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22章 要变

脚印浅浅 第22章 要变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就在一九九四年冬天,我边照顾孩子,边在单位上班的时候,也已开始在脑海里运筹着,要外出打工赚钱的念头。这个念头,随着在农村租房,生活艰辛的历程,变得愈加强烈。因为按照当时公司的分房制度,可以说遥遥无期,且几乎成为一种奢望。随着孩子的降临,农村租住的众多不便,时刻扯动着我的心。孩子半岁后,爱人和孩子是天天一个上班,一个上哺乳室,而我依然是在原来的单位上班。由于是冬天,外出的民品开展的不是很顺利,每月到自己手头上的收入,剩余没多大的改善,依然是百元多的工资收入。当时,我和爱人两人,加起来收入,每月不超过三百元,其中八十元房租,加上水电固定支出要一百。我们的各种生活费用,除了爱人苦苦扣五十元的存款外,每月精打细算。遇见个同学结婚、生子等额外支出,肯定是举债。当时,环顾我们这样类似普通职工家庭,特别是同年前后,来公司的外来户,结婚或要孩子早的,最初几年,大家基本都是这样的工作或家庭状态。虽然说收入和当时的物价是基本匹配的,但还是觉得特辛苦,也有了压力,这中间总惭愧接受岳母家时时给我们的补贴,也经常在她家白吃,还白拉。但日子久了,我也觉得心里格外难受,男人的尊严,时刻受到触痛,这样的生活境界,似乎看不到个明显的盼头,如此下去,只有被动的等待公司的旧房分配,和可怜的调资幅度。加上从前几年开始,公司的分房制度,又有了些逐渐的改变,年年都有一次职工集资盖房,但都是依靠工龄排顺序,每回的排名公布后,我们总是靠近末尾,不多的房源让我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期盼别人买房后,退下来的旧房,但能有轮到我们分到的机会又少。可惜和我一样境况等待的人家,又要在另外一个排队里,等候好几个年头,因为排在我们前面,分旧房的,又是不少家庭,每次都是难忘的折磨和凑热闹。

当时,我们没有冰箱,也没有洗衣机等家电,租房所在的农村电压,经常不稳,或随意经常停电,且自来水也不方便,经常是把衣物,拿回岳父家去洗。偌小的房间里,我开始逐渐,不满足这种艰辛生活境地了,一股要挣扎,改善的冲动,时时折磨着我。其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如果我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在我走的这些日子,爱人可以和孩子回她家吃住,这样岳父母还能帮爱人很多,最起码没有象我们租房吃住那么辛苦。孩子半岁后,逐渐好带起来,我觉得是该我走我自己路的时候了,起码,要找更多的收入。如果能尽快辛苦几年,买个新房或有足够积攒,好让爱人、孩子,还有父母们生活殷实一些,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和紧迫。

一九九五年春节后,原来和我去广东考察过的刘同事,已经去了广东东莞,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而他离开公司的形式,也是先请假。在那个年代,广东一带的改革开放,已经初具了形态,各种外资企业,雨后春笋一样成长了起来,去南方打工,做内地同样性质的工作,包吃住后的净收入,几乎是内地的八到十倍。拿我为例,当时,在内地公司的上班,月工资一百五十元多,自己还没有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一个月,剩不了几个子,但如果去广东,就目前的技术状态,每月可以剩余下一千三四,这就是当年沿海和内地收入的剪刀差,而且,还在拉大距离。所以,那个时代,大批志士南下,几乎成为一种潮流。而且,那个时候,内地已开始有了部分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公司雏形,虽各单位都在集资盖房,但如果在单位工作,一年存一千元,也是磕磕绊绊,但如果在南方工作,每年至少自己可以节余下一万多元。按照当时公司周围一个社区社会集资买房的总价格,三万多,可以买个五十平米自己的家,七十平米标准的奢侈两室一厅户型,也就五万多元。但这笔费用,如果来自当时内地上班的收入,不吃不喝,没有二十年,别梦想。我计算过,如果我出去打工五年,就可以给爱人和自己实现这个梦想,圆自己拥有房子的梦。现实、梦想和南方用工待遇,吸引着那时辛苦挣扎的内地人。

经过与爱人长时间的沟通,及我的运筹,我终于初步决定,过了一九九五年春节,就离开妻子、女儿和目前的工作,去异地找我的梦想去。

那时,我准备要走的时候,孩子刚能坐稳,也就是八个月左右。所有的主意定下来后,我就着手准备启程的工作。首要,就是我把农村租房整理了一下,家具和床等用品等都堆积好。还有,就是此次出去打工,岳父母也支持,孩子和爱人等我走后,将搬回她家,和她父母吃住。当时,她哥和姐都结婚,有了自己的家,平时也很少回家,这样我反而省心和安心,可以放开手脚,一个人南下,先去创创。

当然,离开单位出去打工,这在还没有走出去和稳定情况下,只能给原来公司的单位先扯谎和请假,这在当时,都是普遍采用的类似方法,只是最终这样的请假有效期,普遍都超过不到半年。半年后,如果不再回来上班,就算自动放弃国营单位的“”铁饭碗”制度了,也就是自动辞职,或被原单位以不遵守劳动纪律为由除名,这些都是每个打工者,在走出去前,必须想清楚的问题,对我也不例外,但既然有了外出的这打算,也就义无反顾了。当时,我的确是抱定这样的想法,先扯谎,请了个不长不短,即一个半月的假,如果外面能干,收入也可以,单位开除,也就在所不惜了。再说,毕竟爱人还在国营单位上班,所谓大后方还算安全,且女同志在国营单位干着,照护小孩子及家,我则在外企给她们去拿更多的赚头回来。一家里公、私企业这样的搭配,也不错,其实,这也代表着改革开放初期人的一种就业心声。但也有件当时让我没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我打算要出去打工的时候,我远在东莞打工的徐同学,却选择了辞职,回我们公司原来的单位上班,起初,我还有些不理解,后来,想想他做的也对。原因之一,就是在他南下这一年多的日子里,国营单位多次“威胁”他,要他回去上班,并拿开除“逼迫”他,那时候,人的就业思想还留恋在国企纠葛的纠结中,毕竟是铁饭碗,得来不容易。但他,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要解决个人的婚姻问题,也证明他暂时选择回来是对的。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在单位谈对象、结婚乃至生孩子,图的就是这些。但后来,毕竟外面的收入,诱惑招呼着他,这是后话再提。

但总的来说,那年,我出走打工时,徐同学则暂时放弃打工,返原国企上班,这是我们第一次擦肩而过,来了个换位。

另外,在离开国营单位外出打工的问题上,我在春节期间,也和老家父母和哥哥说明了缘由。由于他们的思想和所处的环境,大的方面还是觉得辛苦读书、求学,好不容易端上了所谓的“铁饭碗”却要自己“砸破”它,实在是可惜,但现实的收入,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又让他们也觉得很无话可说,最终的主意,还是要我来拿,因为他们毕竟没我那样的经历,有的只是通过我的描述和他们支离破碎的观察,最终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外出当初的纯收入,是比“窝”在国营单位按部就班工作要高,巴掌大的小家,或者普通老百姓的算盘,就是如此的现实和实在。后来,父母和哥哥们也逐渐理解了我的意思,从精神上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其实,后来我想了想,人生莫非不是如此,有了社会外部资源的资助,或者叫“贵人”的提携,那是最好的,象我们这样,凭着自己读书的努力,好不容易脱了“农”字外衣,进城有了“公”干初级身份的拓荒者,但陌生落脚点所在周围,可以依靠的社会资源,实在是匮乏的可怜。再环顾周围的昔日同窗,只能有暇顾及,却又无力互助,大家拥有的,就是年龄的优势和充沛的经历,以及对待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虽然,间会拜访和走动的交流,但都是刚在人生路上的起步者,与先者的竞争,还没有到翎毛丰满的时候,只能都算是在社会队伍中的跟走者。但,渴望或者说期待改善的心境,在随后的工作、恋爱、结婚和刚有孩子,及与周围关系的碰撞中,思想认识,逐渐变得统一,最终形成了只有依靠自己实力,才可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而三十岁之前我们的“声音”、“梦想”及无助现实的变化。于是,这之间的部分人士,也包括我,就有了想脱离“常人”按部就班的冲动,因为跟跑者,永远周围无人提携,也没有实质性的“贵人”,那只有停下来,总结自己,即“要小的变化,就从行为模式改变开始,但如要有大的改变,就得从思维模式变化开始”。在打通了思维后,就彻底把自己周围,变成一个陌生的氛围,这时候,自己索性才真正成为了一名出征前的战士,更确切得说,更象是一个无一为伴的孤行侠,剩余的就只有自己去创、去奋斗。在小结自己的过程中,也是个自己否定自己,和充分认识自己的过程,人常言“三十而立”,我觉得,此刻才领会了它其中的部分含义,扳起手指,数数自己的人生,留给自己的日子,也就三十到四十多岁区区十几年的奋斗历程,哪个人何尝不是如此!往大里说,就是奔理想、要前程,小里看就是要自己周围那巴掌大的天,但最初的,没有就是没有,如果要从无到有,又没了外来的“拐杖”,又想脱颖而出,那剩下来的,就只有去“脱层皮”了,这不仅是体力的消耗,更多的是思想的转变,这个过程,对于拓荒者都是如此。

思想澄清后,安排好妻子和女儿在家生活着落,我毅然,背起了“思想”的行囊,准备出去一拼,用自己脚踏实际的努力,先实现“小”再“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