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我的人生不可能全是遗憾 > 第54章 扩大规模

我的人生不可能全是遗憾 第54章 扩大规模

作者:我请你吃小鱼干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7:52 来源:书海阁

第二天一早,陆云和唐宁,林婉瑜打车离开回到了老家。

下了车,陆云从书包里摸出几本书丢给了她们。

林婉瑜和唐宁接着一看,发现是高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和英语。

“你们二个先把这几本教材拿回去探讨着学习学习,心里先有个大概,我怕你们高二跟不上。”

“好!”

唐宁拿着书疑惑问道:“你不看嘛?”

林婉瑜在一边笑道:“他高一上学期就在看这些东西了!”

“啊?”

陆云背起书包:“暑假我估计会很忙,等我忙完了,如果有空我再慢慢教你们!”

“走了,回家!”

等陆云提着箱子走了,唐宁才感叹道:“原来班长真那么厉害!”

林婉瑜满脸骄傲,“你以为呢!”

就在陆云回家第二天,区政府一行人被王海涛领着找到了陆云。

好不容易等到了陆云放假,一行十几人开着五六辆小车马不停蹄的赶了过来。

谈及的自然是小团山百亩大棚项目的事情。

最后陆云和陆泽再一次被邀请到了镇政府会议室。

一群人看着陆云仔细的看着项目预算,自顾自的喝着茶。

因为根据他们核算下来一百个占地一亩的大棚,总建设成本是1700万,如果二亩一个,预算会低一些。

陆云翻了一遍,揉了揉眼,说道:“各位领导,钱我有,我也可以投钱,但是销路呢,种苗,技术人员能否第一时间到位?补贴验收合格能不能第一时间发放?”

“我看你上面写的需要五十个员工,按照1500一个月算,每年我工资开支都是一百万了,你们去哪里给找这么多成熟工人?”

“谁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区里一位领导拍着胸脯说:“这些反而是你最不应该担心的,我们江城这么多单位,学校,都是你的客户。技术方面,我们市农业局全程技术指导,省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和我们都有帮扶协议的。”

“只要这个项目开展起来,什么都好说,税收减免和项目补贴,这些我们都有相应的政策,要是配套不到位,我们怎么敢招商引资,那不是让兄弟市区看笑话嘛?”

投资嘛,要政策,要补贴,要销路,按照一个大棚一年七万到八万的收益,二年出头就能回本。

商讨了一阵,一群人又来到了小团山,一路走到相邻的那块地,陆云说道:“这地也是国有的嘛?”

身边有人说道:“当时拆村并镇,迁了不少村子,这块地是四回镇的,现在也是国有。”

陆云点头:“那这块地你们想办法也帮我留着,如果真如你们所说,扩大规模那是早晚的事,那还不如直接一次性弄大点。”

“我的设想,这边建一个蔬菜基地,我们江城水资源丰富,离山城和省城都近,我记得他们的蔬菜大部分都是山东拉过来的吧?”陆云回头问道。

“嗯,云南山东都有。”

“山城一千多万人口,省城也是好几百万,我们这里离二个地方都只有一个把小时的车程,这么大的优势不利用起来可惜了。”

陆云略微沉吟,“那这样,我先期投三千万,你们一次性帮我规划二百亩的建设用地,我自有资金投资二千万,贷款一千万,你们帮我办妥贷款手续,补贴款项下发第一时间返还贷款费用,各位领导,你们看怎么样?”

还有这种好事?

现在银行是有钱贷不出去,这种优质项目想要给贷款的简直不要太多。

陆云最后说:“我可以帮区里解决一百个人的长期就业问题,采摘时节请临时工更多。”

解决十个人的长期就业就可以称为大量,一百个可以叫历史新高,那去市里开会完全可以跟领导拍着肩膀喊兄弟了。

一百个人,那就是一百个家庭,三四百人口。

牵扯到的肥料,种子,建设运输,等等等等那样不是牵扯一堆人?

这么大的基地规模,采摘的时候那人是不是更多?

能给农民增加收入,比什么政绩都实在。

普通薄膜大棚投资不大,几万块钱一个就能建起来,市里要求是那种阳光玻璃温室大棚,小一点的都得十几万,大的得三十万左右了,完全镀锌钢结构的那种,建设成本很高的,要么不建,要建就建成标杆。

建成省市现代化农业基地。

作为伟人诞辰一百周年献礼。

双方开始更进一步的商谈,最后市里也介入了进来,陆云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后世阅历还算丰富,谈吐也是不凡,又顶着一个全国畅销书作家的身份,自然不敢小看。

种地是不赚钱,但是种地上了规模那就是赚大钱,成本只要控制下来东西又不差,销路自然是不缺的。

连续几天的商谈陆云也很疲倦,牵扯到方方面面,土地平整费用,是不是牵扯到别人耕地占用,后期用水用电。

大棚需要上智能温控设备,具体操作培训,平时培育育种,种植等等等等。首先请来了省农科院的土地专家看了看地,是不是合适建这个东西。

怎么建,一个多大规模,种植什么品种,需要怎么管理,后期设施配套。

现在的农科方面就业还是很难的,高学历人才好招,无非就是待遇问题。

市里出钱,喊来了一群省里专家教授人田间地头讨论了七八天,市里组织相关部门又开了几次碰头会。

滴灌系统需要大量的水,上游就是个大水库,旁边就是长江支流,水自然是不缺的。

不缺水自然就不缺电,项目后期用电是个大户,上面水库也有个小型电站,到时候可以直接拉一条专线。

从镇上到这里还得修一条水泥硬化车道,作为先期配套这是政府的事情。

市里出钱请省农科院驻地帮扶三年,作为产教研一体示范基地。

具体管理人才到时候高薪去外省挖人,省市也有相应的政策补贴。

至于建设那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了,有的是厂家做这种生意,三千万的投资还怕找不来人?

最后,卡在了土地平整费用这里。

几百亩的土地平整费用都是百万计,市里的态度谁用地谁建设。

陆云的态度是你用地用项目来拉投资,土地不平整好我吃多了,你们不做我带着钱去别的地方做。

一度吵得相当厉害。

最后市里免了前五年的租金和税收平息了这一场争吵。

吵完过后大家相视一笑,这事情就过了。

回到家里后,一群人围着陆云。

张倩忧心忡忡的道:“儿子,当真搞这么大规模?”

陆云点点头,“放心吧爸妈,这投资不会亏什么钱的,对于我们家来说是好事,既然有了这个机会为什么不干?”

这是三千万又不是三千块,儿子写书是赚了不少钱,但是这一下子基本上全部丢进去了。

陆云在旁边安慰道,“妈,这钱又不是一次性投资,慢慢投的,现在我的书一个季度都是千多万,放着不用出去这个钱是贬值的。”

“等项目开展开了我给你们去省上找几个老师,或者看看有没有什么培训班,你们去跟着学习学习,这生意早晚要交到你们手上。”

陆泽在旁边点点头,“好。”

他们就是个初中文化水平,为了这个家早早的就出了社会,但是爹妈都写得一手好字,他们那年代和现在学的东西不一样。

晚上,一家人讨论得很晚,直到深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