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 第908章 大坪村里的天然冰箱

1983:寒门破窑娶懵懂知青 第908章 大坪村里的天然冰箱

作者:花玉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14 13:44:53 来源:书海阁

秦川开大货车,亲自去东湾找张栋梁拉两亩地稻苗。

小辈实在忍不住嘴里抱怨:“张伯,你这人说话不算数,你说过了五一就把稻苗给我拉去了,我等了十几天不见你拉去,现在栽稻苗,赶秋天能熟么,我两亩地上辛苦白费是不是?”

张栋梁一脸无辜。

“秦老板,五一节前后那几天不见你来拉稻苗,我以为你在你们村大棚里育出来了。”

这让秦川一脸惊讶:“大棚里也能育出来稻苗?”

“咋不能,稻苗长到一乍长,才往水田里栽,又不是一下种就要泡水。”

张栋梁以为秦老板懂这件事,来河沿上从稻农手里拉稻苗,没必要嘛。

不管怎么说,秦老板开着车子已经来了,不能不给他拉稻苗。

张栋梁前后左右一吆喝,邻居们推来长了一尺长的稻苗,装进铺了湿草帘的车厢里。

“秦老板,看一眼我们地里稻苗,你就会栽了,没什么难的,比种西瓜简单,就是腰困。”

“知道了张伯,给你多少钱?”

“嘿嘿,西瓜下来了我去你们村拉西瓜。”

“说清楚多少钱,别到时候拉我一车西瓜,说是两亩地的稻苗。”

张栋梁给秦老板发过来一支烟,嘴上乐呵:“秦老板瞧你说的,这些稻苗能值几个钱,哪能拉你一车西瓜,就算一百块。”

一亩稻苗一百块贵不贵,秦川不知道。

稻苗从东湾村拉出来,直接拉到大坪水库边稻子地边。

两亩地泡水泡了半个月,就是等着栽稻苗。

张栋梁犯迷糊话说不清楚,害的大坪村水稻迟了半个月栽苗,别到时候人家地里金灿灿,自家地里还一片绿油油。

秦川一个人,稻苗从车厢里抱下来一捆,双脚泡在水里一撮一撮栽端正,栽了几行,累的腰酸背困。

在瓜地里干活,蹲累了还能坐下伸一下腿,水田里你想坐没法坐,只能从地里出来坐外面。

南边隐约几个人影往这儿走。

走近了秦川才看清楚是杨柳村挖窑洞的几个人。

“秦老板,你真栽稻苗呀!”杨尕蛋满脸惊喜。

“尕蛋,别看这两亩稻苗现在才栽,到了秋天收很多稻谷,到了明年咱搞他一千亩,咱大坪人吃白米白面,再不看外面人脸色。”

杨尕蛋兄弟俩有模学样,帮秦老板猫在水田里栽稻苗。

“秦老板,我们也算你手底下的大坪人么?”

“咋不是?大坪水库是你们挖出来的,一万亩种粮基地是你们平整出来的,五孔山崖窑洞也是你们挖出来的,从今年开始,你们是正经大坪人。

从六月开始,你们集中力量建你们杨柳人的房,赶今年冬天把你们家里接过来。”

杨尕蛋兄弟找过来,就是叫秦老板视察挖成的五孔窑洞。

“秦老板,你说奇不奇怪,外面天已经很热了,窑洞挖到一百米深,里面冰的人要穿棉袄,根本待不住。”

“哦?挖了一百米深?”秦川一脸惊喜。

“兜是黄土层,没到沙岩,十个人挖一孔,一天要挖十几米深呢,十几天就挖出来了,张村长让我叫你过去看看。”

“好,这两亩稻苗栽过去,我就去看窑洞,最好能存两百亩大棚黄瓜。”

杨尕蛋跑到南山挖窑洞场地,又叫来十几个劳力,说帮秦老板栽稻苗。

效果相当明显,一个下午就栽完了。

站在地边一眼看过去,十几个人的劳动果然大不一样,栽的乱七八遭。

稀一行稠一行,行距歪歪扭扭,一看就不是专业人干的活。

张栋梁是种稻子的专业户,他说拉了两亩稻苗,果然就拉了两亩。

“走了秦老板,看我们挖的窑洞。”

秦川跟着他们到南山脚底下。

南山前面的荒滩地势起伏,分了三阶平整粮田。

第一阶第二阶已经平整出来了,水渠修好,铺完水泥板,就能浇一茬水杀一杀地里土层。

水干了再耕一遍,上了肥料休耕,明年春天种春麦。

第三阶地势高,两台翻耕机还在翻土,几十个人跟在后面堆田埂挖水渠,五月出去就能修好。

“杨尕蛋,你们兄弟俩这个安排不合理,你们先不要挖窑洞,先平整第三阶,等这月底天热了刚好干完,再接上挖窑洞晒不到太阳,人舒服多。”

张尕蛋呵呵笑。

嘴上辩解:“张村长说你安排我们挖五孔窑洞,我就抽出来了三十个人赶紧挖,没想到你们村这座南山都是黄土层,好挖的很,不像我们村的山,挖着挖着就是岩层,挖不了多深。”

正因为大坪村南面这几座山都是黄土层,秦川才安排人力挖窑洞当储存仓库,是天然冰箱。

今年冬天里的一个情景,在大坪人领头人脑子里过了一遍又一遍。

景宁县各个乡镇建大棚,加起来有四百亩,他们学大坪人,都种黄瓜青椒。

卖不出去。

一斤掉到一毛钱都没人要。

一毛钱的价根本不赚钱,农牧局人根本不管农户的死活,他们撒手不管了。秦川的平安贸易一毛钱收黄瓜青椒,别让他们赔死。

四十天时间差,五毛钱一斤照样给军区供应。

五毛钱一斤给兰城西京市场拉过去。

十月搭大棚,十一月出菜,十二月到三月是坐果期,蔬菜大量积压,土高乡秦建文手底下建的那几排地上仓房根本周转不过来。

即便能周转过来也没用,那些仓房里不生炉子取暖,黄瓜和青椒会冻掉。

生炉子取暖,存不了四十天。

农牧局压根就不想这些麻烦。

秦川最不愿看到土地上出产的东西被浪费掉。

暴殄天物!

杨尕蛋说的没错,窑洞挖到一百米深,即便是五月中旬这会儿,里面冷的跟冬天一样。

说是跟冬天一样,是因为他们身上穿的单,哪能真穿棉衣。

是零上零下之间的温度,黄瓜青椒小心存放两个月应该没问题。

“尕蛋,往底下挖,再挖两米,大窑套小窑,再这个基础上再扩大一倍储存面积。”

“没问题,秦老板,好挖的很,保证完成任务。”

杨尕蛋嘻嘻笑:“秦老板,大家说你在这一万亩地上种包谷种高粱,有这五孔窑洞,再有大坪水库,你是要办酒厂。”

“你们以为我挖这几孔窑洞是搞酒窑?”

“难道不是?”杨尕蛋一脸疑惑。

“嗯,就是搞酒窑。”秦川一口承认。

除了自己,没人知道大坪村南山脚下搞五孔大窑洞套小窑是要干什么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