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其他 > 四合院:傻柱开局瞎眼走新路 > 第80章 吃不饱的秦京茹

四合院:傻柱开局瞎眼走新路 第80章 吃不饱的秦京茹

作者:疯虫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6-06 15:09:43 来源:书海阁

秦京茹刚把饺子包好,放进锅里煮着,把酱油醋料汁拌好,就准备饺子出锅自己能大快朵颐呐。

“梆、梆、梆。”敲门声响起,秦京茹眉头紧皱,问:“谁啊?”

“小姨,我来叫你放炮呐。”小当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小当,我睡了,就不去放炮了,你自己玩吧。”秦京茹不想开门。

“不行,小姨,我答应过你的,说好了两个是你的,两个是我的,有人说人要说话算话。”小当不知道听谁说了这话,就记在心里了。

坚持不懈敲门声,让秦京茹没办法置之不理,她打开门,门口不只是小当,棒梗不知什么时候也过来了。两个小家伙进的屋来,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

“小姨你在煮饺子吗?”棒梗问道。

秦京茹还没来得及回答,小当又问:“小姨,你包的什么馅的饺子?”

秦京茹无奈,她就是再想吃独食,再不要面皮,也不能当着两个孩子的面吃东西让孩子干看着。于是,她拿出筷子递给棒梗和小当。

秦京茹再一次见到高速吃饺子的技能,而且这样的高速,棒梗还能时不时夸奖秦京茹一下,“小姨,你包的饺子真好吃。”“太好吃了。”“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饺子。”

小当也时不时加一句:“我妈包的都没这么好吃。咬一口全是肉,真香。”

这样的夸奖让秦京茹差点迷失了,要不是打鼓的肚子提醒秦京茹,她可能真就忘了刚才是因为年夜饭只吃了半饱,才回来专门包的这些饺子。于是,秦京茹不再多说开始和棒梗比赛,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抢过两个人,而且一个大人的饭量必然是比孩子大的。当几十个饺子吃光后,棒梗和小当可能差不多饱了,秦京茹依旧是混了个半饱。

秦京茹看看空盘子,看看棒梗和小当,揉了揉太阳穴,给自己盛了碗汤,“饭不够水来凑吧!”

小当和棒梗没有忘来这的目的,拉着秦京茹出门放炮去了。这也算是秦京茹今晚唯一值得庆幸的地方了吧。

大年初一早晨,傻柱起床做好早餐陪着师父他们吃完,就去几个叔伯家拜年去了。之前傻柱跟师父和好后就跟何大清的几个插香的兄弟重新联系上了,虽然这几个叔伯不像孙师傅那么亲近傻柱,但对他还是挺关心的,听说他之前失明都让他多注意或嘱咐他要去医院检查下。

何大清一起插香的兄弟一共五个人,何大清排行老三,老大叫程树杰,也是个厨师,拿手的是宫廷菜,在柳泉居掌勺。

老二兰秉利,是个食家,祖上在镶蓝旗汉军旗做过佐领,到他这辈什么职务都没了,但是跟着老辈人吃过见过所以成了个食家,之前靠写食评过活时跟何大清他们熟识,义气相投,几个人一个头磕地上成了异姓兄弟。

老四就是傻柱的师父,孙福祥。

老五谢春生,同样是厨师,跟何大清是师兄弟,一起学的京派川菜,现在是峨眉酒家大师傅。

傻柱提着点心匣子先到了距离最远的大伯程树杰家,跟程大伯磕头拜了年后,大伯的大儿子把傻柱让到一边陪坐着喝水聊天,程大哥大小跟着父亲学厨,现在也在柳泉居上班。厨师跟厨师在一起那必定是要交流下做菜的心得,傻柱家传的谭家菜属于官府菜的一种,和宫廷菜都是讲求用料上乘考究,但宫廷菜对于菜品制作的精细和技术上要更为全面,傻柱刚好趁此向程大哥多方询问了些他做菜时一些疑惑不足之处,虽然现在上乘食材有限,可是多学点多听点,记下来将来万一用的上呢。这一聊一个多小时就过去,傻柱想去还有两个叔伯那里还没去到,就跟程大哥约着过完年去柳泉居找他到时再学习。

到了兰秉利和谢春生家因为下午要带媳妇去逛庙会也没待多久,磕了头,稍作一会,刚好各家都有其他的客人上门拜年,傻柱刚好辞别两位,回了师父家。

到了师父家,好嘛,也是一屋子人,几个师兄弟应该是约好的一起过来了。听说傻柱他们下午要去厂甸逛庙会,大家也都是憋了好几年,又是天天在楼里少有出来浪荡的机会,刚好有热闹,那不一起去岂不无趣。又都约好,回家带上家眷,到时在和平门见。

这下可把雨水高兴坏了,她和于莉两个小姑娘去不热闹,嫂子还大肚子不能太闹,现在又回来好些个嫂子和孩子,那阵势和规模,想想都好玩。

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

师徒一行七八个男人,带着**个女人还有六七个孩子,阵容那是相当强大。

进了主街,傻柱看见卖糖葫芦的就给几个孩子带雨水一人给买了一根,雨水拿着糖葫芦还到没什么,其他有两个刚六七岁的孩子拿着快跟他们自己差不多高的糖葫芦,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觉得柱子叔给他们带来的负担太重。

这一幕让师母忍俊不禁,于莉看着孩子们尴尬的表情直拍傻柱,其他几个师兄弟也说傻柱有点没溜儿。好在孩子们的母亲见不得孩子太累帮着孩子拿着顺带吃了些,欢乐甜蜜的味道不仅在心里,这回嘴也感受到了。雨水拉着嫂子们和孩子们去看各种天桥把式,有耍猴的,变戏法的,踩桥板顶缸的,抖空竹的,还有拿弹弓打瓶子茶碗的……各种之前少见的。还有吹糖人和捏面人的,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这些比顶缸抖空竹要有吸引力多了。要不是手上还拿着柱子叔给买的糖葫芦那是一定要再挑一个糖人或面人带回家的。估计晚上回家后,孩子们一定会埋怨柱子叔为啥大方地给他们买糖葫芦的,太大了!真不如换两个小的,还能换着玩呐。

一群人正逛着,斜刺里出来几个踩着高跷的人,孩子们随着高跷队的鼓点,跟在踩高跷人身后又蹦又跳,好不快活。也得亏他们人多,大家一起把孩子们看的牢牢的,才没有让孩子走散。

孙师傅见卖风车的,圆圆的风车后面加一个小鼓,风车有一个轮的,两个轮的,四个轮的,六个轮的,甚至是七八个轮的。风吹过来,七八个风车轮一转,带着后面的小鼓叭叭响,就给孩子们每人买了一个八轮风车,几个孩子站在一起,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小鼓叭叭响着,喜庆氛围爆棚。

回去的路上,雨水看见有好些孩子被安排在一块场地里,细细看去好像照顾他们的大人也就七八个,但孩子却又二三十个。整个透着奇怪。

=======

求评价,求评价,求评价,谢谢!

关于庙会资料来源 :[焦点访谈]又见庙会——兔年春节记忆之1963 网上能查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