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太玄道尊 > 第125章 兵家四派,兵家四势

太玄道尊 第125章 兵家四派,兵家四势

作者:指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0:46 来源:书海阁

这段时间内,文学馆又扩张了。

毕竟是封君,长安君的名头比之前更有号召力。

文学馆新增的学士中,多了两个着名人士。

一个着名人物叫公输仇,当代公输家掌门人。

这家伙听说秦墨因为投靠王陈,获得了王陈的大力支持,几年功夫就窃居高位,甚至得了一个封侯。哪里还忍得住,于是主动联系王陈,希望能在王陈麾下效力。

墨家机关,木石问路。

青铜开口,要问公输。

公输家的霸道机关术,是能够和墨家机关术分庭抗礼的当世最高科技,王陈当然不会将这个家族拒之门外。

至于公输家和墨家世代之仇,跟王陈有什么关系?

两家各有所长又不是非此即彼。

另一个着名人物叫尉僚,顶级军事家、战略家。

尉缭此时名声不大,也没有什么作为。不是他不行,而是他不愿。尉缭的家族极其显赫,从太爷爷起,已经连续三代担任魏国的国尉。以他这样的背景,怎么也不可能缺一份好的差事。

事情的关键在于,尉缭的眼光很长远,他身处魏国,知道魏国居于天下之中,却没有对应的实力。没有实力也就罢了,魏国还挡在秦国东出函谷的路上,那它必然会被秦国拿下。留在这样的魏国,何谈个人前途?

他不会跟家中的长辈们一样做魏国的国尉,这个位置要么死路一条,要么卖主求荣,名声不好。所以,尉缭认准了秦国,他要做最强的国尉,甚至是唯一的国尉。这一代秦王很贤明,可离尉缭心目中,那种气吞万里还差了些。

所以,他把目光放在了下一代秦王身上。

作为兵家传人,尉缭深谙兵家传承之要旨,已经把兵法内化到自己的日常之中。所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而,来到秦国后,尉缭没有第一时间选择投靠哪位公子。

而是深入调查研究,仔细考察大公子嬴政和长安君成蹻。

他知道,每一种不同的选择,都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命运。

而他的命只有一条,要想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就必须确保选择的正确性。

最终,他选择了王陈。

……

天策府内。

王陈和尉缭相对而坐,中间白了一副案桌。

两人都在看对方的赠送的着作。

王陈看得是尉缭所着的《兵权谋》(后世称之为《尉缭子》),从天官第一、兵谈第二……一直介绍到兵令第二十四。

而尉缭看得是王陈所赠的《武穆遗书》(现实中没有此书),来自于第一个位面射雕英雄传。

只不过。

王陈看的《兵权谋》是竹简,浩浩荡荡一共一百多卷竹简,堆在座子旁边就像一座小山。看得出来尉缭很宝贵这些竹简,每篇竹简都涂了防虫防潮的涂料。包装的也很精致,每一篇竹简都用名贵的锦帛分别套装起来,再用红绳系着。

尉缭看的《武穆遗书》是纸质书,轻轻薄薄的一本。《武穆遗书》封面是暗青色,只有简单的四个字。翻开扉页,同样简单,还是四个字,岳武穆着!

“精彩,真是精彩,岳武穆先生所着之兵法,已经把兵家风林火山应用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是集兵权谋、兵阴阳、兵形势、兵技巧这兵家四势之大成矣。不知道这位岳武穆先生仙乡何在?如此兵家前辈,我这个后学末进理当前往悼念。只是可惜,如此人物,居然甘愿寂寂无名于乡野。”尉缭迫不及待的看完之后,满怀感慨。

王陈还在看《兵权谋》,听到尉缭的感叹便抬头看向他。

“尉缭先生不必自谦,无论是你,还是这位传我兵法的武穆先生,都是兵家最杰出的人物。”王陈宽慰尉缭一番。学问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成熟的,武穆遗书成书于一千多年后,那时候,兵家四派自然要比如今这个先秦时期要成熟一些。

“不不不,武穆先生远胜于我,还请君上务必告知在下武穆先生的仙乡。”尉缭对这个“前辈”佩服至极,却不知这个“前辈”其实是后世之人。

"尉缭先生,岳武穆先生仙去之后,不愿受人打扰。我们还是遵从他的意愿比较好。再者,我们最应该做的其实是传承对方的兵法,然后发扬光大。切不可,把对作品的尊崇,转化为对个人的崇拜。"王陈劝解道。

“君上说的对。确实应该把作品和人分开来看待,作品是作品,人是人。”尉缭沉思一番,点头认可这个观点。

“不可因为作品而褒贬人品,也不可因为人品而褒贬作品,两者本来就没有必然的联系。世人庸碌,常常分不清,或者说故意将两者混为一谈,作为攻击别人或者营销别人的下作手段。”王陈想起了后世的乱象。

尉缭没有接话,他是个理智冷静的人,不会说一些与己无关的废话。

“尉缭先生,我观你这些竹简,好像来自不同人的笔迹,这是怎么回事?”王陈好奇的问道,这一百多卷,分明是不同人所着。“君上慧眼明鉴,兵家原出自古司马之职,乃'王官之武备',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也就是黄帝的司马之官。这些司马之官,随着三皇五帝、夏商周的更迭,已经从只属于王朝的专职官员,演变为如今的各大兵法世家和流派。而在下的家族世代国尉于魏,是很古老的一支兵法世家,严格来说,我们家族其实是受益于姜太公的《六韬》《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经过历代先祖的亲身实践,笔耕不断,方才形成属于自家的《兵权谋》。”尉缭认真地解释,不愿自家兵法和家族名声受到质疑。

“哦,原来如此。怪不得会笔迹不同,怪不得会如此篇幅宏大,原来是几代人共同所着。”王陈表示懂了。

尉缭整个人无语住了。他不明白王陈怎么说得出来这种话,难道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出了好几十本鸿篇巨着吗?

尉缭当时看到那诸多的经典都是王陈所着后,也是难以置信,后来调查的事实却让他不得不信。

是王陈这个君上,让他明白了什么事真正的天才,让他明白天才真的无极限。

见尉缭如此谨慎,王陈十分认可。

突然想到了个事情,便开口问道:“尉缭先生,据我所知,你在来文学馆前,曾在咸阳呆了不少时间,也曾去拜访过我大哥嬴政。我想冒昧的问一下,为什么尉缭先生您会选择我,而不选择我大哥呢?难道,尉缭先生认为我一定可以成为下一任秦王么?如果方便的话,请先生不吝赐教。”

尉缭没想到王陈会这么直接问他,有点点懵。

背后的原因涉及到很多**问题,他其实很不愿跟人谈及。但既然是自己效力的君上有了困惑,以谋臣自居的尉缭,出于职业道德,也要尽量给出自己的答案。

“回君上。君上您的优异表现我就不多说了,否则会有媚上之嫌。我就说说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大公子嬴政吧。大公子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穷困的时候容易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也会轻易地吃人。我是个平民,然而他见到我总是那样谦下。如果大公子夺取天下的心愿得以实现,天下的人就都成为奴隶了。我不能跟他长久交往。虽然大公子不一定比君上差,但我跟愿意与君上相处。”(注:这是历史记载的哈。其实这本小说,有一些片段都是历史真事,不是这样牛逼,而是尽量多一些诚意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