楷却实在是受之有愧。

毕竟这首《沁园春·灵山齐庵赋》并不是他创作的。

但是,这么多人吹捧自己,郓王赵楷表面上以及心里面,都还是十分受用的。

周邦彦满意地看着众人极尽吹嘘之能事,对郓王赵楷及其词作进行大肆褒扬。

郓王赵楷只是一个劲地道:

“诸位兄台过誉了,过誉了。”

周邦彦笑道:

“小友不必谦虚,这帮人平时对老夫的词作指指点点,如今,终于有一阕词,让他们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了。”

众文人都道:

“禅师真乃是词坛奇才。

仿佛神仙手笔,方才能够写得出来如此绝妙好词。”

郓王赵楷只好笑了笑,道: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与我无功。

与我无功啊!”

一文人道:

“殿下,本是方外之人,却写出如此峥嵘魁拔之词,令人不解!”

郓王赵楷沉声道:

“我本禅宗弟子,但所学并不是仅仅在佛禅,儒学以及道学也颇有涉及,自幼年以来,便学佛修仙,一路精进,斩妖诛魔。

在我禅宗看来,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全然无惧,只为成佛。

因此,禅宗里的机锋,也颇有飞刀来去,更有开山巨斧,青龙偃月大刀。”

周邦彦拍手而笑,道:

“妙极!

妙极!

小友说的好。

小友说的极好。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种勇猛精进的豪横之气,正是我辈所缺少的。

也是我大宋帝国所缺少的。”

一文人道:

“叵耐朝廷六贼当权,遮蔽言路,打击异己,大宋民不聊生,或将毁在旦夕啊。”

又一文人道:

“嘘!

莫谈国事!

莫谈国事!

我等聚集于此,原本是为了给提举大人送行,说这些扫兴的话干什么!?”

一文人道:

“提举大人为何被排斥出朝堂!?

还不是因为不愿意跟蔡京、童贯那班奸贼为伍?”

众文人七嘴八舌开始狂骂大宋朝堂六贼。

周邦彦见大家义愤填膺,开始对朝中大臣骂骂咧咧起来,生怕事态发展下去,不太好收场,便急忙出言制止,道:

“诸位,诸位!

听老夫一言,国事一至于此,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我等痛骂几句便可以挽回的。

诸位毕竟人微言轻,还是专心诗词,不可妄言招致祸患啊。”

郓王赵楷见众人对朝廷中的四奸六贼都恨得牙痒痒,他虽然心中觉得这班人都是一帮酸腐文人,于国于家无利,但他们也代表了百姓的心声。

大宋的百姓深受四奸六贼的毒害,花石纲祸国殃民,而徽宗皇帝赵佶却被蒙在鼓里,还以为天下太平,百姓乐业。

郓王赵楷作为大宋皇朝的三皇子,一路从河北走来,早就已经听到了许多百姓心声。他也有心改变这一切。

于是,郓王赵楷叹了一口气,道:

“道君皇帝宠信六贼,天下势必动荡。

在下若能见到官家,必定当面谏议,把大家的心里话都说给官家听。”

一文人道:

“可惜啊,今上号称道君皇帝,信奉遵行的,都是道教、道家。”

赵楷道:

“道教、道家的东西,在下也略通一二。

其实,道家的学说是很好的。

绝大部分道友也都是很好的。

但是,仍然不能保证有一两个狂徒,借助道家之说,搬弄是非。

况且,在下在方外也有几个好友,都是有名有姓的高道,倒是可惜介绍给皇上,对其进行讽谏。”

周邦彦却有些担忧地道:

“小友有心了。

只是如此一来,你必然成为蔡京、童贯他们那班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赵楷笑道:

“在下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牵无挂,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左右不过只是一个躯体罢了。

周先生不必担心,在下自会相机行事。”

周邦彦点了点头,又看了众人一圈,纳闷道:

“咦,老夫那小友为何还没有来?”

赵楷好奇道:

“周先生还有朋友未到?”

一文人笑嘻嘻地道:

“就是那位名满东京的凤城香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