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 > 第199章 反对的声音?

重生学霸:我引领科技狂潮 第199章 反对的声音?

作者:好像是个圈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2 16:46:30 来源:书海阁

这样说起来倒是好听,抬了高铭一手,也抬了自己一手。

耿教授又夸了高铭几句:

“高铭除了喜欢钻牛角尖,其实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

“全国估计也只有您,能够带的了高铭这小子了。”

“当时我们劝过他很多次,让他换研究方向,就是没作用。非要在那些缥缈虚无的理论上吊死。”

然后,耿教授拍了高铭一把:

“怎么样,现在跟了这么厉害的师父,还在捣鼓你那一套乱七八糟?”

陈帆笑了。

高铭也笑了:

“对,这次申请建设对撞机,就是为了验证理论。”

“陈教授对我的假设非常感兴趣,后续我们将共同完善这个理论。”

耿教授:“……?”

他刚才貌似说错话了。

不过现在改,好像又来不及了。他咳嗽了两声掩饰尴尬,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自己叼上一根,又递给陈帆。

可惜陈帆不抽烟。

这让耿教授更尴尬了。

陈帆才是行业大佬啊。

别人叫他耿教授,但在陈帆面前,他的研究成果,也就是个“小耿”。

大佬不抽一手烟,总不能让大佬抽二手烟吧?

耿教授赶紧吧烟扔进垃圾桶里,换了个学术方面的话题:

“陈教授,您怎么想到建设对撞机了?是有新的理论?”

陈帆不喜欢答没意义的问题:

“我的立项申请已经下发到每个人手中了,你没看吗?”

耿教授支支吾吾。他其实就是在没话找话,但是被人识破了,挺尴尬的。

陈帆年轻有为,在酒店的礼堂,到处都有人打招呼,而且毕恭毕敬。

高铭之前在学校的时候不受待见,现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直接被称呼为“陈教授的高徒”。

跟着打了几个招呼,没多久程建华和向小园也来了。

程建华和陈帆招招手,开玩笑说:

“好久不见啊,陈总顾问。”

“你这个便宜顾问,在外边单干一摊,还要领着我这边的顾问费。”

“哎,你后边这小子是……”

陈帆介绍:“我学生,高铭。”

程建华一拍脑门,恍然大悟:

“哦,我知道了!就是你收的那个精神病学生。”

高铭:“……”

那年做研究把自己整疯了,真是亏到姥姥家了。不光落了个精神病人的名头,辈分还小了一辈。

每次看到留齐耳短发,瓜子脸,看起来贼嫩像个高中生的向小园,还要管人叫一声师姐的时候,他都无比蛋疼。

陈帆一脸认真的解释:

“他已经痊愈了。”

高铭:“……”

黑历史真是洗不清了。

程建华问:

“这次想建设对撞机,有什么需求尽管说,我航空基地这边鼎力相助。”

陈帆嘿嘿一笑:

“那我就不客气了。”

程建华:“……”

一不小心又客气出了一队人马。

上次陈帆建西北实验基地,他就借了陈帆一队工程人员,结果项目结束的时候,被陈帆收编了一大半。

不过,说归说,大家都是为了华国的科技发展,谁的人并不重要。

程建华问:

“这次基地是想建设在京平?”

陈帆摇摇头,解释:

“不,计划建设在西北鹿合。”

“对撞机是耗电设备,根据我们的设计运算,每启动一次,不考虑运行成本,大概需要20万千瓦。”

“目前京平这边的电价还很贵,每启动一次,就是40万元。”

“鹿合的实验基地,通过核聚变发电,电能过剩,我们的实验,基本可以实现自产自销。”

程建华期待跟陈帆近一些,但是这也是实实在在的考虑,而且京平居民太多,没有西北宽广空旷适合实验。

有些话也只能说说了。

程建华表示赞同:

“这样也挺好的。”

“你这几个实验基地,现在真是越来越牛B了。现在实验经费都不需要上边拨付,自给自足啊。”

陈帆这边确实是,那些专利权,还有生产的产品,各种股份,足够他随便实验挥霍了。

两个人又闲扯了一会,程建华问:

“哎,那个小精神病……呸,那个高铭呢?”

陈帆答:

“他负责跟大家汇报立项说明,解答问题。应该是回房间准备了。”

程建华竖起大拇指:

“牛哇。”

“你的学生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一个在我这做火箭实验,一个没毕业就负责这种项目的报告会!”

“我24岁时候,还因为留的论文作业写的狗屁不通而挨骂呢。”

“羡慕他跟了一个有实力的师父。”

陈帆讪笑:

“还可以吧。”

陈帆看来,高铭也非常有潜力,自己是吃了前世的老本,这辈子也没放弃努力,但高铭是实打实的年轻人啊。

…………

隔天。

高铭如期进行了汇报。

这是他第一次当众站在讲台上。

虽然汇报过程中有些磕磕巴巴,但是总体来说,效果是好的。

所有的理论,所有的技术,他都叙述的清清楚楚。台下很多人都觉得,除非陈帆本人上去讲解,否则很难比高铭做得更好。

“陈教授又收了个好弟子啊。”

“做核动力火箭的向小园,现在又来了个做理论物理的高铭。”

“别人收的学生都成才,咱们的学生……哎。”

“你们发现了吗,这个构建方案,居然是他的学生高铭主笔,陈帆负责修改的。”

“很强,在我看来,考虑的非常周全,叙述也很清晰。如果实际投产建设都能实现,我们华国在理论物理上光速发展指日可待。”

“没错。”

短暂的讨论时间过去,邻座轻声交换意见之后,就到了提问和质疑环节。

高铭在解释技术原理方面非常在行,他讲解理论深入浅出,能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为生活日常。

提问的老教授点点头又坐下了,拿笔在记事本上刷刷刷记下了什么。

陈帆坐在整个会议室观众席上最中间的位置,这给了高铭极大的信心。

谁提问也不怕。问倒了我没关系,还有我师父给我撑场子呢。

现场沉默了片刻。

忽然,有一个声音说:

“虽然你们的构想不错,但我反对建设对撞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