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地表最白炮灰 > 第81章 孔京巧言得芳心,公主金口收佳人

地表最白炮灰 第81章 孔京巧言得芳心,公主金口收佳人

作者:琴立春槽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0:58 来源:书海阁

话说孔京和众人在河边,偶遇一位乘船经过的佳人。公主耍威风,硬是逼人家出来相见。孔京心里感叹,官威同响马的刀子一样,有时还蛮好使的。众人客套一番,正要离去,孔京忽然开口问道,“姑娘刚才弹的什么曲子,还盼赐教。”

女子颦眉道,“小女信手乱弹,哪有什么曲。”孔京摇头道,“非也,我听姑娘刚才弹的,声声入耳,珠圆玉润,正感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然后,他使出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的嘴炮,滔滔不绝,将琴声好一番夸赞。听得周围人直发愣,心想,有那么好听么?

紫妍侧头望着他,小声问,“夫君,这是做什么?”唉,只恨自己是大老粗一个,只会挥拳弄腿,不会吟诗弹琴。公主在孔京身后,嘴越翘越高,心想,这人不就是瞎弹了几下嘛,自己从小生在宫中,比这好听的琴声都听腻了。他,至于这样么?

女子立在船头,听着孔京喋喋不休地吹捧,眼望着他的俊脸,只见月光下,他那本来就俊俏的脸似乎又俊了几分。晚风吹来,他的素色衣袖在风中猎猎飘扬,头戴的白布纶巾也随风招展,显得他飘飘欲仙,不像凡间人物。

她是青楼出身,过去数年间,见过不少恩客。青楼是什么地方?用现代语说,里面都是做小姐的。那些恩客,有的大腹便便,看着就恶心;有的孔武有力,看着就吓人。例如刚才举着斧子跳上船头的猛汉,她是半眼也不想瞧的。

过去,也有恩客赞过她,弹的妙,琴美人更美。她自诩,琴艺上有点天赋。否则,今天也不会踏上去王爷家的渡船。可是,如今一位飘飘欲仙的俊公子,毫不吝啬地赞赏自己的琴艺,她听着听着就脸红了。这公子,怎么就那么能说呢?

月色昏暗,孔京站在岸上说了半天,也看不出船上的女子脸红了。他说得兴起,一来是自己略懂弹琴。所谓君子四艺,琴棋书画,他都略懂一点。过去在孔家庄时,他常听丫鬟弹琴。上山落草后,周围都是响马汉子大老粗,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更不要说弹琴了。如今他时隔好久,在他乡听人弹琴,难免有点小激动。

二来,他凭直觉,感到弹琴的女子非同寻常。不光是花容月貌,这人似乎还是个水武者。他爱才之心发作,忍不住想招揽一番。两月前成亲时,他也遇过一位十分能打的东方姐姐,人家还救过他的小命。

当时,他也多番挽留,只可惜东方姐姐无意追随他。如今,邂逅一位奇女子,怎能错过机会呢?他越说越嗨,吹捧道,“姑娘如能下来抚琴一曲,容在下促膝倾听,实乃三生有幸。”

这话一出,女子果然心动,直起身,迈动脚步就要下船。船夫连忙搬出踏板,搭在河岸。孔京走到河边,伸手,柔声道,“河岸湿滑,姑娘小心。”

女人望了下他,也不顾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伸出纤纤玉手。孔京只觉得入手温软,一股幽香扑面而来。这香气如同兰香,又像是肉香,恍惚间,他也分不清。总之,女子很自然地搭了下他的手,下船。

背后,隐约传来紫妍的低呼声。哼,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男人对良家女子,或许是这样,对她这个青楼女子,可不是这么回事。哪个不是房门一关,就恶狠狠地扑上来?女子回想往事,孔京的礼遇,令她十分受用。孔京也不知道,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他那习惯般的绅士行为,在女方眼中是天大的礼遇。

然后,程咬金似乎觉得无人理睬,无趣得很,也噔噔瞪得跟着下船了。当然,谁也懒得理他。

女子下船后,船舱里跟出四五人,年纪各异,有男有女,都默不作声地望着她,不知作何想法。其中两个丫鬟模样的小姑娘左右抬着张古琴,缓缓跟下船来。这倒不是说,孔京的话有多管用,而是他后面跟着个公主。平民百姓,谁想得罪这么尊大神呢?

等丫鬟在岸边铺好琴,又置好座椅,女子坐到琴边,摆好姿势,低声念道,“小女不才,今夜就为诸位官人抚琴助兴。”公主在轿上早就等得不耐烦了,翘起嘴道,“快快快!”她才不稀罕听什么弹琴,这河岸边夜风挺大,吹得她头痛。刚才孔京说个没完没了,如今她只想快点打发这女子,回去睡觉。

“献丑了。”女子吸口气,纤纤玉手搭上琴弦,空灵的琴声再次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这次,她没有用上灵力,琴声中少了肃杀之气,多了几分柔媚与沉稳。

听着琴声,孔京忽然低声吟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记得,这是前世读书时,教科书上的诗词。好像是白居易写的,要是用这个时代的时间换算,作者大概还要一百来年才出生。所以,这个时代的人,肯定没听过这等名句。

紫妍立在孔京身旁,心想,夫君的诗兴又发了。她并不知道,这诗并不是夫君的。罗成、程咬金、盈盈等人见孔京不动,也都傻站着听琴。他们早想走了,可是一个孔京,一个公主,谁都没有动的意思,他们怎么好意思走呢?这琴响了一阵,最后在众人的恍惚中停住了。半晌,现场鸦雀无声,接着,孔京的掌声打破了寂静。“好一曲《广陵散》,好!”女子抬头望向孔京,低声道,“官人通音律,识得这曲么?”

孔京不怎么懂乐,只是《广陵散》是名曲,他之前在孔家庄听人弹过。如今认出来,倒也不是瞎掰。

“可惜。”说着,孔京又摇头道,众人不知道他可惜什么,纷纷望向他。“琴美,人更美。可惜萍水相逢,在下还不知姑娘芳名,就要错过。”说着,他装模作样地连连摇头,似乎可惜得肠子都青了。

女子一听这话,就知道他的意思。要是良家女子,大家闺秀,是羞于告知路人,自己大名的。可是,她是青楼女子,别说什么芳名了,只有个花名。还是写在牌上,挂在楼里,被恩客们呼来唤去的。

望着孔京,她的心里忽然升起一丝知音之感。她见过的恩客不少,少有人能道出,她弹的是什么曲。在恩客眼中,自己恐怕不是活人,而是个玩物,顶多是能弹几下琴的玩物。所以,她忍不住道出。“芳名什么,不敢当。小女贱姓张,名出尘。”

这是她的真名,是她被卖到青楼前的名字,就算楼中姐妹也不知道,或许老鸨记得,也或许早忘了。她还记得,自己刚进青楼时才11岁。谁会费神,记一个无父无母小女娃的名字呢?

孔京听了,拱手道,“不知张姑娘仙乡何处,去往何方。”这话一出,旁边好几人望向他,那目光似乎在说,你带人从巫王山下来,自己都没家,管别人家在哪,又去哪呢?

孔京装作没看见,厚起脸皮,盯着张姑娘,目光如炬,十分炽热。姑娘被他盯得脸红,细声道,“小女家在扬州城,现在正去京城越国公府邸。”这时,现场响起一把女声,久不作声的公主发话了。“哟,你也是扬州人?扬州哪里的?难怪刚才本宫听你口音,耳熟。”

话说二十年前,当今皇上还是晋王时,坐镇扬州好多年。南阳公主的整个幼年,都在扬州城里度过。在这千里之外,竟然遇见老乡,她当然开心。

张姑娘望着公主,低头行礼道,“小女家门贫寒,就不入殿下尊耳了。”她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住扬州城里有名的春香楼呢!那里,俗称窑子、鸡窝,是男人流连忘返的天堂,却是女子的地狱。虽然自己在那里住了好些年,可是她今生都再也不想去回忆,那个地狱的景象。

说也白说,金枝玉叶怎么可能知道,窑子是什么地方!她隐约记得,大概十年前,自己刚进楼时,在街头见过出游的郡主一行。当时,她混在围观的人群里,踮高脚尖才能望到,轿上那位尊贵的郡主,长什么模样。

那一幕,深深地铭刻在她幼小的心中。所以今晚她一见公主面,就马上认出——没错,这人就是她当年见过的郡主,如今的南阳公主。

孔京听了,皱眉道,“越国公,那是谁?”这话一出,远处的公主狠狠瞪了他一眼,似乎在说,天下闻名的越国公,你都不知道?他身后的程咬金插嘴道,“越国公,比靠山王大吗?哪天爷爷我手头紧了,去找他劫点银子,花花。”

盈盈瞪了他一眼,低声骂道,“白痴!人家出行都是几百人排场,是你能劫的么!”罗成忍不住上前道,“越国公姓杨名素,乃当朝重臣。”后面一句没说,与我父王私交甚好。他自小生在王爷家,对于当朝的王公大臣了如指掌,当然不比他这草莽出身的表哥。

孔京听了罗成的话,哦了一声。笑话,他一个造反的响马,哪懂官场上的人事。这不就跟,老鼠了解猫的家庭关系一样可笑么?这时,公主又发话道,“本宫去年见越国公,不知六十还是七十了,身子不好,老喘。你年纪轻轻,去他府上做什么?”

张姑娘低头道,“禀殿下,越国公想听江南新曲,差人到江南重金聘请乐师。小女不才,正好中选。”这话一出,在场男人们纷纷交换眼色,有人还露出龌龊的笑容。

明眼人都知道,聘个如此花容月貌的女子,想来越国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听琴是假,添个陪床的家妓是真。后世有诗调侃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公主不知道男人心理,快嘴道,“大家都是扬州人,本宫看你喜欢,留下给本宫弹琴好了。”她心思单纯,这话真没多想,顺口又对孔京道,“你嘛,也别造反了,跟着本宫回京见父皇,有的官做。”

孔京一拧脖,嘴硬道,“我就是要造反,咋的了?”周围人闻言,纷纷皱眉。又来了,这两人一路上,几乎每天都要为造反一事吵嘴,他们早听腻了。

公主被他这么一顶,感觉好丢脸,于是噘嘴怒道,“你!你!你敢!”孔京继续嘴硬道,“我就敢,我天天造,年年反,你想咋的?”

这时,他对面的张姑娘突然望着他,开口道,“莫非公子就是江湖传闻中,打败天宝将军的孔京?”孔京一听乐了,哟呵,自己这么有名了?!他拱手道,“在下不才,正是鄙人。”张姑娘听了,把他上下打量了好几遍,道,“公子……”意思很明显,她不信孔京这小身板能打败宇文成都。

公主又嚷嚷道,“哼,这家伙不知撞了什么狗屎运,害了我大隋重臣天宝将军。”孔京反驳道,“古人云,三军之将可以夺。宇文成都是将军,斗不过我,死了也是将军的命。别说他,我连你爹,皇上也不放眼里!”两人又是一番争吵,孔京又搬出他那套“皇上昏庸无道,我等替天行道”的造反理论出来,大说特说。

这套对公主没用,天下哪有女儿想看人造自己父亲的反?倒是旁边的张姑娘听得津津有味。在她眼中,孔京的身形越来越高大。她忽然忆起,十年前,先皇征讨高句丽,自己爹爹被抓丁后,没多久就死在战场上。娘接到噩耗,一病不起,没两年也撒手人寰,追随爹爹去了,只留下她和一弟一妹。为了养活弟妹,自己只得卖身青楼,千人摸万人骑,小小年纪就尝遍世态炎凉。

如果眼前这位公子造反成了,也许如他所许,天下太平,就不会再有自己这样的苦命人了吧?想到这,她小小的心中忽然升起一股兴趣,想亲眼看看,这位公子描绘的太平治世。

正是:

公子尊口巧如簧,妾身听得心欢畅

大志换得芳心许,情窦初开诉衷肠

这么想着,她对着公主盈盈下跪,低声道,“蒙承厚爱,小女愿侍奉殿下,效犬马之劳。”周围顿时响起几声惊呼,有人意外,有人理所当然,毕竟公主是金枝玉叶,说话管用。她想要的人,还有要不到的道理么?

这时,没等公主开口,她又继续道,“只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