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大明边军 > 第312章 太原总兵

大明边军 第312章 太原总兵

作者:沐风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4 15:35:38 来源:书海阁

所有人都被“凌迟”二字吓到了。

作为中国古代最惨无人道的一种刑罚,凌迟最早起源于春秋早期。

彼时周天子势力不断衰弱,各诸侯国争相发展自身势力。可百家学说尚未争鸣之时,想要让本国的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酷刑正式出现,其目的就是先让人民感到恐惧,然后再在高压政策下,逐渐收复民心。

且不谈这样的治国方式是否合适,不少国家之中,的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刑罚,凌迟也只不过是其中一种。

像春秋时期的吴国名将伍子胥,就曾经因为得罪了吴王夫差,最终被处以“磔”刑。

这种刑罚的具体实施过程就是先砍头颅、再砍四肢、公之于众、以儆效尤。不过相较于凌迟来说,对受刑者的同感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除此以外,还有“菹醢”、“脔割”等刑罚,光听名字都能感受到刑罚的可怕之处。

好在百家争鸣以后,绝大多数儒生学者都认为类似刑罚实在太残忍,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减轻处罚标准。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虽然后世史书常评论秦王暴虐,酷刑待人,但和春秋时期的奇葩刑罚相比,纯粹是小巫见大巫。

自此以后,量刑与处罚逐渐减轻,只要不是罪大恶极、天怒人怨的人,基本上都不会被折磨致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五代十国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一些国家难免又会以前人法典高压治国。

以其中的辽国为主,便最喜欢用绞刑、腰斩、凌迟这三种方式来处死犯人,而这一恶习,也逐渐被后世王朝再次沿用。

后人常以为唐朝武则天时期,是酷刑最严重的时代。尤其是像酷吏来俊臣这样的人存在,犯人们一定生不如死,受刑时痛不欲生。

可实际上宋朝才是中国古代刑罚最残酷的年代,《宋史·刑法志》中就记载了无数残忍的刑罚以及处刑的事件,哪怕只是通过文字去感受,也能想象彼时犯人们所经历的绝望。

明朝稍微好一些,朱家皇帝们都认为类似刑罚太残忍、不近人情,但是在十恶之罪中还是保留了这一项刑罚。

而朱威刚刚说的那些罪责,都在十恶之罪中。

朱威喃喃道:“凌迟啊…不知道这一群人一起被凌迟,那场面有多壮观。”

朱威说话之时,没有发现陈制已经到了他的身后:“朱威,你要做那王振纪纲吗?”

王振是朱祁镇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以防备大臣罔上为由,劝英宗以重典治国,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行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兵追至,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也被杀。

而纪纲则是明成祖永乐年间锦衣卫指挥使,桀骜不驯,诡计多端,诬陷周新、解缙等人。1416年,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被凌迟处死。

这两个人都是祸国之臣,陈制将朱威比做这两人,若是一般文官,那可就要与陈制不死不休了,可是朱威只是淡然一笑:“陈大人,暂且叫你一声大人,我朱威行的正坐的端,你说的那两个人,可没有我这么正直。”

说到这里,朱威叹了一口气,正视陈制的眼睛说道:“陈大人,我军户出身,在宁夏被上官欺辱,而后遭遇鞑靼入侵,九死一生,再之后被陛下召到京城,一介武人始终融入不进去朝堂,后到辽东,两次击退女真,又设计谋让鞑靼与罗刹两败俱伤。”

“现在国库空虚,可是你看看瘫在地上的这些人,赚的是盆满钵满啊,吃着大明的粮,却给敌国当狗,你是山西巡抚,你若是说你一点也不知情,别说我了,天下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的,你说说,咱们两个,到底谁是祸国之臣?”

陈制浑身发抖:“朱威,你以为天下就你一个圣人吗?我…二十四岁中试,二甲十八名,经历刑部工部,而后又在冀北福建等地各数年,最后到了这山西,你以为本官只是为了做官?错了,本官也在救国。”

朱威摇头:“救国?你救的是你们的利益,不是国,在你放任流民被残害的时候,你就不配再说救国二字了。”

陈制更加怒不可遏:“一民之得失与一省之得失,孰轻孰重?流民因为天灾才如此,可是山西不止那些流民,还有其他百姓,他们也要生活,朱大人,你也是官,你告诉我,若你在本官这个位置,你会怎么做?”

朱威起身,眼中流露出浓浓的失望神色,而后用手指着瘫在地上的那群人说道:“当时,你哪怕只杀这里面的一个人,那都不可能造成流民遍地的场面,你只要杀一个,就能救上万人,你为何不杀?”

“杀?呵呵…朱大人啊,怎么杀?”

说着陈制将范永斗拉了起来:“你看他,介休范家的人,晋王嫡世子宠妾就是范家的,晋王年老,世子上位指日可待,你告诉我怎么杀?”

说罢又拉起来一个:“你再看这个,王家的人,王家你应该不熟悉,本官告诉你,这是沈王在外的代言人,你告诉我怎么杀?”

“还有靳家,黄家,背后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封疆大吏,你告诉我怎么杀?”

朱威苦笑:“就因为他们有背景,你就放纵他们?那老子背后还是圣上呢,你该如何?”

陈制冷笑一声:“朱大人,若是在别处,我还真的怕了你了,但是你别忘了,这是在山西。”

朱威扫了一眼,发现早已经没有了金家家主的身影:“金家那老东西出去搬救兵了吧?让我猜猜…是汾州卫?还是大同总兵啊?又或者,两者都有?”

陈制眉头一皱:“你究竟知道多少?”

朱威摇摇头:“不多不多,刚刚够要你们的命而已。你在等救兵,正好…我也在等,咱们两个就在这里比比,到底是我的人先来,还是你的人先来。如何?”

“你的人?山西境内若有兵马出现,我肯定会知道,你在虚张声势吗?”

朱威侧着身子,小声说道:“陈大人,山西可是有两个军镇的。”

陈制大惊:“太原总兵戚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