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脚印浅浅 > 第9章 张友

脚印浅浅 第9章 张友

作者:大道独行AK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39 来源:书海阁

正式上班的第三天,单位又有位新同事来报到上班,后来,他住处也安排在我这栋的别墅,在我同层的隔壁。也许是先后几天同来的新员工,都有彼此对工厂陌生经历,我们很快就同时上下班、同餐同桌,也经常一起去生产线,处理一些技术问题。他叫张正新,江西九江人,一米七五的个头,不胖不瘦,戴副近视眼镜,是江西化工学院化工系毕业,材料专业,这个单位,已经是他打工的第三家,最后一次的辞职单位在广州,比我外资厂工作经历多。 按照工作安排,我跟一名叫陈同事的汉中老乡,主管耳机部的技术问题解决,王则被分给陈立,主管喇叭部。当然中间忙的时候,工作可以相互交叉,这都是由罗主管,或老朱来安排。说起张正新,我后来,经常会想起他,随后工作日子里,我们没事情的周末,也会相约去附近的虎门镇或长安镇去游逛。另外,由于当时办公位置紧张,我们又三个月的实习期,都在熟悉产品和装配流程中,所以经常泡在生产线机会比较多,经常我在耳机部处理拉上问题的时候,他只要有空闲,都会过来看看,当然,我也有空会去他那边。他是比我晚毕业三年,所以一直喊我老哥,都科班出身,他人也很直率,所以彼此很是投机,以致于有次罗主管还问我,你俩是否来公司之前就认识,也许真的太近了,让主管都有了看法。后来,在单位我们刻意不互相串岗,省得疑心。但刻意不等于必然,因为白天还好说,特别是晚上,加班的时候,有时候实在是手头没事情了,我在办公室只能坐在主管的对面,有时又苦于自己没事情做,干坐在那里,时间长了觉得又不妥当,所以,我随后尽量回避不长时间在办公室,但在生产线上,又没事情可做,和拉妹拉弟说的多了,又怕影响人家的工作,且本身不是同龄,觉得熬到下加班时间,实在是长。后来,我发现了个去处,一不是办公室,二不是生产拉,那就是从第三栋的四层,可以上到公司的屋顶层,在那里可以看到夜色里的四周,我把这个去处告诉了张,我们在没事情的晚上,就先后出了办公室,而不是同时,怕别人说我们又一块了,呵呵。但最终,我们都会上到屋顶,那里还有个通气的水泥天窗,一米多高,正好可以坐在地上,背靠着它。我们一边看漆黑的夜、漫天的星星,和北面东西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东莞夏季快到来,气候渐渐也热了,晚上总能在这里,呼吸到清凉的风。在这里,我也了解了张的家庭。他,上学的学校和国营单位,以及他后来辞掉公职,来南方打工的经历,也知道了他的拼搏,在当时也是迷茫和彷徨,他没有女朋友,也没有时间谈,因为他始终在漂流过程中,他三年奔波坎坷,也深深触及到了我。他很羡慕我有个女儿和妻子的大后方,累了可以回去休息,他经常说自己是个来回飘荡的树叶,那时,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能先赚点钱,以后的打工,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他很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化工知识,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化工合成材料工厂,因为他在第一个中山的外企,就是干这个的,但由于自己和公司的部门领导不合,就辞职了。从他的言谈中,我能感觉到他还是留恋那里的工作,因为那里可以学习很多的合成方法,但他离开了,而且他告诉我,我们现在这个单位,也不是他的理想,公司由于是做塑胶产品的,所以看中了他的有机化学底子。后来的日子,他觉得这里主要以装配和保障产品交付为目的,始终没把这里当成目的地。

我们一起共同工作的两个月后,他逐渐萌发了离开公司的想法,只是没有一个触及可以让他离开的理由。随后,有件事情也把他推向了离开公司的尴尬境地,由于他不是学习机械和模具方面的专业,工作中有些塑胶件出现的问题,除了材料方面分析外,还要兼顾装配工艺和方法,以及成型塑料件模具方面的知识等,所以,等他单独开始上手,要解决问题的时候,所呈送资料给主管或者老朱签字的时候,总有磕绊,或让领导不满意的地方,但他又有他自己的见解。有几次还说是和领导讨论的感觉,简直就是在争论,这样的工作方法,在外资厂是很忌讳的,也许,是年纪轻生活阅历浅的缘故,逐渐领导也对他有了看法,有一次主管居然让我转告他,工作中说话,要注意方式。我后来还是减了点口气,才转告他,其实,我是很理解张正新为人的。另外几次,陈立让他帮忙的事情,他也没让陈满意,估计背过他,陈也没少在主管面前参他的本,这样的工作磕碰和暗中较量,一直持续到快三个月,因为一般外资厂三个月后,就要考虑算转正了,主管当月给我底薪增加了二百元,等他后来三个月试用期满后,居然加薪没有动静,让张很有看法,也是一个原因。

有一天,终于有件事情促使了张,决定辞职离开公司,当时有款产品底、面壳装配后,缝隙过大,让他两天拿出方案,他也做了,但主管始终认为不妥当,认为没有十足的把握,模具的修改是件冒风险的事情,有些改了,再改回来别的部门会有看法,而且有冒着模具报废的危险。但张坚持没有问题,主管让他先对产品做个样板,证实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也做了,对问题解决是有改善,但也许是手工做板过程中的粘贴和切割对结构有影响,总之,呈送给的样板还是不能彻底消除主管的顾虑,主管让他再做几个,予以最终证实,当时是已经折腾了好几个来回了,张后来觉得,是主管在故意刁难他,其实,我当时也没看清楚到底是咋回事情,也许有点那个成分吧。第二天晚上,张就借口要回老家,提出了辞职的请求,罗主管还把他叫到他对面的位子上,大约谈了一个小时,因为当天晚上,我负责的产品要小批试产,我一直在生产线上呆着跟拉,他们之间,究竟谈了什么我也不清楚。后来,我从文员阿清那里得知,当晚,好像他们还争论了什么,阿清告诉我,他们都在不开心中,张的辞职就被批准了。在随后等待结账的一天里,在单位的生产线车间,张才给我大概说了心里话,其实,有好多时候陈和老朱都背地里,告了他的状给罗主管,一次他进去的时候,他们正在议论他,他很知趣的退出了办公室,逐渐他感觉没有在这里待下去的必要了。我没有和他说我对他的看法,张是个好青年,就是有些太直接和爱较真,我只给他作为朋友的忠告,以后,好好改改自己的倔强脾气和任性,什么都可以过去,就是不要和人民币过意不去。

就这样,我失去了一个同吃、同住和可以到处同游玩的工友,终于随后的一个中午,还专门等我下班,他才从宿舍背起自己的行囊,又要去找他新的归宿去。我送他到路边车站的时候,很是惆怅,毕竟是共同一起快三个月的工友了。先前晚上,我们在外的小摊上,也喝了散伙啤酒,该说的话都说了。看着他,远去的车影,我那时感觉,有被掏空了什么似的,一个下午,都没有开心起来,想想看,之后至少没有了可以无话不说的一个伴。他走后的第二周,我收到了一封他的来信,他说他在广州的番禺,找到了一家化工厂,做分析工程师工作,又开始新的试工工作,信中他也很高兴能认识我,这么个陌生的朋友,我们中间有几个月,有几次通话,再后来逐渐联系少了,最终我也不知道,他到那里去了,因为若干年后,我也变动了工作几次。但我,还会经常想起我们在大板地的日子,以及那时坦诚的他,这是我打工路上,值得怀念而又陌生起来的人,每每想起他,总能浮现出他的脸孔,他是一个值得牢记的工友,名字叫张正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