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荒岛六人行 > 第97章 人摊儿

荒岛六人行 第97章 人摊儿

作者:金角大王728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06 15:15:47 来源:书海阁

再往前走,沈曼如发现一个奇特的摊儿。

严格地说不能叫摊儿,因为没有摆东西,而是站了几个人,有男有女。

只要有人经过,这几人就以期盼的眼神看向来人,时不时上前搭话,神色恭敬,语调谦卑。

沈曼如和白雷雷好奇地走过去。

她们并不认识这些人,但这些人显然都认识她们,或者至少听人说起过她们,远远地看见她俩,都急切地围了上来。

这么多人一下子围上来,白雷雷挽着沈曼如的手紧了紧。

沈曼如面色如常,一只手探进小提篮,握住了里面的短刀。

“沈大夫,您那儿还缺人不?我啥活儿都能干!”

“我也是,我力气大,能吃苦!”

“您只要管吃管住就行,我不要贝利!”

“俺也一样!”

原来这几人是在这里等活儿。

沈曼如松开了提篮里的手,“你们几位看着面生呢。”

她之所以如此警觉,是因为这几个人在温锅宴上没见过,看他们面黄肌瘦、形容枯槁的样子,估计是最近才找到这里的。

自从他们发布寻找其它幸存者的告示之后,陆续有十几二十人被找到,都是那艘邮轮上的乘客。

对于这些新人,不知其底细,理应保持警觉。

果然,其中一个看着二十多岁的男的答道:“哦,沈大夫,我们几个都是新来的,谢老哥说让我们上这儿来试试,看能不能找个活儿,混口饭吃。”

沈曼如点了点头,对几人道:“普通的杂工我们已经招满了,你们有没有什么特长,比如木工、瓦工、打铁、纺织、狩猎、潜水之类的?”

这几个工种,只要是熟练工,他们向来是全要的,最近招工每次都会重复一遍,所以沈曼如张口就来。

当即就有两人举手,一个会木工、一个会瓦工。

“你们一会儿跟我们一起回营地,通过考核就能上工了。”

沈曼如对其他人道:“你们去其它营地问问吧,也可以来我们营地免费学一些生存技能,起码不让你们饿肚子。”

这些人只能失望地答应着。

其实他们来到这里之后,跟着老谢那些人也学了一些生存技能,已经基本不饿肚子了。

只是现在其他人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步提高,早已脱离了最原始的荒野求生的阶段。

比如老谢夫妻俩,现在已经开始盖房子、吃炒菜、穿布衣,还雇了两个人帮他们干活。

相比之下,他们成天守着个火堆,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风餐露宿的,似乎就不像人过的日子了。

沈曼如她们正要走,身后忽然有一个声音喏喏地问道:“那个,石匠算特长么?”

沈曼如立即停住了脚步。

刚才她列举的几个工种当中的确没有石匠,因为现在专业石匠越来越少。毕竟电动工具很方便,普通泥瓦工也能切石头,只有一些专门做石材、石雕生意的才会用石匠。

他们之前也问过多次,从没遇到过,所以渐渐地不再提了。

荒岛上没有现代建材和电动工具,石头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如果能利用起来,作用还是很大的。

他们当初建夯土房时,所有外墙的墙根都是用石头垒的,但是因为没有石匠,做工比较粗糙。

所以,一听有人说石匠,沈曼如心中一喜,转身道:“哪位是石匠?”

一个矮小黑瘦的身影从几人中走了出来,“是……是我!”

这次说话的声音稍大,嗓音纤细,沈曼如脸上露出诧异之色:“你是……女的?”

这人蓬头垢面,衣服松松垮垮,不说话还以为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儿,而且她过于瘦弱,让人不禁怀疑,她怎么会是个石匠。

“啊是的,我……我是女的不假,但我真的会石匠!”似是担心沈曼如不相信,她说话的声音又大了几分。

沈曼如上下打量她,“那你说说,你从哪儿学的石匠?干过多久?”

听沈曼如这样问,女的脸上露出喜色:“我老家是海东省济宁市加祥县的,加祥人称石雕之乡,我家里就是做石雕的,所以我也会,经常给家里帮忙。”

加祥县,沈曼如听说过,那里的青石石雕确实很有名,至于她是不是真会,带回去试试就知道了。

“嗯,那你跟我走吧。”

沈曼如答应下来。

那女的喜出望外,脸上因为兴奋而浮现出几丝红晕。

路上沈曼如又和几人聊了聊,了解到女石匠姓石,叫石悦。

回到营地,沈曼如叫来里奥,让他带着新来的三人去洗澡吃饭。

他们现在已经形成固定流程,新雇来的人都要走一遍。

先洗个澡,再给他们理发,顺便检查有没有跳蚤、虱子等问题,情况严重的,只能在征得同意后把各种毛发全剃了。

毕竟他们荒野求生了这么久,长期风餐露宿,卫生条件很差,难免会有这类问题。

之后再由沈曼如进行体检,检查他们身体健康有没有问题。

他们长期忍饥挨饿、受冻,多少都有一些脾胃虚寒、体弱阳虚之类的问题,严重的就开点药调理一下。对于确诊生病的,要看是什么病,评估一下好不好治、会不会影响工作、有没有生命危险,再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

实在是健康有问题,不好治也无法胜任工作的,只能给点贝利辞退。

体检完成后,带他们熟悉营地、嘱咐一下注意事项,就可以开始干活了。

刚将三人交待给里奥,肖恩过来找沈曼如:“来,我们去参观一下供水系统。”

他们又叫上王胖子等人,六人一起来到营地东北侧的山坡上,老刘带着几人正在做一些收尾清理的工作。

这里的沉淀池已经修好了,管道也铺设完成。

取水口位于上流的小溪中,垂直高度比沉淀池高两三米,管口沉在小溪底部,套了两张渔网,用于阻碍杂物。

管道的走向是一路向下的,让水能顺流而下进入沉淀池。

先进一级池,再进二级池,一级池的面积约6平方,深1米6;二级池面积约16平方,深1米3,出水管的管口在二级池中间靠下的位置,离水面约80厘米。

因为水是源源不断流下来的,所以两个沉淀池都有溢水口,多余的水会回流进小溪。

水池面积修得比较大,是为了多蓄水,万一溪水干枯,十几个立方的水省着用,能撑好几天。

管道走的明管,用木头支架支撑起来,与地面保持50至80厘米高,从水池出水口一路向下,到营地之后向西90度拐弯,沿途分出多根细分支,通向洗沐、烧陶、打铁、居住、木工等各个区域。

每处支架底部的地面都要进行夯实,在支脚下面垫了大石头,防止支架沉降。因为支架如果沉降,会导致管道失去支撑,连接处就容易受力变形而发生滴漏、脱节。

陶管分为几类,主管道内径1恩米,包括四类管件:长直管、短直管、90度弯管、变径三通,其中长直管1米长,短直管50厘米长,变径三通就是在短直管的侧壁上加了一个细的接口,用来接分支管。

分支管内径0.5恩米,包括五类管件:长直管、短直管、90度弯管、三通、堵头,其中堵头是水管最末端放水用的,用来时拧开,不用时堵上。

一共八种陶制管件,都是固定制式,每种都有留有备件,方便将来补充更换。

管道现在已经通水,他们顺管道检查了一下,只有几处慢滴漏,不严重。

“这种慢滴漏,过一两天多半就自己好了,麻绳持续膨胀加上水中的泥沙淤塞,就能堵住滴漏。”

肖恩向众人解释,“最后剩下个别漏点,不严重就不管它了。”

王胖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陶管这么粗,外壁也光滑,螺纹缠上麻绳后,应该不太好拧吧?你们是怎么拧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