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 第389章 这几年,黄瓜比猪肉贵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第389章 这几年,黄瓜比猪肉贵

作者:花玉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14 13:44:53 来源:书海阁

八叔家堂弟先打招呼:“川哥你来了,你昨晚真喝了二斤?”

“别听春叔瞎扯,你们干么在猪圈里放火?”

张春嘿嘿笑:“川,是你三叔教我这么干,新建的猪圈里烧柴草,烧几天就能把猪仔圈进去了,你看看他们的猪圈,就一个敞窑,下这么大雪,我怕咱辛苦拉来的这批猪仔冻死呢。”

一排猪圈里都烧了一堆火,烟熏火燎三四天,再把各家抓走的猪仔抓回来,架子一搭棚膜一盖,里面生上炉子,黄瓜长多快猪仔就长多快。

“川,你这个想法是对的,我算了一笔账,养猪比种菜还赚钱。”

这年头大家都急需要吃肉,养猪当然赚钱。

可搞养殖要有半年过程,这半年时间尽往里面搭钱,谁有能力搞起来养一百头的猪圈。

秦川说道:“我刚要去咱大棚看看,天阴下雪光照不足,瞅人呢!赶上了这种天气,看这儿冒烟,还以为谁不明不白放火呢。”

张春从猪圈里跳出来,语气不是担心大棚里不结黄瓜,是担心卖不出去。

“大棚里土墙上挂了一排洋炉筒子,我给他们各家安顿了,炉子里火不能灭,棚里温度没问题,昨天黄瓜三寸长,今天就成五寸长了,比大田里长的还快,我是瞅怎么拉出去。”

“只要黄瓜长成了,咱还愁卖不掉?”

“这不是下了大雪嘛,往铜城的路能跑?”

西部地区下大雪,车子不敢跑兰城不敢跑西京,但往铜城跑应该没问题,运煤卡车给火电厂拉煤炭,轧出来一道路,雪消掉了。

再说了,村里秦建生家房背后两孔窑洞,上一个月三十几个人挖,又大又深,五天后摘下来的菜在两孔大窑里存起来,不会冻掉也不会坏掉。

能储存十天还跟刚摘的一样新鲜。

两个人往水地弯大棚去。

老远看见各家棚子底下站着人,拿着两米长的芨芨草扫帚扫棚子上的雪。

“川,其他人家问我呢,说他们的棚子什么时候搭?各家都想着有一个大棚,冬天也有一笔收入。”

“哦?现在心急了?刚开始都笑咱俩瞎折腾!”

村里多一半人是观望,冬天下雪天还能种菜?

这十家人种大棚,张春做了好几天动员工作,他们一分钱不出,有什么不行!

现在看棚子里绿秧秧,密密扎扎黄瓜青椒挂满枝子,他们又往张春家跑,什么时候他们也搭棚子。

“春叔,还是我那个意思,没有大棚的人家,各家出劳动力,一个车摊二十个人,五辆货车拉沙,西山沟那些土地都要压成砂地,这一场好雪,明年的砂地西瓜能长到三十斤,要抓紧了。”

说着话,两个人走到第一个棚子跟前。

张祥两口子笑着打招呼:“川,你看嘛,不要你安顿,一早我们就把棚子上雪扫完了,雪这会儿停了,不会再下了吧?”

雪确实停了,但天没晴开,到晚上了又下。

“祥叔,不一定晚上不下,早早起来拉草帘子扫雪。”

“那是,能不听你的嘛!”

两口子满脸堆笑,揭开大棚进口门帘。

秦川和张旺进去,温热潮湿,受不了的感觉。

浇了水生了炉子就是这个感觉。

“春叔,南方的夏天就是这感觉。”

“是吗,那咱干嘛去南方,钻大棚就行了。”

秦川手一伸,摘下一个直溜溜黄瓜咔嚓咔嚓 咬,说实话没夏秋大田的黄瓜好吃,可值钱啊!一个大棚这一个冬天出去,就有一万元收入。

密密麻麻挂着数不清的黄瓜。

这几天光照有一阵没一阵,要是从早上到晚上都是晴天,第一茬出棚了。

张春小声问:“现在市场上多少钱?”

“一斤批发价五毛,兰城菜店可能有卖的,下不来一块钱一斤。”

“一块钱一斤?我的天,猪肉才一块多,这么贵谁吃啊?”

“有的是人吃。”秦川笑着说,“咱村里这批大棚菜不是往铜城农贸市场拉的,是往省城拉。”

这年头的大棚黄瓜就是一斤一块钱,虽然贵的要死,可城里人还是要吃。

秦川胳膊下面夹着几根,带回家给自己媳妇儿吃。

从黄瓜棚里出来,张春说:“去我家青椒棚看看。”

张春家大棚是第五个,是一亩青椒,跟黄瓜一样刚挂果,密密扎扎小拇指头大。

接下来十天如果阳光充足,就能长到半尺长,小孩胳膊腕子粗。

可接下来十天不是天阴就是下雪,秦川不确定会不会有辣椒味。

站在大棚进口,听见两个女人说话声,是文家姐妹俩。

秦川心想,三叔没出息,昨天说好的带文巧儿来大棚看新鲜,文巧到棚子里了,估计他还在炕上睡懒觉。

刚这么想,文巧笑着问:“秦支书,你刚才说过几天就摘黄瓜摘青椒,那要是还下大雪呢,车子跑不了远路,怎么运出去呀?”

秦川又想,三叔还行,没掉链子。

秦支书呵呵笑着解释道:“你放心,只要东西种成功了,不愁运不出去,我给我们军区领导打一个电话,军车就进来拉来了。”秦支书说的这个消息很重要,他能联系到军区的车进大坪村拉蔬菜。

张春要进去,表侄儿拽了他一把:“嘘!咱不打扰他俩,咱去别的棚看一下一样。”

张春嘻嘻笑:“你嘘什么,你春婶也在里面。”

张春老婆喊一声:“外面谁?”

“我跟我春叔,刚过来”秦川回答。

厚门帘揭开,进里面去。

春婶笑着问他男人:“你不是在猪圈那边吗?”

“我安排好了他们干活,我带着小川看咱大棚。”

张春又问文巧儿:“怎么样妹子,羡慕不,你当我们村媳妇,冬天了都有黄瓜吃,顿顿有大米白面。”

文巧嘴上笑,话题岔开:“真不敢相信,这里面真跟夏天一样。”

张春家棚子里青椒秧子长到膝盖深,温吞吞一股好闻味道。

文巧看进来的秦川,嘴上乐呵:“小川你昨晚没喝醉?”

这会儿改口叫小川,她认定了这位是小辈。

“没有啊,好好的,我们喝的是最好的酱香酒,喝晕掉也没事儿,第二天啥事儿没有。”

张春拍一下脑门顶,有些不相信:“是这个原因吗?我还以为我昨晚状态好,今天早上怎么这么松活。”

往年腊月正月,张春跟亲戚们喝酒喝醉掉,第二天头疼的要死。

张春和秦支书异口同声,想喝酒了就找小川喝昨晚那种好酒。

秦川一口拒绝。

谁家村里老农户喝茅台酒,也就昨晚招呼他们一次,还把他们能的。

“三叔,你刚才说你能联系到军区的车进咱们村拉菜?军车能跑大雪路。”

秦建文信心满满。

“应该没问题,后勤运输队跑几百里拉物资,管他雪下多厚,我一会儿去你家给我们领导拨个电话,他答应我的,有什么需要他会帮我,这个需要他会帮。”

文巧站在秦支书跟前,听两个男人说话,听出来另一层意思,小声问:“秦支书,你刚才说什么,小川家有电话?”

“嘿嘿,前段时间装上的,小川指挥外面生意,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搞定,再不用跑一天路。”

文巧姑娘脸上不可思议,大坪村都有电话了?这可了不得。

几个人从青椒大棚一路看过去,里面闷热难耐,厚厚的棉衣穿不住,秦川赶紧脱下身,脊背湿透了。

这要有太阳光照进来,里面怎么能待住人?

务大棚的人也够受罪。

十年后,十个村里有八个村有大棚蔬菜,哪有这几年赚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