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11章 补习

脚印浅浅 第11章 补习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痛苦而煎熬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时间来到我补习报到的时间。那天,我依然从家里骑着自行车,走在去县城、曾经就读的高中路上,心情说不上的复杂。

到了学校,熟悉的校园迎来了陌生的补习面孔,当然也看到了曾经和我同在一个班级,命运一样的补习身影。大家见面后先是尴尬和愧疚,都像是做了贼似的,躲闪着彼此的目光。是呀!毕竟是补习,算是不光彩的。当天我来到补习的五班,我们班级是全县范围内分数线接近的当年高考成绩同学所组成的补习班级,总共有四个补习班级,其中五班,算是补习重点班级。几个原来和我在应届班级落榜的同学,成了经常形影不离的同命人。过去一个月后,自己的心态,就很快被拉回归正常的学习中,除了县城的走读生外,也有了自己的新结识的补习同学,和补习宿舍生。我再没有在补习班级宿舍住,而是搬到了和我同乡且邻村的李同学的宿舍,他是当年的应届生,是比我晚一届,从乡镇考入重点学校重难班级的。和我当年一样!我和他们班级同学熟悉程度,胜于我的补习五班,晚上睡在他们宿舍,听他们三年同学的故事,就格外怀念我那些已经大部分升入高校的同学。后来,我所在补习班级前后桌友的三个同学,成了我的好朋友,大家来自全县不同的乡镇,脾气相投,且都是第一年补习,对待补习不象我们班级还有两三年补习生那么想的开,我们平时是憋足了劲学习,真有点化悲痛为力量的阵势!我们四个,也都基本在第二学期就开始同吃,有时候还结伴去县城逛逛,之后,反而觉得学习、生活和休息,不象应届那个时候那么紧张和矜持,尽管不是破罐子破摔,起码也接受了甚至坦然面对了补习生涯。由于有了之前的学习底子,平时的考试和测验成绩,也基本都是全班前茅,由于是一门心思在补习,和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来往也少,平时也就周围几个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多,所以,现在想来,补习没有给我留下什么过于多印象和留恋。倒是老乡李同学班级的同学,在补习的第一学期对我还挺熟悉,但深交往还是少。补习的第二学期,随着天气的暖和,我也搬出了宿舍,当时,流行的是晚上搬被子睡教室,一则是宿舍热和有蚊子,二则是教室睡觉清净。于是,平时同吃的同伴四人,每天都是晚自习后,夹着从宿舍搬来的被子,上了教室所在的四楼,将两个桌子顺并,一个桌子横放,铺上褥子,随便拉上被子就算一个铺,这样一直持续到临近高考前的两个月。当然教室也有其他几个,经常也来住的同学,总共每天有大约八到十位固定的。有意思的是,晚上想小便了,也很少下去,因为教室所在的后面是一排学校的空房做仓库,我们就顺着楼上的墙,给它顺淌下去,要是雨天,就更不用担心的从四楼响动声音了。现在想来,也是再坏不过的坏学生,想必讲的就是在说我们了。再后来,学校在教工大楼的而后面,要建设另一栋教学楼,低层的建筑和屋子都加盖了,我们就晚上搬铺盖,四个人住在一个四面没粉刷,未盖成的隔断里,一直这样,持续到了当年我的第二个高考为止。

补习阶段感觉对我而言,除了温习和巩固外,成绩的提高并不是十分明显,因为按照当时我的成绩,的确第一年发挥失常,再加上当时临近考试前,又和别人打了一架,血气方刚,思想波动比较大,这两点是注定我当年首次高考失利的重要原因。当时,虽然这么想,但真的没有过于去强调,只是想想,如果没有那两样事情或者其中一件,也许我真的就当时考上了,补习些许就不是我了。然而,现实就是现实,不允许假设,毕竟活脱脱的现实,是我没有被应届的当年所录取,距离录取分数线相差八分也是事实。随着补习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就坦然面对此事,后来在各科的学习中,也逐渐找到了诀窍,反而觉得当年没录取也好似是必然,因为逐渐也意识到,当时毕竟系统性掌握高中知识还很不成熟,有些对科目内容的理解,也仅仅限制于书本的理解,没有逐类庞统、达到举一反三,我认为,这是我补习阶段最重要的收获,而这正是高考中所要涉及系统性所必须的。为此,我对各门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规整,对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展开针对性的规划和调整。

比如,英语方面在原来自己高一、高二课文背诵基础上,对单词和短语、语态及英语写作重点强化,同时伴随后来英语大量复习,和模拟试题的临摹和习作,每次的生疏和当时做错的词、语态等都摘抄和登记备案,并经常拿出悉读,增加反复中的强行记忆;另外,订阅了一些诸如当时的《英语学习》、《英语文摘》等针对高中阶段的发行期刊,研究别人对英语词汇、语态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和深究其中的英语作文写作技巧,对于特别好的,能够借鉴的东西就抄录下来,所以英语学习后来,除了巩固书本外,大量的涉猎习题,和课外读物,在最后的集中复习的时候,我便占有了大量的复习精华、疑难资料和素材。对待物理和数学,先是熟悉课本的原理、定理以及做过的作业,在此基础上对习题、模拟和临摹考试的习题类型,进行汇总,最终同类型的习题只做一类,绝不对其反复浪费时间,做同样的习题和模拟,对于做的题目除了做要求回答的部分外,还自己设想,它可能由此引申的其他问法和要求,也就是不仅仅限制做完题目,而是对一类题后,总要展开讨论和总结,好的和灵感闪现的体会,还要注解在做完题目的旁边,所有的这两个科目,做过题目的痕迹,都有各自一本记录在手边,不知不觉数学和物理,也积攒的大量的宝贵资料。

对于化学这门课程,分三个部分分别对待:课本该记忆的东西、纵横和交错的有机和无机部分、实验和计算部分。前者是必须熟记,和背诵的要过关;中间要求适应综合性习题的前后知识,做到融合和交错使用,其解决的是大量可能出现的综合性分析、实验和判断问题;实验和计算部分,这部分,对于书本要求的实验和拓展内容要很熟悉,并注意避免混淆,计算题,采取数学和物理学习的方法,归类和筛选同类性,并减少重复题海战术,在分类型处理的基础上,加快做题速度的平时培养,因为根据应届年化学,和大量的模拟练习后发现,高考中的化学试题,普遍是难度不是很强,但习题数量却往往是很多,如果不提高速度,和加强平时速度的培养,往往是输在速度上,也就是考试结束,往往遇到化学试卷没有做完的尴尬境界。

政治和生物往往都是背诵的成分多,当然其中也有综合应用和论述部分,主要也是解决书本知识、拓展内容和占有大量的模拟习作,同时也要背诵和理解记忆结合。

对于语文这门课程,如果想补习一年,有大的飞跃是不现实的,但巩固以前的成绩,确保在不滑坡的基础上,重点在文章分析方面下功夫,因为按照考试大纲,必有重量和占比分数很大的阅读理解试题,这部分,必须是重点突破和练习的,主要解决的是思维的敏捷,和阅读理解速度的提高,当然,其中可能涉及到修辞、句法和成语等等,除了做好这些外,重要的也要提高速度,压缩这部分的时间,就能为后面的作文写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因为按照惯例,作文在语文中占比接近四成分数,所以必须预留相当的时间,去经营好它。作文的平时练习,我在补习阶段,开始重新养成写作日记的良好习惯,在平日的日记素材中,广泛的不限制题材,有议论、记叙和散文等形式的演习,而且点滴的体会,和当时社会敏感问题的内容,也都是以日记去解决的。还有,除了做好老师作文和模拟、练习作文外,阅读历来高考作文的范本,也是一项要做的功课,重点是吸收别人的作文技巧,和构思及如何展开、收放自如等。可以说,补习阶段的作文练习,我交给了平时的日记重点去解决,后来在临近高考时候,我的日记本,已经记了厚厚的五本,而且经常拿出研究,和反复拜读,所以语文复习中的作文,也就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保证,后来的确受益。

另外,还有一些小细节,也是要平时锻炼的。比如做题目要字迹工整,赚足阅卷老师的见面和印象分数;作文要注意平时华丽词句、案例和典故的积累和有意识引用,做到形式和内容饱满;理科计算,和论证中做题完整性、公式的引用、以及小到已知、求解、作答到下结论的形式完整,都要平时要求自己步骤齐全,争取阅卷老师能派更多的分给我,这是个心里配合默契的东西,老师也是这么平时要求我们的,不过我的的确确在落实。不论什么科目,首先,也讲究卷面的整洁和字迹的工整,其次,就是引用要完整,不会做的题目,绝对不能空,要尽量堆积出与题目有关的公式,和结论等,增加老师派分的可能性等等。细节很重要,毕竟大家都是在拼分数,能捞回一分是一分。

总之,补习阶段,我就做了一场有预谋、有节奏和有储备的积累,而且基本都是先积累、再拜读和消化,进而系统起来。后来,的确已经隐隐约约的理解了老师所要求的所谓境界两个字,学习科目多,但又不凌乱。在临近考试大约一个月的时间,我学习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少,感觉进入到了一种书越读越薄的状态,自己临近考试压力,也减少了很多,因为这次感觉是真的做好了准备,就等待高考时间的到来,一句话就是“我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