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210章 缅甸木姐一日游(2)

房车环游记 第210章 缅甸木姐一日游(2)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6-22 14:37:00 来源:书海阁

走进了百货市场,虎永刚发现里面确实面积不小,商品也是琳琅满目,从服装、日用百货、手工艺品、玉石甚至药材,可谓应有尽有。

但无论是购物环境,还是配套设施,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比不上。

其他游客还觉得,导游只给半个小时逛这么大的市场,时间不太够,宁静却觉得十分钟就算是多的了。

虎永刚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这边的女人,无论老的少的,都把脸涂成了“花脸”。

李小猫介绍说,她们涂的叫香木粉,是缅甸人专门用来保养皮肤的。

缅甸人将香木干磨成粉,再加水搅拌成透明状,就可以用了。涂抹全身,可以防止蚊虫咬伤;涂在脸上既可以防晒、防止粉刺,还保持皮肤嫩滑细腻;小孩子涂上可以防痱子。

这香木粉虽然廉价,但绝对是天然有机的护肤品。有些爱俏的女孩子,还会用化妆刷子,刷出花卉树叶之类的图案,看起来别有韵味。

半小时后,游客们陆续上车。可能是小王导游的提醒起了作用,所有人都是空手而回。

李小猫的脸,马上就拉长了。想必是游客的消费,她有提成。

接下来去哪里,她也没有说,而是拉着小王导游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什么。

虎永刚猜想,可能是在责怪小王,提醒了游客,不能掉进陷阱。

果然,在旅游车把游客们带入了一个看起来神秘的卖玉石的地方时,小王导游再也没有说什么。

宁静却有不同看法。她觉得可能是刚刚游客们没有消费,李小猫在和小王导游商量,临时增加了这个消费点。

虎永刚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这个地方看起来阴森森的,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黑店。

那老板自称是当年中国远征军的后代。一开始,大家都信以为真,对他充满了崇敬。

但后来,开口闭口只是推销他的玉石,绝口不提他的祖辈的光荣历史,和国内来的游客毫无亲近之感,大家才醒悟过来:他的套近乎只不过是一种营销手段,十有**是捏造出来的话术。

这不由让虎永刚想起,他们曾经到九寨沟、黄龙游玩时,被导游带到一个玉器店的经历。

那个玉器店也是以假冒老乡的方法来进行推销。他们把游客们按各自所在的省份分别领到一个会客室。然后就有一个“老乡”老板来套近乎,说是可以给“老乡”最低的折扣。

虎永刚那个会客室,来的是一个满口东北话却自称是苏州人的女“老乡”。

虎永刚试着用苏州话和她交谈,她一句都听不懂却丝毫不尴尬,而是说她的祖籍是苏州,她从小在东北长大巴拉巴拉。

此时木姐这家玉器店的老板,采用的方法和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人家这里,没有像九寨沟那样强买强卖。

游客只看不买,他也没说不让走,李小猫也没说不让游客上车。

眼见已到中午,游客有人问:“什么时候有饭吃?”

李小猫小道:“现在就是在前往饭店的路上。”

中巴车把他们带到了一家毫不起眼的饭店,进去后已有两桌人在吃饭。看样子也是国内过来的游客,想来这是一家专门接待旅行团的餐厅。

老板想把大家领到后面的包厢,小王导游忙说:“我们就坐在大厅好了。”

虎永刚有些奇怪,怎么有包厢却不想坐呢?

他一个人转到后面的院子一看,顿时就明白了原因。

那所谓的包厢,实在是惨不忍睹,简陋得不能再简陋!

那就是用毛竹和石棉瓦搭成的一个棚子,然后用竹片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间,看起来就和国内农村的牛棚或者是猪圈差不多。

要不是每个小隔间里摆有简单的餐桌和餐椅,根本就没有人能想到,这居然还是让人吃饭的包厢!

想必是小王导游不止一次的来过,知道这种情况,才不愿到这里就餐。

回到大厅时,十三个游客加上两个导游和一个司机,分坐两桌,等着上菜。

饭菜就是早已准备好的简单团餐,不管盘子大小、数量多少,也给凑了八菜一汤,有鱼有肉、荤素搭配,将就够八个人下饭。

什么菜就不说了,看官们往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普通人家的餐桌上想就是了。

倒是那白米饭值得一提,颗粒又大又长,口感松软香甜,想必李小猫的介绍没掺水:缅甸大米基本上都是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饭一吃完,李小猫片刻也不让休息,马上把大家带到了一个叫做“皇城庄园”的地方。

车门刚一打开,马上就有几个画着花脸、头上顶着托盘、托盘里放着香蕉的缅甸女人,围了上来。

虎永刚以为是卖水果的小贩。因为在刚出关的时候,他就见过几个这样的缅甸妇女,头上顶着一些小商品,往中国那边去售卖。

小王导游却说,她们这些水果不是卖的,而是来和游客们合影,赚一点小钱的。见到有人过来,皇城庄园门口那四个穿着白色制服的缅甸男子,敲起了铜锣、打起了长鼓,表示热烈欢迎。

进去以后,也有人在列队迎接,嘴里还用中文喊着:“欢迎欢迎!”

只见那些人群中,有两个头顶瓦罐的年轻女子;

有两个脖子上套了很多铜圈的长脖女;

(小王导游介绍说,这就是传说中的长颈族了。她们也叫布岛族,是木姐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

这个民族最大的特点就是,女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要戴上这铜圈,10岁开始,每长一岁就加一圈,双腿的膝盖以下也要套上铜圈,让双腿保持又细又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布岛族女子脖子上的铜圈越来越多,重重的铜圈将布岛女的肩骨压下去,使得脖子越来越”修长”。

而脖子的拉长,她们颈椎骨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这铜圈一旦套上,就终生不能取下来。否则她们的脖子就会因为没有依托,无法承受脑袋的重量而折断。

也不知道什么人有这样的怪癖,觉得这样很美。就像过去的中国女人裹小脚一样,都是一种残忍的习俗,受罪的都是女人。

其实这么多重重的铜圈套在脖子上,头永远都是仰着的,看着都难受,也不知道美在何处?

好在当今的缅甸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法令,废除了这样摧残女性健康的习俗,以后可能就看不到了。)

好多脖子上挂着小竹篓的缅甸小孩,只要游客们在他们的竹篓里,留下一两块人民币,他们就会和游客们合影,不仅会很配合的比剪刀手,还会很敬业的用中文大声地喊“茄子”;

还有一胖两瘦三个缅甸人妖站在太阳底下搔首弄姿!

虎永刚看得一阵作呕,差的就把刚吃的饭吐出来。

用宁静的话说,就是泰国的人妖还能看作是人,这缅甸的人妖,真的是妖了!

小王导游说,你们可别小瞧他们(画虎成猫不知道该用“他”还是“她”)三个,他们在这里还是很有名气的呢。木姐像皇城庄园这样的场所有好几处,全靠他们三个串场表演呢。

虎永刚说:“既然有市场,干嘛不去泰国引进一些人妖过来呢?那里的人妖是又漂亮又迷人啊!”

小王导游笑道:“那我就不知道了。”

说着,她招呼那些忙着和缅甸人合影的游客集合,去进行第一个游玩项目:到小剧场看表演。

那小剧场也是真的小,看样子最多也只能容纳五、六十人。

坐的也是国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影剧院里的那种没有靠背的长条木凳。

剧场里没有其他游客,就是他们十三人,坐等专场演出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