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6章 辞别

脚印浅浅 第6章 辞别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时间进入一九九九年三月份,一年中招工和跳槽的黄金季节到来了,抱着想换公司的念头,我先后跑了好几次的招聘会。印象最深当属在三月中旬一个星期天,那天参加了广州天河人才交流会,场面至今还记忆深刻。

记得那天,我从东莞独身一人到达广州天河人才交流中心,已是中午十点多,匆匆购买了一张二十元入场券,进去的时候里面已是人头攒动了。在通览了所有招聘单位的招工信息后,开始筛选可进行咨询和交流的应聘单位。

首先是一家贸易公司,我看中了他们的产品经理一职需求信息和要求,说实在的,记得当时无论从要求人员的工作资历、经历、专业和年龄等方面,我都非常合适。在等待前面一位结束咨询后,我就在他们对面的位子前坐了下来,一阵彼此交流,正象我所预计的,他们很满意我的专业状况,但就一条,把我挡在此职务的外面,那就是他们要求此职必须有熟练的英文口语沟通能力,而这正是我的短板。在交谈后,我书面英文自认为虽然不错,而且招聘方拿出专业外语让我现场翻译,我粗看了一下,是关于塑胶产品的设计原则方面的专业英语,百分之九八左右翻译,我都顺利通过。最后,招聘工作人员中一位的一席话,让我记忆终生:

“先生,你的专业水平、书面外语和工作资历,都非常符合我们的需求,但我们此次的职务要求是,要求平时的设计和工作,要直接和老外经常交流,不配任何专业翻译,我们要找专业能力强且口语熟练的”。

他顿了顿,又说:“你知道这个职位开出的工资待遇是多少吗?月薪,基本工资八千五百,其它另计”。

当时惊愕了,的确很是诱人,但无奈自己英语口语水平欠妥,只能遗憾的作别,这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真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但世上没有后悔药,假如再假如,自己英语口语当时若过关,那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唉!自叹一声。

这个位置的招聘和咨询完,我顿了顿思绪,重新寻找,发现在刚那个招聘摊位过四个位置的同方向上,有家招聘简章上清楚表明是家生产电讯产品的公司,我就摞了过去。

这次,我没有立刻上去咨询招聘人员,而是很慎重的站在海报前仔细看起来。这是家生产无绳电话的港资上市企业,名字叫伟易达电讯有限公司,位置在东莞市东面的寮步镇大岭山工业区,它东莞厚街镇还有另一家所属公司,记得多年前,我大学的徐同学就曾就职过那里。寮步镇这里是几年前刚落成的厂子,眼下有员工约四千多人,属于中等偏上的规模了。从当时公司招贴的宣传海报图片看,工厂规模大,生产、生活、娱乐等设施很是正规和齐全,特别是职员楼,间间房子整洁而且空调林立,从公司多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照片内容看,似乎的确环境和氛围不错。

看了这些后,我觉得很是不错,我前面已有四五位应聘者在驻足咨询,还有十几个在旁边侧耳倾听,整个招聘会场中显得这里也很是突出,那刻围拢的人算是不少。

在那里听了一会他人面试的交谈,这家公司有其中开发部(R&D)招聘机械产品工程师的职位,我觉得我条件很符合它。在旁边观察了二十分钟后,我鼓起勇气,站到了一位中等身材,脸色白净,发型有学生模样打扮的工作人员桌前。

“先生,你好!”,我先客气了一下。

那个工作人员也朝我点了点头,示意我坐在他对面的小凳上。

“我来应聘贵公司开发部(R&D)机械产品工程师一职”,说话当间,我把个人简历和工作履历递给了他。

接过我的资料,他埋头仔细看了起来。旁边还有一位着白色短袖,皮肤稍微黑的中年男子工作人员,也凑过头去瞄看,期间他们还不时用白话交流着。当时因为周围嘈杂,加之他们声小,几段谈话我没能听得全清楚。刚接过我资料的那位,又问我毕业大学的情况,白色短袖的给他说,我这所大学是国内重点大学之类的解释。他们俩边看我资料,边又攀谈了一会,之后,那个白短袖的先生还单独问了一些我内地单位的曾经工作情况,及从事过的具体工作,也包括我先后两次在外企打工的状况,接着是我专业和模具领域的技术问题,记得还涉及到诸如ABS、PC和亚加力等材料的特性和成型工艺特点等,接着又拿出了一张模具图,还让我给他解释其中的名称和各零部件的作用,图纸则是英文的三角投影关系。当然,这因为有学校、国营单位乃至前几年宁大电业厂工艺部的工作经验,都一一对应答复了他们。从那刻我发现,他们似乎对我有了特别的关注和兴趣,乃至于后面想递资料的人,都被他们告知请暂缓。就这么一来二往考核我,问题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话题,慢慢开始进入工资待遇等阶段。由于他们是上市公司,各种薪金级别都有大概的框架,也算很透明,我听他们给我计算的瞬间,在脑子里飞快的与我目前就职嘉埔厂比较着,但至少可以明确的是,如若跳槽过去后,会增加收入每月三分之一以上,而且加班机会多且这部分还另计,更为重要地是去他们那里,我觉得正规、福利也不错、专业也算对口,而后者也正是我目前在嘉埔公司没有具备的。后来,从他们的谈话中间,逐渐得知皮肤白的先生为香港R&D(开发部)部门高级工程师兼东莞R&D机械组主管,叫Kam 良,皮肤稍微黑的先生是东莞R&D(开发部)的高级经理,广州籍,叫王伟。后来,他们就现场拍板,同意我可以入职该公司,在征得我可以随时去上班的答复后,王经理让坐在把头的一位女工作人员给我开了张录取报道单,说了谢谢后,就和他们道了别。

离开伟易达电讯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我心情好了不少,算是又有了可以跳槽的单位,虽然本次的整个招聘会,我还没有观摩完,是否还能遇到更为理想的单位,还需要再交流一下,但截止目前,我觉得去他们那里的可能性很大。

随后,还有三家觉得比较理想的招聘单位,分别都进行面试和递出材料的过程,但都没有得到象伟易达那样明确的上班通知单。那次的招聘会,我转悠到了下午三点半,才算结束。这才又从天河区乘上了返回东莞嘉埔的长途车,一路顺风,并于当晚七点后返回了在爱迪花园的家。

进屋见到室友子祥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吃过了晚饭,此刻正坐在沙发上,悠闲地看着电视。

“回来了,广州招聘会情况咋样?”子祥边抽烟边关切地问我。

“还行!有一家可以随时去上班。东莞的寮步镇在哪?”我反问他。

“我也不太明白,我那个行李包里有张东莞市区地图”,说着子祥已经去取地图了。

过了会,一张东莞地图就铺开到了茶几上了,我俩围着地图,找到了东莞东方向的寮步镇,在那里也找到了大岭山工业区,并在那个区的国道干线南面,也看到了伟易达电讯有限公司的名字和位置标识。粗略看,位置还不错,按照指示,在自己的记忆中,也就是从东莞人民公园的东向出去,沿国道直往东行,估摸三四站公交站即可到。

弄清了位置,在辞职去还是不去的问题上,我和子祥展开了讨论,经过比较利弊关系,最终还是觉得辞职去那边上班,因为我们出来打工目的和动机很单纯,抛开所有其它因素,单就比目前嘉埔厂,工资高这一点就很诱惑人,出来是为啥?不就是为钱,才南下来这里。说走就走,我决定下周一,就开始向Willsun 杨经理递辞呈。

周日的晚上,我连夜起草辞职申请,并就我辞职后和子祥共同租住的房屋开销,也给子祥一个交代,即辞职后我这三个月的钱已经交了,就请子祥一人安心的住,我去那边上班,刚去肯定还不熟悉,周末或平时也会过来和子祥唠嗑和玩,这样正好有个栖身的临时地方。等三个月后,子祥要么再找嘉埔的同事再合租这间屋子,或另行再找地方。

那夜,子祥看着我写了辞职申请,去意已决后,我俩意识到往后肯定来往的就少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却有不散的情谊,所以感觉更要百倍珍惜现在,还能有的聚会和聊天。说着说着,我俩锁好房门、下了楼梯,在外面夜市上,要了些烧烤和啤酒,便闲情逸致了起来。

当时使用手机,也是刚刚普及初期,我买了部摩托罗拉第二款(第一款是蜜蜂盒盖,外带天线型那种),自认属打工阶层中,比较早用起手机的那一批人。当时,子祥用的BB机加公用电话。说实话,从西安过来的这批老乡里,就数我和子祥关系最近,无话不谈。再就是去年年底,嘉浦第二批招聘人,说也蹊跷,原来在国有企业一个分厂里管理质量的陈同事也凑巧也来到了嘉埔,他算我第二个关系要好的,毕竟以前在内地就一个分厂相识,其他一些从内地过来的同事,应该算是比较要好,介乎普通和好友之间的那种关系,再者,大家彼此毕竟年龄相仿,具有相投的地缘因素。

其实,回顾近一年多在嘉埔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总的来说心情还是很舒畅的,这里熟人、老乡也多,部门经理对我做事还是放心和放手的,所以一路走到现在,算顺风顺水,与部门内及周围的同事也关系不错,再加上嘉埔本身工作节奏不是很快,自己身心上从来没有觉得有太累的时候,只是自己之前所学的塑胶和模具专业,具体在这一年中使用很少(这也是我离开嘉埔的理由之一),更多的是上班在做试验、装配和工程化产品。不过,谈到在嘉埔最大的收获,也是特别突出的之一,就是我的电脑绘图和办公档案软件使用提高很快,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完成了从生疏到熟练应用的过渡,这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不少。

应该感谢嘉埔提倡的学习氛围,和绝不吝啬的大环境,因为这家公司对每个员工的电脑学习是开放性的,这在当时电脑还没有达到普及状态下,难能可贵,这和当年在虎门镇大阪地打工时候之封闭,和不许轻易接触计算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我们的Willsun 杨经理还不时用培训的方式,来训练我们计算机软件操作知识和技巧。感触最深地是,对于当时已经在嘉埔广泛使用的MasterCAM自动编程,及刚刚起步使用的UG软件,我也开始接触和进行了初级的学习。也体现在一则是得益于学习平台高度开放,二是得益于西安来的这批老乡也包括子祥,他们绝大部分都被留在生产部的工艺编程和数控加工组,不论是工作关系,还是工余事情不多或不急的时候,也会去他们那里,既有现场学习和实习查看的方便,也有向各位同事请教和学习的机会,这一阶段对我的数控编程及理念建立,也包括工艺乃至数控加工设备的操作,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所以说嘉埔,是一个极度开放、学习型的企业,而且各部门的业务往来也很开放,经常工作中都会有机会接触、体验和全程参与原材料、计划、加工乃至品质质量学习,对于外企的加工技术也是一个系统的全方位学习,这点不是任何地方,都能有的如此开放胸襟、环境和氛围的。感谢嘉埔,感谢这里开放的学习环境,也感谢这一年多外企加工经历和先进设备的熏陶。

接下来的周一,上班后,我就将请辞报告交给了Willsun 杨经理,接下来的辞职过程,相当顺利。当时,我们组的项目开展状况比其他六个组要差,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经理后面主要投入他的时间和精力在公司的品质部门,另一个原因,是组里的几个主力也先后辞职离开了组,且也没有新人员的再补充。而我负责的摇床产品,因为已经转交给了惠美公司,所以我那段时间还没有新的项目方向,这也正好赶上我请辞节骨眼上,于是,很顺利地得到经理的批准。

和往常辞职一样,辞职的员工都要在公司再呆二十几天到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走。作为我,在临近我离开公司的前期,Willsun 杨经理和惠美公司的Sam豪及我们组的熊树红,大家一起,请我吃了顿散伙饭。当然,更主要的是送我离开公司,也是组里给我独此特有的待遇,这点,我很感激Willsun 杨经理,说明我们近乎一年多的工作交情,没白忙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