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玄幻 > 太玄道尊 > 第91章 天策府

太玄道尊 第91章 天策府

作者:指鱼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0:46 来源:书海阁

天色不早了,可怜的云英都已经没有力气喊累。

王陈没有高高在上的习惯,见到小侍女的可怜样,就不由分说的过去背着她走。

这种“冒失”的行为,让云英陷入懵逼之中。

她一点都没有感动,只有惴惴不安。

这般“以奴压主”的行为,思想开明的人知道了,只会一笑了之,但在因循守旧的顽固派眼中,就是坏了体统的大事。

贵贱有别,人分高下。在任何时代,贵族论、血统论都很有市场。

谁不想自己高人一等?

谁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来就高人一等?

要是能克服这种自私的本性,都可以称为圣人。

“公子,快放我下来,别人看见不好。”

声音都带着点哭腔。

“没什么不好,我乐意。”

王陈轻声呵斥。

云英拗不过王陈,只得由着他来。在她幼小的心灵里,不断告诫自己:公子就是公子,做错了也还是公子,自己作为侍女却不能有僭越的心思,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此时街道,人影戳戳,摊贩也都准备收拾摊子回家。

却突然有一道突兀的声音传到王陈耳边。

“此言大谬。公子今日尚振振有词的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怎么现在又不遵守礼制?表里不一,人之大过矣。”

王陈循声望去,两个坐的格外板正的身影映入眼帘。

那两人占了一张桌子,桌上只有一些简单的茶食,旁边是一脸不耐的老板。

王陈看得想笑。

这是在演一出姜太公钓鱼吗?

“哦?两位先生,觉得我此举失礼?”

“当然失礼。”

“敢问两位先生,何为礼?”

“礼,以在下所见,礼是基于人分等级后的具有等级特征的人与人相处的方式。”

“等级?相处方式?先生的意思是,我背着我的侍女,是违背了我和她的等级之间的相处模式?”

“是的。人有天赋等级,每个人都要按等级与人相处,对待别人。从君王、诸侯、士农工商,每一级的政治地位,政治权利,包括人格都是不同的。”

“按照先生的意思,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不对等的,人格也是不平等的,是吗?”

“是的,这是由天注定的。”

“敢问先生,礼从何来?”

“四书五经,随处可见。”

“原来是儒家高人,敢问两位先生是儒家八脉哪一脉之儒?”

“乐正氏之儒。”

这个乐正氏之儒王陈知道,对礼很有研究和发展。

“小子也曾读过四书五经,孟夫子、荀夫子也曾涉猎过一些,对于这礼之一道也有些自己的浅见。请两位先生指正。”

“不敢,公子请说。”

“礼诞生于百家之前,三皇五帝之时,人族便有了礼。后有儒家将之光大,散见于各部经典之中,但儒家经典之中,固然以礼将人类社会分了尊卑,但却没有说贵贱。诸如《大学》中所言:'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这里只是说社会分工,每个等级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再者,儒家也说'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说明礼是平等的对每一个人都有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任何歧视和剥削。如今的血统论、贵族轮,都是统治者、得利者后来为了迎合自己的需要,曲解出来的内容。当然,我没有指责二位的意思,只是提出我自己的见解。”

王陈诚恳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希望引起二人误会,学术之争不应该你死我活的。

为了完善《圣道之经(圣人经)》,王陈来到这个世界后,便将秦国所有能找到的儒家经典都细细拜读,打磨自己的儒家道理。

王陈不怕各种偏激的、中庸的、哪怕是不可理喻的儒家学说,就怕没有新的见解和研究。只有见的更多的儒家学说,才能夯实自己的根基。

“公子说笑了。儒家八脉本就观念互相冲突,我们自己也在互相争论,自然不会介意别人跟我们进行学术讨论。”

这才是王陈来到这个先秦时代的原因,百家争鸣,不管是对是错,都有自己表达的自由,没有哪一家会忌讳别人反驳自己的道理。

只要不掺杂进王权,不让统治者的意志影响,各家都能互相包容,共同进步。

奈何,王权才是主流。

人性之中,理性智慧的光辉,终究干不过自私和自大。

“那我背我家小侍女,还失礼不?”王陈突然问道。

两位儒生相视一笑,一人开口回话。

“明白为什么背,坚持背,哪怕失礼于他人,但不会失礼于自己。”

“敢问两位先生高姓大名?”

“叔孙通。”

“伏生。”

“不日我将开府,想拜两位先生为经文教习。请两位先生莫要嫌弃。”

“哈哈,这正是我们两个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便是声望,只要有了这个,人才便会自己聚集过来。

王陈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声望,利用两年多的时间,积累足够的力量,才会在未来王位之争时,获得足够的人望。

王陈回到咸阳宫,第一时间便去后殿找秦王,说了自己看中的宅邸。

“父王,儿臣深感学识不足,想在府邸中建立一座文学馆,一来可以收集七国之书,以求能编撰出一本千古未有的鸿篇巨着,囊括经史、吏治、天文、地理等百家之说,彰显秦国泱泱大国的文采。”

“二来可以广招天下贤才,借助天下之力,培养属于秦国的本土人才。如此一来,关东六国人才日减,而我秦国人才日多,我大秦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说道后面,王陈渐渐情绪激昂,而秦王也受到感染,不住点头,对王陈是越看越喜欢。

“好,说的好啊。孤准许你建立一个文学馆。文学馆有没有名头呢?”

“父王,暂时不需要名头,就叫文学馆好了。儿臣请求父王准许将“安国”牌匾撤掉?”

“也好,毕竟是先君的名号,你回去想想,要个什么名字的牌匾,孤都准了。”

“父王,儿臣已经想好了。”

“什么?”

“天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