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边军 > 第1063章 科学巨着

大明边军 第1063章 科学巨着

作者:沐风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06 10:46:47 来源:书海阁

魏忠贤是要严格执行朱威的命令的,可杀可不杀的杀,没有任何留情的余地,作为也是读过书的人来说,魏忠贤脑海中浮现出来一个人,那就是黄巢。

满街踏尽天公骨,让世家彻底成为历史,如今朱威要做的事情,与黄巢所做的,也差不多了。

不再管那些怒骂的人,魏忠贤狞笑着转过了头:“一会儿分批拉出去砍了,给新上任的陈大人练练手。”

“是…”

……

山西人头满地滚,而宁夏则是岁月静好。

宁夏镇并不大,从定边县到焕土堡也不过八百里而已,全都是水泥大路,速度比其他地方快了三成左右。

可是有马文晟这么一个“土老帽”拖后腿,五天才走了一百五十里。

每到一城,都要进去看一看,路边见到老农,也要下车去聊一聊。

这般速度,想要在初雪之前到焕土堡,说不定都不太可能。

朱威倒是不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马文晟彻底放下戒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马文晟彻底了解新政切实的好处,从而才能让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其他如他一般的官员来到宁夏。

还是那句话,朱威现在缺的是人才。

人才也是有不同的,比如宋应星何光临那些,属于技术人才,让他们研究技术,他们做的比谁都好,可是让他们执政,他们就有些手忙脚乱了。

按照朱威的想法,宁夏这么小的地方,应该早在新政颁布一年之内就将全部政策落地。

可实际上呢?

花费了近三年时间,宁夏可是有朱威改革的基础在啊,这都花费了这么久,其他的地方呢?那就想都不敢想了。

朱威的眼光可不是只有这小小的宁夏,而是整个大明,甚至整个世界。

所以,优秀的有能力的主政者必不可少。

那现如今,有谁是优秀的主政者?

马文晟自然算一个,有地方主政经验,有六部主政经验,有中枢主政经验。

他能知道怎么传达政令最合适,因为所有的政策到了最底下,都会变味道,怎么把握这个度?怎么将底下执行政策偏离原本初衷之时将它拉回来?

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也不可能是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做的到的。

所以朱威愿意让马文晟去看,愿意让马文晟去了解,哪怕再耽误一年,朱威也是能忍得住的。

“咦?那是什么?”

刚刚从平原城出来,不过走了十里路,马文晟又发现了好玩意儿。

朱威顺着马文晟手指的方向望去,随即回道:“玻璃房,也叫温室大棚。”

“做什么用的?”

“保温,种菜。”

“什么?种菜?冬天能活?”

朱威翻了个白眼,合着最先说的保温就听不进去呗?

“说了是玻璃房,玻璃挡风,还能透光吸热,热量进去只要晚上能保得住,那就可以种菜了。”

“那晚上怎么保温?”

“盖被子!”

“盖被子?”

朱威点头:“对呀,玻璃透光可以,保温不行,到了晚上那就全都盖上被子,或者在里面烧火也行。”

朱威话音还没有落下呢,马文晟就已经跑了过去。

等到朱威到了跟前,马文晟嘴中喃喃自语:“好东西啊,真的是好东西,朱威…你说说你这脑子怎么长的?什么方法都能想出来,这里面的温度,比外面高不少啊,可是…为什么不全都盖上?这样冬天也能种粮了,多好!”

朱威叹了一口气:“马大人,你也是做官多年的老人了,怎么还能问出这种话来?若是真的这么好办,能等到现在吗?”

马文晟一愣,有些尴尬了:“也是…老夫心急了,只是看着这么好的东西,没办法大规模使用,着实有点难受。”

“没办法啊,制约因素太多了,地力不足是最主要的,还有玻璃太脆的问题,宁夏每年都有大风滚石,破损之后也就无用了,更别说这东西只能冬季用,夏季里面温度太高,庄稼都活不了,总不能一年一拆吧?所以啊…现在的它,只能种菜或者种一些花果之类的东西,除非发明出其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

马文晟听了之后也是点头:“你说的对,今日我更能明白,你在新政上用的心思,确实够多,也明白你说的不能输代表着什么。”

朱威摆了摆手:“别说这些场面话了,若是真的认同我,到了焕土堡之后,你就要帮我做事情了。”

说到这个,马文晟倒是没有一口答应,他答应朱威来宁夏,和答应给朱威做事,是两个概念。

来宁夏不代表他是朱威的人,可是帮朱威做事,那就肯定是站队朱威了。

马文晟不是一个人,有一大家子,有无数门生故吏,他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对其他人有致命的影响,他没办法,也不能这般随意。

朱威自然也是知道这些的,这段时间就是在打消马文晟的疑虑。

“那边是谁?这里不准进的,快快离去…”远处突然来了一群人,看着年纪大都是十多岁的孩子。

朱威心中了然了,这些孩子肯定就是那些到了年纪分科的人了,在地里,肯定就是农学的了。

“你们几个是什么人?这里是平原县农学院试验田,不能随意进出的,你们应该是外乡人吧?赶紧走吧,要不然一会儿先生过来了,你们就有麻烦了。”

最先跑过来的一个少年如此说道。

朱威笑了笑:“我们可不是外乡人,也是从宁夏出来的,只是看到这玻璃房有些欣喜,过来看看,你们放心,我们不是贼人。”

那少年脸上还带着稚气,被晒的黢黑的面庞上隐约能看到自信与坚强,听到朱威这般说,他又道:“好吧好吧,我也相信你们不是贼人,不过还是赶紧走吧,我家先生脾气不好,恐怕会波及几位。”

朱威刚要离去,马文晟倒是又来了兴趣,从后走了出来:“这位小哥,听你说话也是读过书的,读了几年书啊?都读过什么书啊?”

少年心急,可是又不能用强,只能耐着性子道:“读了三年,读过《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还有我们宁夏的宋大人作的《天工开物》。”

“什么?”朱威一把拉住那少年,面容都有些许扭曲:“你刚刚说什么?《天工开物》?你说的是《天工开物》?”

那少年被吓懵了,朱威可管不着这些,立马朝着张之极道:“张之极,快马去平原城,拿一本《天工开物》过来,要快!”

“是!”

张之极二话不说,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等到那一群少年都跑过来之后,朱威才松开了最开始的那个少年。

也顾不得给马文晟解释,一屁股坐在地上。

此时的朱威思绪翻涌,大都是激动的。

历史上的《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现在竟然提前刊发了。

全书按“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序》)分为《乃粒》(谷物)、《乃服》(纺织)、《彰施》(染色)、《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食糖)、《膏液》(食油)、《陶埏》(陶瓷)、《冶铸》、《舟车》、《锤煅》、《燔石》(煤石烧制)、《杀青》(造纸)、《五金》、《佳兵》(兵器)、《丹青》(矿物颜料)、《曲蘖》(酒曲)和《珠玉》。

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

这和别的书不一样,这是一本划时代的作品,也是第一本科学巨着。更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这本书的面世,能让朱威的新政,更加顺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