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太玄道尊 > 第136章 仅仅只是知会一番

太玄道尊 第136章 仅仅只是知会一番

作者:指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0:46 来源:书海阁

没有人主动邀请王陈入营,也没有人开口询问王陈一行人的目的。

诸将似乎都被铁鹰剑士吸引了注意力,有一嘴没一嘴的朝着铁鹰剑士指指点点。

如果是普通人,面对这其中的微妙,多半会因为无视而产生尴尬,甚至会情绪不稳。

这些将军无非是想看他着急,想看他出洋相呢。

可王陈曾经也是带军之人,明白这些“老滚刀肉”心里的小九九,当然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一丝丝不耐烦。

他也不吩咐铁鹰剑士下马。

既然这些大将军们愿意,那就让他们仰着脖子看好了。

果不其然,除了面对秦王以外,这些大将军们还是习惯不了仰视别人。区区秦王亲卫还没资格在他们面前高高在上。问题是,秦王亲卫他们也命令不了。只好转过笑脸看向一旁安安静静的王陈。

蒙骜身为主帅,率先问道“不知君上来此有何贵干?”

“有旨意!蒙老将军、王老将军请看。”

王陈从怀中掏出两封秦王嬴异人的亲笔信,交给蒙骜和王翦。

蒙氏、王氏是白起、魏冉之后崛起的顶级将门,他们不参与朝政,专注于作战。蒙、王两家的家训,就是只听秦王的命令,至于秦王是谁,他们不在乎,只要秦王的法统是正确的就行。

蒙、王二人可以藐视一切,但绝不可不遵从秦王的命令。

于是,蒙骜和王翦顾不得其他,赶紧摊开信纸,一字一句的认真去读。

其余将领也是一脸严肃。他们略带一些紧张,死死盯着蒙骜和王翦手上的信纸,那上面的内容或许将决定天下走向,尤其是他们这些人接下来的安排。

秦王的信件并不长,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请两位将军酌情考虑是否要配合王陈的军事行动。至于什么军事行动,信中没有说明,只是交代由两位将军自行判断。

这封信的最后有一句话。“我求蒙(王)老将军一定,一定,一定要保住我儿成蹻的性命。秦国第三十六代国君嬴子楚留。”子楚,是嬴异人为了讨好华阳太后而改的名字,意思是“楚人的儿子”,如果当初不是改了这个名字,他一个不受重视的质子,根本继承不了王位。

蒙骜和王翦两人,看完信件之后,皆是眉头紧锁。

信中所言,秦王虽然派长安君来调查大梁兵败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给朝野上下一个交代。但一点也没有要追究战败责任的意思,反而继续信任他们镇守函谷关。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愉快的结果。

可秦王安排了长安君代表朝廷,来此地安抚大军。如果只是安抚大军倒也没什么,关键是秦王还有一个言下之意,那便是长安君将会直接参与接下来的作战,而且长安君还不归秦军主帅管辖,有自主作战之权。

有限制吗?

当然有,信中所言的意思是,长安君只能不打招呼的直接指挥本部一百余名铁鹰剑士作战,如果要调动秦军主力,就必须经过秦军主帅蒙骜和函谷关驻边大将王翦的同意才行。

最后,秦王还以私人的口吻“我”,很“卑微”的恳求他们两一定、一定、一定要保住长安君的性命。此时的秦王就妥妥是一个望子成龙,又牵挂孩子安危的老父亲形象。而长安君的形象就像是一个不顾危险、自以为是的纨绔。

秦王都这样说了,他们俩还能不满足秦王这一点小小的请求吗?

两人对视一眼,一左一右分开,伸出手作出邀请王陈入营的动作。

“请。”

“在军中你们才是主将,诸位将军先请。”

……

王陈入帐之后,便向诸将传达了朝廷的意思,也就是他自己提出的上中下三策。

诸将听后,一阵沉默。

中、下两策他们很支持,也跟他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其实只要紧闭函谷关门,联军久攻不下,必会退兵。然后再派人去实施离间计,让魏王和信陵君本就不牢固、不信任的关系继续恶化,借魏王之手除掉信陵君。

对于提出中下两策的王陈,诸将多了些认可。

因为这证明了王陈具有军事才华,对打仗也有很高的认识。只有把握战场态势和天下大局才能精准的提出对策,这也是需要水平的,尤其是这么短的时间内。

但对于王陈异想天开的想要主动出击,重新夺回胜利的果实,他们就觉得很不靠谱。

也不看看对手是谁?那可是仅凭名号就可以促成合纵攻秦的信陵君。

这哪里是上策?分明是想葬送秦国的下策!简直是瞎胡闹嘛,幸好大王没有将秦军主力交由他来指挥。

蒙骜、王翦、辛胜等几位老将军尚且还能稳住,没有急于表态。

王贲、蒙武、李信这些中生代将领也久经磨练,察言观色自然不在话下,老将们不给指示,他们也不会贸然开口。

可中军大帐内,还有几个穿着低层军官服装的年轻面孔正站在一旁,其中有几个还与那些老将们长得有些许相似之处。王陈进入大帐时,就发现了这些年轻人,也猜到了他们的身份。这个年纪的他们,正是青春热血的时候,看到或者听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就会忍不住跳出来指点江山。因此,这几个年轻军官,听到王陈这个比他们还要小的年轻人,竟敢口出狂言,要反攻五国联军,重新夺回魏国的城池时,觉得十分荒唐。

其中有个跟王翦、王贲长得十分相似的家伙,甚至开始翻白眼看王陈。

他叫王离,王翦之孙,王贲之子。

不过翻白眼的王离没有说话的意思,因为王陈此举更大可能是嘲讽打了败仗的秦军主帅蒙骜,而不是函谷关守将王翦。

所以,一个面容坚毅,酷似蒙骜、蒙武的年轻军官直接打断了王陈的说话。

“长安君,我大秦刚刚战败,士兵们的士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我觉得你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大军重新振作,这也是你作为朝廷特使的职责所在。至于主动出击,末将觉得时机未到。”

王陈没有因为对方打断自己说话,就不高兴,反而面带微笑的听对方说完。

“这位…呃,少将军怎么称呼?”

四四方方脸形的年轻军官脸色一滞,板着脸,开口说道:“我叫蒙恬。当不起将军的称呼?而且少将军这个词多少容易让人误解,我不喜欢。请长安君直呼我的姓名即可。”抑扬顿挫,嗓音浑厚,犹如焖鼓狠锤一般。

“好的,那我称呼你为蒙恬兄弟,可以吗?”王陈亲切的开口,长期刻意练习的礼仪细节,让他很容易就给别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蒙恬一怔,有些不知所措,赶紧看向祖父和父亲。

“长安君身份尊贵,才华高绝,他可以纡尊降贵把你当做兄弟,是看得起你。但蒙恬你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该怎么做还怎么做。”蒙骜提点了一下。

蒙恬听到指点,那颗悬着的心又稳稳落了下来。他们蒙氏一族,历来不跟王子王孙套近乎,哪怕刚刚蒙恬确实被王陈一句话搞得心生亲近之意,可蒙氏一门的家训对他的影响更甚一筹。

“感谢长安君赏识我,可我还是坚持认为,时不至,则不可强生。时机未到,应避敌锋芒,保持战略耐心、积蓄力量,不能急于求成。”

“那蒙恬兄弟觉得什么时候才算有时机呢?”

“待到有把握战胜信陵君时。”

“那我说,我现在就有把握战胜信陵君呢?”

“那不行,要大家都觉得才行。”

蒙恬这话一说完,坐在主座的蒙骜就面色一沉。这个傻小子到底怎么学的兵法?

谁教他这么理解作战时机的?然后他一脸怒意的看向儿子蒙武,他怀疑是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所致,孙儿蒙恬的天赋要远比儿子蒙武出色,蒙骜对孙子蒙恬的期待很高,要是打基础出了问题,他第一个要拿亲儿子蒙武开刀。

“蒙恬兄弟此言差异,作战时机并不是众人商量出来的结果,而是主帅积极行动,创造出来的,或者是敌人自己暴露出来,被主帅敏锐的捕捉到的。能不能打,不看大家的意思,只是看能做主的那个人的意思。而且身为将领,尤其是独立领军的将领,一定要坚信自己的判断,不断在战场上锤炼自己。”

“原来如此,是我浅薄了。多谢长安君指点。”蒙恬脸色一正,对王陈心服口服,抱拳行礼后退至一旁,不再说话。

“不愧是四海闻名的长安君,原以为长安君精通百家,只是好事之人的夸大之词,今日才知道是我坐井观天了。”蒙骜对蒙恬能够知进退、爱学习很满意,也对能够启发蒙恬的王陈表达些许善意,不过身为主帅,要对全军负责,有些丑话必须他说在前面。“长安君既懂兵法,理当知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你如果不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恐怕你调动不了函谷关内一兵一将。”

蒙骜说完后,满脸严肃,其余将军包括那些年轻军官,都盯着王陈,看他如何应对。

王陈左右看了一下,差点没有笑出声来。这个场面有点像是,后世那些创业者面对风投机构的刁难,后世的风投要看创业者的企划书,看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或者直接看创业者本人的信誉或者能力。

王陈当然不会卑躬屈膝的去讨要蒙骜的投资。

“诸位将军,我来这里不是来求人支持的,而仅仅只是知会一下诸位将军而已。接下来我将带领麾下一百零一人隐秘出关,为主力决战创造最好的时机。各位将军都是我大秦的擎天玉柱,希望到时候,诸位将军能够及时把握机会,全力出击,重创联军。”

此话一出,诸将又有些受不了了。在场都是军中骨干,都是天资横溢的兵家传人,谁还没有一点傲气呢,尤其是那些年轻人,更是纷纷出言讽刺,当然,蒙恬选择缄默不言。

“长安君是在安排我们行军打仗吗?”

“请长安君出示虎符,不然就算你是公子王孙你也有可能被视为谋反。”

“是啊,大王可没有传达你长安君来此做主的意思。”“按照军中规矩,长安君,你和你的那些人都要在作战时服从秦军主帅的安排。”

……

王陈面色异常淡定,等这些年轻军官说完之后,他方才回道:

“此次离开咸阳,前来此地,父王授意我便宜行事。我想这四个字的含义各位应该明白。那就是说,别说是安排你们作战计划,就算是直接带着你们出关作战也在这便宜之内。不过,父王也曾明言,到了边关要尊重各位将军就是了。所以,我不会指挥你们作战,也不会强制要求你们出关去送死。但是,在我出关之后,你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我的动静,以及五国联军的动静,一旦发现异常,相机行事。”

说完,王陈就看向蒙骜和王翦,朝他俩示好般的龇了龇牙。

这两老头见状一乐,没有拆穿王陈的语言陷阱。须知,秦王给王陈的便宜之权,可不包括直接越过他两,调动秦军主力。

“放心吧,我大秦锐士一向都是兵不畏死,将不畏战,只要长安君能够为我们创造战机,我们这些老家伙,就一定能当机立断,抓住机会,好好打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那就多谢诸位将军了。”

“长安君不去军营之中调查一番大梁惨败的原因吗?”

“不必了,就算朝中绝大多数人都不信你,我都相信蒙老将军一定在当时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至于其他的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

“多谢君上体谅,当时魏无忌回来得很突然,五国兵马也是应声而来,败的很突然。”

“蒙老将军不必挂怀,此事错不在你。”

“君上,根据大王旨意,你还需要去安抚大军,你看怎么安排合适?”

“没时间了,就由各位将军代劳一下吧。其实自我来此地那时起,我就与各位一荣俱荣、一辱俱辱。还请诸位将军与我共同进退,携手打赢这场战争。话不多说,趁还没人注意到,我要连夜秘密出关。你们配合我在正面战场骚扰,吸引对方注意力即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