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 第1421章 杏仁露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第1421章 杏仁露

作者:花玉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8-10 14:41:51 来源:书海阁

张春出去了十多天,带两辆收割机,给新安县商品粮基地收麦。

去年出去了八天就回来了,收的他很不高兴,骂骂叨叨一年。

今年回来后满脸乐呵,高兴的不得了。

一亩地十块,机子不出问题,收割轮子转着一直往前跑,两台机子一天收了一千五百亩。

那场景别人看得瞠目结舌。

十二天时间,收完新安县两万亩麦子,挣回来二十万。

张春黑啾啾瘦了十斤,回来给小川报喜,说还有很多个体种植户让他收麦,那些地不平展,埂子连埂子还是坡地,划不着上去。

如果有更小的一款收割机,能在一亩地范围左右转开,还不用带货车车厢,收割机肚子里就能装下一亩地的粮食。

张春觉得这样的收割机要搞几台回来。

“你觉得怎么样川子?两辆大收割机收大面积土地,小收割机收个体户小面积土地,一辆八万块,咱买四五辆回来。”

“春叔,这是明年的事。”

“嗨,我要早知道他们抢着要收割机收,一个月就搞几辆小型收割机。”

张春用收割机收麦,十二天时间挣回来二十万,让他信心满满。

方圆五百公里土地上的小麦,他都想用自己的收割机收了。

秦川觉得张春太飘了。

麦子收完了,有要紧事给他安排。

“春叔,咱棉花地要操心一下,地膜之间的白垅要铲过去松一下土,一亩地能增产一百斤,这事儿你安排。”

张春嘴上乐呵:“我忙着开收割机挣这笔钱,村里棉花忘了操心,咱村里这帮人有些过分了,我不拿锥子在屁股后面攮一下他们就不动弹。”

各家户的棉地,这项活各家都干过去了。

就秦川种的五千亩,因为张春这十来天不在村里,没紧凑安排。

张春说过,小川名下的五千亩棉花地,大家帮一把,松自己家十亩二十亩地的同时,把这五千亩也松了。

可他们不管,太过分了。

“川子,我这就安排?”

大坝村西瓜收完了,他们也不用开三轮车,三百亩辣椒地两天就能种完。

两百八十户人,一家分给二十亩,赶紧将这五千亩棉花白垅铲一下。

张春在大喇叭上呜呜啦啦骂了大半天,说大坪人这件事做的太过分,一点都不自觉,你们有本事把棉花拉到城里自己卖去。

其实有很多人心里就是这么想。

各家有三轮车,油路十月铺好,棉花拉到景宁棉纺厂,一斤多挣一块钱。

小川名下的五千亩他们就没管。

张春一顿骂以后,怕效果不明显,挨家挨户动员,骡子套上跐辘,松一下地膜之间的白垅,很快的嘛,一家二十亩,两天就干完了。

有部分家户不想干这项活,张春一个一个记着,等着瞧,有他们好受的。

秦川顾不得张春在村里折腾,高崖塬上的大蒜要收起来了。

高支书带着他们一个社的三十辆三轮车,拉满一车兜到集散地交第一批货。

“秦老板,你瞧瞧这大蒜,市场上就没这么好的大蒜。”

秦川给种植户最好的地头价,一斤四毛。

京都王总天天打电话催,说早点挖也行,不在乎早三天四天。

秦川答复他,七月二十号正式给他发第一批货,先发过去十万斤,看看销量和价格。

王总给五毛五一斤。

收回来再发出去的这个过程,有水分流失折损,景宁县相关部门,你就不能计较发货价超过了地头的百分之三十。

超两分三分,你要揪着说事未免太过分了。

高崖人发完蒜薹缓了八天。

这八天时间,他们给地膜之间的白垅松了一下土透气,二十号开始挖蒜。

大坪村五孔窑洞里的蒜薹刚好腾掉。

挖出来的大蒜在打麦场上晒了三天,再装进五孔大窑里,五孔大窑能装三百万斤。

地头价给农户四毛钱,一亩地的产量在两千到两千斤之间,秦老板赚一毛五分,京都王总赚两毛,市场上的大蒜在八月份零卖超过了一块。

收大蒜不像收蒜薹那么紧张,从地里收上来,剪成骨朵,晒干两天,再用三轮车拉到集散地交货。

赶八月底收完了事。

两千多万斤大蒜,从土高乡高崖塬上发去了京都和西京两个地方。

市场上的大蒜价格没有那么疯狂了。

没有这两千万斤大蒜进京都和西京市场,原来的情况,一斤卖到一块五毛钱一斤了。

王自强惜售,存到腊月正月出售,虽然重量减轻,价格涨一倍,照样赚的最多。

秦总四毛钱收货,发货不能超过五毛五,王自强说没关系,蒜种钱不要了,返还秦总。

明年继续种一茬。

秦川嘴里苦笑,种大蒜就挖抓的今年这一疙瘩,如果明年继续种,两毛钱都发不出去,还不如种西瓜。

一万亩大蒜收掉,地膜扯出来,李光灿家的货车拉回土高乡废旧地膜集散地。

从八月开始,这一万亩土地休耕蓄水,明年三月底种西瓜。平安院村委房子里,张春将算盘珠子打的啪啪啪。

虽然隔壁财务姑娘们的计算机算的又快又准,但他还是喜欢在算盘珠子上扒拉一阵,好算清楚七月份的收入。

是大差不差的估算。

大坝村的三千亩西瓜,一亩地有五千斤,这笔收入算一百五十万。

高崖的一万亩大蒜,一亩地先收一千斤蒜薹,再收两千斤大蒜,这笔收入算三百万。

收割机收的两万亩小麦,实实在在二十万,把去年的十五万加上。

辣酱厂的每天三万罐辣酱,算成一百三十万。

面包厂每天三万个面包,差不多也是一百三十万。

还有哪些零碎来着?

七月份的收入算的张春手指头发抖。

怪不得这家伙一出手给陆书记借五百万修路。

王莎和顾秀秀这段时间各处银行点跑来跑去,看样子不是想开小车出去兜风。

张春手抖腿抖,拿着算出来的数字到隔壁办公室跟正经财务员对一下。

“路晶姑娘,你看看我算的对不对?”

路晶接过来一看,嘴上失笑:“春叔你算出来啦,吓着了?”

“嘿嘿,肯定还有没算完的,路晶,你也应该学会开车,你川哥说的,大家都要会开小车。”

路晶嘟一下嘴:“我连三轮车都不会开呀?”

“小车比三轮车还好开。”

路晶给了张春一张七月份的账目单子,川哥说的,春叔这么辛苦,七月份收入怎样,还是要给他看清楚。

“哦,比我预算的多了两百万,我哪一项没算进去?”

“川哥在铜城市粉条厂有入股,一个月有三十万分红,纺织路街道的杂货生意你也没算啊,这笔收入每个月差不多都是这个数。”

张春表情凝重。

“照这么说,你川哥在兰城和西京还有服装入股,服装收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这要算进来还了得。”

“川哥走的是大宗农产品货运贸易,他说西京市里,这样做生意的老板有不少。”

外面一阵汽车声音响,秦川从土高乡集散地回来了。

张春贴上去问:“川子,高崖的蒜都是三轮车拉过来的?”

“货车们都很忙,顾不上拉蒜,再说了,这批货只给京都和西京拉,这次用不着货车了。”

秦川喝完一杯水,喘一口气,给张村长安顿要紧事情。

“春叔,安排一些人过来,剥杏核机子拉上去,杏仁露厂子是时候开工生产了。”

土高乡南面五十亩建设用地上,从三月开始建厂房,是杏仁露车间。

秦川手里有一万多斤去年的甜杏仁,今年,杏树沟的杏核全部收上来,差不多有三万斤。

有这一批杏仁,景宁杏仁露从八月份开始要投入生产了。

王莎跟顾秀秀今儿跑出去,不但办理银行里的财务升级系统对接,还办理景宁杏仁露厂子的相关手续。

杏仁露的一套灌装机子跟健力宝厂子的机子大差不差。

要跑京都拉回来这一套机子,花费两百万。

高崖的大蒜各家用各家的三轮车往回拉的同时,五辆货车跑去京都,赶七月底拉回杏仁露的灌装机子。

八月开始投入生产。

与此同时,泾川县风雷厂做包装罐升级,在汽水瓶的基础上,吹出来一款杏仁露的瓶子,一天能出五万个,景宁杏仁露能够批量生产了。

迪厂长脚搭在桌子,看着眼前半斤装的小瓶子,有些疑惑。

秦总想一处是一处,杏仁露是个什么饮料,能比健力宝娃哈哈好喝?

“管他的,他说一天搞五万个瓶子,那就搞出来五万个喽。”

泾川县的风雷厂又扩了一条玻璃瓶生产线,一个瓶子赚两毛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