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荒岛六人行 > 第72章 他们眼红了

荒岛六人行 第72章 他们眼红了

作者:金角大王728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15:47 来源:书海阁

因为华国现存的海草房大都是几十年前盖成的,近些年新盖的房子基本都是瓦房,最多用海草作装饰、保温。村子里还在世的老苫匠都已经七八十岁,老工艺几近失传,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王胖子长这么大,也没有亲眼见过苫海草,只听一些老人描述过大致流程,一些操作细节只能边干边摸索。

苫海草需要用一种工具,王胖子根据自己的回忆制作了一个,就是在一块厚木板上装一个把手,拿在手里对海草进行推、挤、压。

苫海草要从屋檐开始,顺着下坡的方向摆放。为了加强海草的附着力,他们准备了三合土,和成稀糊状,先在屋面涂一点三合土,再将海草梳理成捆靠上去,就这样一层压一层往上苫盖,每一层都要压实压密,而且越往上越厚,最终形成一个大约五十多度的陡坡。

坡度陡有两个目的:一是让雨水下流得更快,不容易渗漏;二是上层的压力更多的来自于垂直方向,将下层压得更紧。如果坡度缓,下层很容易被吹散。

层层苫到屋脊之后,再往上就看不到屋面了只有海草了,这部分最容易被大风吹掉,更要多掺三合土,一是起粘接的作用;二是靠土的重量压住下面的海草。

海草房其实最怕的是台风,王胖子听老人讲过,每次遇到强台风,都会有几户人家屋顶的海草被刮跑。好在海东沿海遭遇强台风的机会并不多,几年也遇不到一两次。

但是他们这里不同,基本每个月都有一、两次台风。所以,海草苫盖完成后,他们又用几张之前收集的破渔网,修补勾连在一起,将靠近屋脊和两侧山头的海草罩住,渔网边缘用细绳绑到檩条、椽条上。

海草苫好,新房的主体就基本完成了,他们盖屋顶用了三天,苫海草又用了两天。

这天傍晚,众人在新房里里外外地参观,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肖恩感叹道:“胖子,你这个苫海草的建议真的是太好了,质量比茅草好,成本比瓦房低。

其实之前我是计划烧制瓦片盖屋顶的,当时估算制坯、晾干、砍柴、建窑、烧制、铺设,起码需要十多天,而这个海草房两天就弄好了,居住效果还比瓦房好。”

王胖子谦虚道:“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啊,其实这还是我操作不熟练,十几人搞了两天。咱这房子不大,正常三五个人、一天半就能苫好。”

砖瓦的烧制成本还是很高的,费柴费时费力,还破坏环境,他们上岛才两个月,烧陶、打铁、做饭,已经砍伐了一大片树林,按照这个速度,肖恩推算,三五年之后这岛上的树可能就砍光了,这还没计算岛上还有其他人。

如果树木砍伐殆尽,岛上的所有人都生存不下去,所以,他们打算以后限制砍伐。

如果用砖瓦盖同样一座房子,光烧砖烧瓦就得一个多月,还要再砍一大片树林,这也是肖恩选择土制房屋的原因之一。

秀兰一边看新房,一边急切道:“肖哥哥,那咱们是不是可以住进来了?”

肖恩摇摇头,“还不行呢,门窗还没有,还得盘炕、砌灶台。”

灶台可以晚点砌,但是门窗和炕不能没有。

门窗的制作,与其它木匠活的主要区别,一是户枢,二是窗棂。

首先门的一边要做出转轴,转轴的上下两头从门板的一边伸出来,并做成圆柱形。

户枢分上下两块木料,各挖一个圆柱形的孔,安装时套在转轴上,一起固定在门框上。

户枢的具体外形可以灵活处理,简单的方形也可,弄一些造型更好。但关键之处,在于上下两个圆孔要在同一条线上,而且要垂直,门轴与门板也要在同一平面,这样门才能不歪不斜、严丝合缝地盖到门框上。

其中下面的圆孔里他们还垫了一块上了釉的碎陶片,它比较光滑,可以减小开关门的噪音。

厨房和东屋的门都是入户门,入户门的上半部分和所有的窗户都需要做窗棂。

因为他们没有玻璃,只能采取古代的办法,用窗棂糊上窗纸,以便采光。

窗棂做起来不难,就是用细木条交叉、连接,将窗子分割成小格。其中十字交叉处可用十字交叉榫,也叫马蜂腰;T字型交叉用“蛤蟆肩”的榫型。

所有门窗的木料,他们都刷了桐油以提高防水性能。

窗棂做出来,他们还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窗户纸还没有解决。

肖恩和王胖子他们想了半天,实在不行,只能等将来造出纸再糊窗户。如果台风来了,就先用木板堵上,放弃采光。

聊到这个问题,秀兰突然发话了:“唉?我有办法!比用纸糊效果还好。”

“哦?什么办法?”肖恩诧异道,众人中他最懂建筑、木工,他其实早就开始想这个事,只是没有好办法。他们既没有纸,也没有玻璃。

“用塑料瓶啊!”秀兰微笑道。

肖恩是多么聪明的人,一点就透,立即悄然大悟道:“呃~呀!秀兰你这个主意太好了!”他们从海边捡来各色塑料瓶,用剪刀剪开洗干净,去掉瓶底和瓶口,将瓶身展开摊平。

烧制两块上釉的陶制平板,将塑料片夹在中间,放到火上稍一加热,塑料片就会软化变平,有的表面比较粗糙,烫过之后还会变光滑。

将这些烫平的塑料片裁剪、拼接一下,用猪胶粘在窗棂上。塑料片比纸的透光性好,抗风耐潮,强度高,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他们还利用塑料片的各种颜色来拼接图案,塑料瓶除透明的之外,还有绿色、褐色比较多,个别还有红色的。

沈曼如找到一个红色的洗发水瓶子,用剪纸的手法,剪了一个红色的“福”字窗花,与另一块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加热,将两块粘到一起再拼到卧室的南窗上,非常喜庆。其它门窗他们也弄了一些花鸟鱼虫、皮皮虾之类的造型。

门窗都安装完成,这天吃晚饭时,肖恩问其他人:“你们谁会盘炕?”

众人一阵沉默,他们年龄最大的也不过二十三四,有睡过炕的经历就很难得了,有的连炕的实物都没见过,盘炕?想都不敢想。

火炕的大概原理,肖恩、李金库他们是知道的,无非就是让灶台燃烧产生的烟气,先从炕里走一圈儿之后,再从烟道排出,利用烟的余热对炕进行加热。当然,火炕前面也有灶门,可以单独添柴烧火,不依赖灶台。

但是,烟在炕中具体怎么走,据说是有技巧的,但具体细节没有哪本书上有记载,所以十分依赖个人经验,弄不好会导致炕的凉热不均,一头热得烫腚,一头凉得拔腰。还有的炕盘得不好,会导致灶台排烟不畅等诸多问题。

所以,这个活儿他们搞不了,王胖子想起了老谢,“明天我去找老谢问问。他们那伙人年纪大,兴许有会的。”

沈曼如点点头:“只能这样了,明天我和你一起去。”

第二天一早,王胖子和沈曼如就找到了老谢他们的营地,经过第一次暴风雨的洗礼,他们现在搭起了三四个简易的平台,从地上支起来1米多高,歪歪斜斜地撑着上面一个窝棚,勉强能保证不泡水。

老谢一看到他们俩,脸上笑开了花儿。众人寒暄一番,老谢看出来他们不是来聊闲天儿的,问道:“胖兄弟、沈医生,来找我们是有什么事吗?”

王胖子问:“你们谁会盘炕?”

“炕?”老谢愣了半天,这个词给他的感觉已经有点陌生,因为那是文明社会的东西。

“对啊,就是咱们农村睡的火炕。”王胖子提醒道。

老谢定了定神,问道:“你们问这个做什么?要想盘炕,那得先盖房子啊。”

王胖子点头道:“啊对啊,我们是盖了个房子。”

“哈哈哈哈哈!”老谢和周围十几人哄堂大笑起来:“胖兄弟你真会开玩笑,拿我们寻开心呢,哈哈哈哈!”

然而王胖子和沈曼如并没有笑,反而有些尴尬地看着众人。

众人的笑容逐渐凝固。

他们意识到王胖子并没有开玩笑。

老谢惊道:“你们真的盖了座房子?!”

在老谢他们眼中,王胖子他们只不过是一帮娃娃,因为上过大学、又会上网,所以多掌握一些求生技能、医学知识,仅此而已。若论动手能力,一帮读死书的学生,能比他们强多少?

他们只知道王胖子他们为了躲避台风,在树林中另找了一处高地安营。因为离得有点远,这阵子也没怎么来往,怎么就盖了房子了?

其实,他们的刻板印象,对于一般的学生还是基本适用的,学历越高的人,往往知识面越狭窄,基础技能、动手能力越差,这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像里奥他们八人,就基本符合这种人设。

然而王胖子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学生。那是为了参加国际比赛,从海东大学几万名在校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强的六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学生可比的。

看到老谢他们的表情,王胖子立即反应过来:他们眼红了。

之前六人虽然吃得好、过得好,但是没有摆在明处,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谁能看得出来?

但是房子可不一样,那是摆在明面儿上的。

人家还住着窝棚,你盖了房子了,还特么要盘炕!叫人怎能不眼红?

王胖子连忙打了个哈哈,“哎呀~几位老哥,你们不用这么惊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大瓦房。

我们就是用泥巴、石头凑合着垒了几道墙,搭几根木头、茅草,勉强能住而已,就是这岛上总是有台风,我们就想,能不能搞个类似火炕的东西,天气冷的时候,能点把火暖和暖和就行。”

王胖子这么一说,众人的表情总算恢复了正常。老谢此时也意识到,他们刚才失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