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2章 路程

脚印浅浅 第2章 路程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第一次坐火车,在运行的二十多个小时期间,觉得很新鲜,一路上出陕西、过河南,进入江苏地界。每到停靠中间站点的时候,就下到站台上,散散步,活动一下腿脚,顺便领略一下沿途各地差异风景,和目光触及的风格气息。路程中,是要在火车上过一个夜晚,路上吃饭,最初是消耗的从家带来的鸡蛋、饼,后来,就吃车上卖的盒饭。火车过道的一边,是四人对坐,另外一边,是六人对坐,起初和周围的人还比较陌生,后来,慢慢就混熟了。车厢里,南下开学的大学生也不少,有和我们一样,刚去报到大一的、也有高年级的,当然,还是外出办事出差的还是居多。过了河南后,上车的人突然增加了许多,中转的短途客也不少,很快,过道里也站了不少人,他们都是站票,也会利用别人上厕所、打开水或者去中间车厢连接处散步,及抽烟的时机,见缝插针的坐上座位歇歇脚,当然每每这样,座位上的其他乘客,也都很能理解和认可。车厢里除了聊天、闭目养神,或者看书外,最热闹的还是打扑克,我们是没有带扑克的,但对面的一男一女,很喜欢打牌,周围的人,都换着过来玩升级游戏,期间,我也玩了一段时间,过程中,得知他们是结婚不久回女方家探亲,还热情的给我们散发了喜糖吃。看得出,女的性格很开朗,男的却不大爱说话,但人却是很细心和勤快,跑前跑后的,为新娘子忙乎。

一路上,众多沿途风景中,最让人激动的就是第一次经过南京长江大桥了,在我的心目中,北有**,南有南京长江大桥,这些小时候,就从教科书根植在我们的心里。以前,都是从各种画册中看到,现在,却是要真的从大桥下穿过。早听说了,大桥分三层结构,下面过轮船、中间过火车、上层通汽车和行人,而且那个年代,它是中国人自力更生的结晶,也是拿来激励和鼓舞人们的精神支柱之一的工程,不知长了多少人的志气,是**时代一笔伟大的物质遗产,和精神寄托。火车大约在中午十二点左右,上的大桥引桥,我们的心情,立刻活跃了起来,当时的激动,难以言表,当火车减速上了大桥的瞬间,全车厢的人都爬在两边的窗户上,朝外观望,指指点点。首先,看到的是江面,尽收眼底,昏黄的江水,波浪翻滚,大江上大大小小的轮船,在缓慢的移动,不停可以听见轮船的汽笛声,江水中间,隔段有标示航道的航标灯,随波上下起伏,流动的江水,雄伟。此刻,中国几大水系之一的长江,我亲眼所触,另外,也是平生第一看见什么是江水,也亲历了中国第一大桥。从大桥的中间穿行的当儿,两边的硕大斜拉的钢架,不时的从火车窗前向后闪过,近的几乎可以从窗口伸手触及到。大桥的主基颜色是灰色,从蜿蜒的窗户看两边,在拐弯处,能看到同列火车其它车厢的窗户上,爬满了观赏风景的脑袋。从行驶的火车上,斜向上看,虽然看不到顶层的机动车和人行面,但却能看到支撑上层桥面的支撑钢架,错落交错,看似凌乱,却是节节有章可循。火车在桥中间行驶了十来分钟,就到了长江的对岸。这就是第一次乘坐火车,过雄伟南京长江大桥的经历,就像吃了夏日西瓜似的感觉,清新而又甘甜。

第二天下午三点,火车比原来预计晚点了一个多钟,才进了南京火车站,下车和白同学一起拎起我们的行李,没有方向感的,随着出站的人群,拐东拐西绕出了车站。此时,我才知道什么是祖国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天气,西安的热,是干燥式样的,但南京的温度,是闷热,从北方过来的我,立刻就觉胸突然闷了许多。我近视的眼镜片,被热浪雾气不时熏成模糊,而且感觉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在往外渗出汗水,小针尖一样的盲刺,拿出毛巾,走走停停不断擦颈脖上汗水。出了车站,就有学校接待同学固定接待点,我和白同学统一把提取行李的票,给了他们,学校将派专门的车辆拉行李,不用我们再操心。跟着手举引导小旗的接待同学,我们来到了南京火车站广场的东南角,这里是一个公交车等车处,站台牌上写着十七路站点,下面一排,是接下来的各个站点名,形式这和西安没什么区别。从站牌上,我找到了学校所在御道街下车点。当时,下一班的车还没有来,已经有了十几个被接待上的同学,也都是大包小包的,大家来自不同省份,他们也是第一次出门,来到陌生城市的神态,和我没有什么区别。等车的当间,我们都躲避在大树的阴凉下,随身行李,横七竖八的堆在跟前,像逃荒的一样。

这时候,我才有时间,环视南京火车站周围的大概风貌,当时南京火车站外观,基本色调为灰色,看的出,车站使用已经有些年头了,主体建筑有四层楼那么高,属于坐北朝南的平顶建筑,正面开了许多窗户,和进出站的大门,整栋建筑形状,呈长方体形状扣在台阶上,台阶有十多级,台阶下往南,就是站前广场,走出广场,就是东西走向的城市马路,在马路的对面,就是硕大的一望无际的湖水,逆着阳光看斑驳迷离,泛起星星点点的光影,直刺眼帘。湖水的对岸,影影绰绰矗立着高高低低的建筑,我当时还刻意寻求着南京地标建筑,金陵饭店大楼的影子,但那刻没有看见,后来才知道,不在一个方向上。当时,由于站的地势不高,第一个感受,就是南京城象座建在树林里的城市,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绿色,有些树木,明显能感觉已经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当时我们是在城市的边上,还没有进入主城区,但它的绿色,已经深深征服了我的眼睛,这点西安比它,可是逊色多了。等了大约二十分钟,十七路公交车进站了,当时等车人群,已经聚集了大约四十多人,人群中,属于市民的还是居多,看来一场蜂拥挤车的场景,在所难免了。我也早早连背带托,并一再叮嘱白同学,要跟紧我,那刻,她的大件行李,都由我驮着,在这点上,我发挥了男孩子的天职,一副冲刺的姿态,就等车开过来、停稳、开门。车门打开,周围的人,都不急不慢,一个跟一个的上了车,这让我吃惊不少,我是之前三次在西安挤过公交车,但每次和每站,上下车都是一窝蜂拥挤不堪,南京的上车,秩序井然,这是我来到这里除闷热之后,对它的第二个印象。上车关门后,在车靠站的当间,我仔细留意,发觉上车的秩序基本都是一个样子,我的思维被原来的预想,彻底更新了。车运行期间,相互让座位给年长或妇女、儿童的情景,倍感新奇,和温馨融融。整个乘车过程中,车上,也很少有人大声喧哗,就是几个说话的,也细声细气,虽然,南京方言我听不懂,但可以看出,语言得体和随和。售票员和司机师傅,也是温文尔雅,在我落脚南京的那时,就感觉到了和西安的区别。晕晕乎乎的坐着车,耳朵里仔细听着每次靠站的名字,生怕错过了南航停车点,所以对窗外沿途的高楼、临街店铺、骑车的市民,和沿途景色等都是过眼即忘,行车的路线根本就不熟悉,只觉得街道人群,熙熙攘攘。南京主干道两边的树木,高大而又枝叶茂盛,两边的树枝,几乎在马路中间都要衔接起来,道路上的来往车辆,就像在树做的棚下行驶。当时,虽然车窗打开,但周围没有一丝的风吹过,一个字“热”!刚开始,还能看看窗外,后来,车越往城市中心走,上来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过道里人挨人,后来,观察和欣赏的心情也没了,索性就专心听车到站的名字,盼望,赶紧到达目的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