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武侠 > 重生神雕:拜师李莫愁 > 第65章 国之栋梁

重生神雕:拜师李莫愁 第65章 国之栋梁

作者:一群鸭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4-14 14:34:56 来源:书海阁

第65章 国之栋梁

另一边,阿术得知父亲兀合良台战死,悲愤交加,全然不顾忽必烈的命令,率领自己麾下三万大军,从虎头关杀至黄州。

张禧、张弘纲父子作战勇猛,这一路大军在阿术带领下,所到之处杀光烧光,势如破竹,径直杀到黄州(今黄冈)。

阿术指着城墙,对张氏父子道:“我发誓定要攻破此城,将城内南蛮子屠戮殆尽,为我父亲报仇雪恨!”

张禧抱拳道:“少将军,四大王让咱们退兵,咱们已经耽搁好些时日了,即便打赢这一仗,回去恐怕也不好交代。”

阿术咬牙切齿道:“南蛮子太多,总得杀光了,天下方能太平。要怪就怪他们投错了胎。”

张氏父子见他这般决绝,不敢再出言相劝。

阿术当即下令抓捕百姓,打算驱赶攻城,自己纵马来到护城河外,连珠箭发,一口气射出四五箭,竟射死三个宋兵,而后大笑纵马返回。

临安,崇政殿内。

朝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皇帝赵昀高坐龙椅之上。

台阶之下,以郑清之为首的主战派与史嵩之为首的主和派,你来我往,互相攻讦,争吵之声不绝于耳。

朝廷已然得知蒙军三路大军压境,这朝会便已持续三日,两派人马仍未吵出个所以然来。

赵昀正欲宣布退朝,忽听得殿外太监扯着嗓子高呼:“捷报——”,这呼声由远及近,层层传递。

群臣听闻,这才停下争吵,面面相觑。

郑清之出列,拱手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想来必是孟少保已然击退忽必烈大军。”

赵昀面露喜色,笑道:“孟少保忠心为国,勤勉奉公,功绩显着。诸位爱卿,这回无需再争了!”

群臣纷纷俯首,齐声向皇帝祝贺。

祝贺之声刚落,一名太监便小跑着进入殿内,跪地呈上战报,又尖着嗓子恭贺皇帝一番。

赵昀龙颜大悦,向内侍太监董宋臣示意。董宋臣心领神会,急忙躬身下去取过捷报,恭恭敬敬地呈递给赵昀。

赵昀挥了挥手,笑道:“小董,你来念给诸卿听听。”

那董宋臣身为中贵人,年仅十七八岁便已身居此位,他生得面白肤嫩,极受皇帝宠爱。

董宋臣取出捷报,匆匆一瞥,微微皱了下眉。见赵昀投来鼓励的目光,便尖着嗓子高声念道:“

臣襄阳守将吕文焕顿首谨奏:

今贼酋大将兀良合台、史天泽率军三万进犯襄阳,臣联合郭靖、易逐云于汉水之北大破虏军。阵斩兀良合台及蒙骑一万二千,俘获汉军签军一万八千,缴获战马四千匹、粮秣三万石。贼将史天泽溃逃至南阳,焚烧邓州粮仓后遁走。

此乃上天庇佑大宋,将士们奋勇用命之功也!”

群臣皆是大惊,他们都因郑清之先前之言,以为是孟少保的捷报,实在没料到竟是襄樊战报。

听到易逐云的名字也在其中,赵昀不由微微皱眉,寻思:“易逐云这反贼也参与其中了?如此说来,倒是做了件忠义之事?”

此前,易逐云连皇城司的人都敢随意杀害,他一直将易逐云视作无法无天的“反贼”。

只听董宋臣继续高声念道:“

然蒙古鞑子野心勃勃,若任其休养生息,必将卷土重来。

臣观北地虚实:忽必烈十万大军屯驻鄂州,汉中秋防薄弱,淮北蒙军粮秣难以为继。南阳门户已开,此诚千载难逢之机,战机稍纵即逝,恳请陛下严诏三路:

一、敕令淮西安抚使臣兄吕文德率庐州兵二万出寿春,直取汴梁;

二、命京湖制置使孟珙将忽必烈十万大军困于鄂州;

三、谕令四川制置使余玠遣利州兵出米仓道,使汉中蒙军不得东援。

若错失此良机,恐朝中奸佞再以‘和议’误国,三十年后江南恐遭胡骑践踏!

臣愿立下军令状:三路大军若按时抵达,汴梁可复;若贻误军机,请斩臣之首级传示九边!”

董宋臣念完,朝堂之下的群臣顿时炸开了锅。这个说道:

“鄂州还有十多万蒙军呢,该如何应对?”

那个又道:“若是如此,忽必烈直逼临安,咱们该如何是好?”

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之声此起彼伏。

史嵩之率先出列,拱手喊道:

“陛下!”

话一喊出,群臣这才停下争吵。

史嵩之朗声道:“陛下,襄樊既然打了胜仗,该赏赐的赏赐便是。至于北伐,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令吕文焕率领襄樊之兵,协助孟少保击退鄂州之敌,这才是当务之急!”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

郑清之身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出列向宋理宗拱手,朗声道:

“陛下,当下蒙古局势动荡,忽必烈大军南下,河南空虚。我朝若能以襄樊三万精兵北伐,忽必烈必然首尾不能兼顾!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啊!若能恢复中原,便可一雪靖康之耻!”史嵩之身为参知政事,又上前一步,急切说道:

“郑相此言差矣!

端平入洛之惨败犹历历在目,五万精锐丧于汴梁。如今国库空虚,户部岁入仅三千万缗,孟少保一军便索要五百万。

京湖路又水患频发,大敌当前,此时若强征民夫北伐,必定流民遍野,国家危在旦夕!

驱走鄂州敌军才是稳妥之策,请陛下慎重考虑!”

李曾伯乃淮东制置使,出列抱拳道:

“史参政莫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朝民心可用,士气正盛。如今在淮东已厉兵秣马,若与各路人马呼应北伐,定能势如破竹。金人曾言‘宋蒙必战’,若不先发制人扩大战果,悔之晚矣!”

乔行简乃知枢密院事,捻着胡须摇头,说道:

“李制置,莫要只图眼前意气!你可知荆襄之地十室九空,两浙饥民食土,川蜀楮币贬值严重,一贯钱仅能换米一斗。

若再大兴兵事,增发军饷,江南必乱。当年孝宗攒封桩库二十年才敢言战,我们岂可如此草率?”

李曾伯听到乔行简发言,情绪激动,向前跨出一步:

“乔知院,您只看到眼前的艰难,却忽视了长远的危机。若此时不北伐,日后蒙古缓过劲来,我们拿什么抵挡?难道要坐等亡国吗?”

史嵩之力挺乔行简,说道:“李制置,你太年轻气盛,不懂这其中利害。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现在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拿什么去北伐?端平入洛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若两淮兴兵北伐,忽必烈直逼临安,如何应对?”

李曾伯大怒,拂袖朗声道:“孟帅手下有三万忠顺军,忽必烈岂能直逼临安?”

郑清之听史嵩之总是提及端平入洛之事,脸色阴沉,忍不住说道:

“史参政,你还好意思提端平入洛!

当年若不是你暗中掣肘,致使粮草供应不济,何至于惨败?你扣下忠义军十万斛粮草,逼得范用吉部哗变投蒙,这不是资敌是什么?莫不是要学你叔父史弥远勾结金人卖国的老路?”

史嵩之勃然大怒,脸色涨得通红,怒目圆睁,喝道:

“郑清之,你休要血口喷人!

端平入洛本就是冒险之举,是你一意孤行,才导致五万大军饿死在汴梁城外。你家长子郑士昌在扬州强占民田三千亩,逼得农人悬梁自尽,这就是你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家风?”

那赵葵身为枢密使,冷笑一声,上前一步:“史知政,下官听闻,你为整修别院,从金人手里买太湖石,光运石头就累死三百民夫,将士们在前线卖命,你却如此奢靡,良心何安?”

御史中丞王万闻言,眯着眼,斜睨赵葵:“赵枢密,你也别装清白。当年你屠光唐州百姓冒功,金人送你‘赵剃头’的诨号。你弟赵范强纳阵亡将士遗孀二十人,如此行径,还谈什么北伐忠义?”

两派互揭老底,骂战不休。

赵昀眉头紧锁,正欲出言阻止,却听郑清之怒喝一声,拂袖大骂:“史嵩之,史家祖坟在开封,金人掘你曾祖墓时,你连夜给蒙古送三车珠宝求保祖坟,数典忘祖之徒,有何颜面在此谈论国事?”

乔行简指着赵葵大骂。

李曾伯指着王万大骂。

“赵葵,你家族谱自称‘赵普后人’,实则不过是汴梁屠户出身,靠贿赂蔡京才混入将门,有何颜面在朝堂上高谈阔论?”

“王中丞,你去岁在淮南私吞救灾粮款十万贯,导致数千百姓饿死,这等恶行,天理难容!”

“李制置,你在淮东虚报战功,骗取朝廷赏赐,欺君罔上,该当何罪!”

朝堂上一片混乱,大臣们互相指责,争吵不休,甚至有人险些动起手来。

赵昀见状,脸色铁青,从龙椅上站起身来,声音发颤:“诸卿……诸卿……”

群臣见皇帝发话,这才停止骂战。

赵昀说道:“诸卿皆是国之栋梁……”

挥了挥衣袖,转入后殿。

董宋臣高喊两声“退朝”,便迈着小碎步去追皇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