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221章 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

房车环游记 第221章 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10 09:58:04 来源:书海阁

车子加满油,人也放了水,那就继续赶路吧。

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在腾冲收费站下了高速。

虎永刚把车在高速路口停下,和宁静一起规划腾冲的游玩行程。

两人各自在手机上查看了一会儿,宁静说:“老公,我想去银杏村看看。”

虎永刚闻言,把地图摊开在方向盘上,看了一下对宁静说:“银杏村有点远,原朗还要过去一段路,几十公里呢,今天可能来不及了,明天再去好不好?”

宁静说:“好。”

虎永刚说:“其实看银杏就是要看它金黄色的树叶,那要在十月、十一月的金秋时节最好,现在这个时候,估计也没什么意思。”

宁静笑道:“我是一个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的人,哪里知道这些?那就不去了吧,听你的安排吧。”

虎永刚说:“我是这样想的,既然是从抗战剧中知道这个地方的,我们就先去来风山下的滇缅抗战纪念馆看看,祭奠一下革命先烈。

现在是三点钟,那边还有个来凤山森林公园,时间来得及,就去转转。

如果你不想爬山,我们就直接回到市区的腾越文化广场。据说那里的风景不错,周边吃的逛的也都有,今天晚上就住在那里了。”

宁静说:“可以。明天怎么安排呢?”

虎永刚说:“明天上午我们去热海景区,下午去和顺古镇,晚上就在那里驻车休息。后面的我还没有考虑。

反正计划没有变化快,咱们就铜匠担子下乡—走到哪里响到哪里吧!”

宁静说:“行。那就走吧。”

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腾冲县城西南的近郊,是为了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殇墓园相邻。

纪念馆不收门票,虎永刚和宁静两人,从那古色古香的大门进入,在宽敞明亮、恢弘大气的门厅稍作停留,就走过一段甬道,首先参观陈列馆,参观了馆内收藏的大量有关滇西抗战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回顾了一下滇西抗战的历程和中国远征军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壮烈事迹。

尔后两人又参观了忠烈祠、纪念塔等,并在烈士墓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据说这里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而且保存完整,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园内有一堵“滇缅抗战壮士墙”,旁边还有一面“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面雕刻了几万名牺牲将士的名字,后面还有几十个外国人的名字。

百家姓中的姓氏,几乎在墙上都能找到。宁静也找到了好几个姓“宁”的,偏偏没有找姓“虎”的。

虎永刚因此有些闷闷不乐,为那场战争中没有自己的先辈而汗颜。

宁静安慰他说:“你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你这个姓氏本来就很少,找不到也很正常。再说了,你母亲的姓氏不是有吗?”

被她这么一说,虎永刚的心情顿时就好了起来。

纪念馆东侧有一座高大警钟亭,每当警钟敲响,就在提醒着人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1944年中国远征军胜利光复腾冲,是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将侵略者赶出国门的战争,对于传承抗战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从纪念馆出来,一看才四点钟,虎永刚看时间还早,就和宁静来到了来凤山。

网上介绍说,来凤山森林公园的主景区是一座呈盾状的火山锥体,形状就像一头大象,传说中有凤凰来此而得名“来凤山”。

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岩浆喷涌、大地隆起的地方,现如今已是古树参天,林深叶茂,鸟飞兽走,景色十分秀丽,腾冲十二景之一的“来凤晴岚”指的就是这里。

冬春季节的清晨或者是夏秋季节的雨后,山间雾气升腾,就像是一条白练缠绕在山腰,有时又像白色丝绸叠为一层,悬挂在山顶,景象更加的旖丽。

山顶的文笔塔,是清朝的道光年间修建的;山腰有来凤寺,也是始建于清代,不仅是腾冲最富盛名的佛教圣地,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白玉祖师殿。

可宁静刚到山下,看到高高的台阶,顿时望而生畏,不想上去了。

虎永刚劝说无果,只好驱车前往市区的腾越文化广场。

车上,宁静忽然说道:“老公,你有没有发现,腾冲这个地方和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不一样?几乎看不到那些少数民族的竹楼、茅草房,也没有佛寺和佛塔,好像是回到了中原地区,儒家的文化气息很浓郁诶。”

虎永刚往路边经过的建筑看看,说道:“刚才只顾了开车,没注意,你这样一说,还真是这样呢。包括刚才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建筑特色也是中原风格。”

宁静点头,又指着一栋小楼说:“你看那个,青瓦白墙的,完全就是徽派的建筑风格,这是为什么啊?”

虎永刚想了想,说道:“可能是因为,腾冲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汉人的军队在这里驻扎,把中原的文化和建筑技术带到了过来。毕竟汉人各方面都要领先于这里的土着少数民族,汉文化渗透到这里也就不奇怪了。”宁静说:“驻军的影响力有那么大吗?”

虎永刚说:“单单是军队肯定不行。不过军队来了,他们要吃饭、穿衣,要住房子,肯定会带很多能工巧匠过来啊,还要有人给他们种粮食,一来二去的,汉人多了,影响就大了啊。

你可别小看军队对一个地方的影响,据说他们不仅能改变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甚至还能改变一个地方的人种呢。”

宁静好奇地问道:“你是说军人和当地老百姓通婚吗?就凭几个军人,就能改变一个地方的血统吗?这不是天下奇谈吗!”

虎永刚笑道:“你不信啊?我给你举个例子吧。你一定听说过‘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吧?”

宁静说:“这我当然知道了,那是一句陕北民谣,说的是陕北榆林米脂县的姑娘都是美女,绥德县的小伙儿个个高大英俊。四大美女的貂蝉就是米脂人。”

虎永刚赞了一句:“不简单啊,这个你也知道!那你知道,陕北那个黄土高原,成天风沙弥漫的,为什么其他地方的人皮肤都很粗糙,唯独只有米脂那个地方出美女呢?”

宁静嘿嘿一笑:“这个我恰巧也在树上看到过。据说米脂原来并不是叫这个名,因为那里出产的小米,营养十分丰富,熬成粥后,上面会漂浮着一层黄黄的油脂,吃起来既香甜又养人,米脂因此而得名,那里的姑娘们经常吃小米,所以就皮肤细腻、美丽动人,这和军队可没有什么关系。”

虎永刚嗤笑一声:“吃小米就会漂亮,这你也信?就算是真的,那陕北其他地方也盛产小米,怎么就不出美女呢?”

宁静说:“那你说,是什么原因呢?”

虎永刚说:“当然是和军队、和战争有关系啦。米脂那里地处西北边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开始,汉人就在那里屯兵垦田。

那些汉人军官带过去很多美女家眷,在那边落地生根,慢慢的米脂的美女才多了起来。

还有一种原因,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像什么突厥、匈奴、鲜卑等等,和汉族人长期融合,使米脂的人种得到优化,所以米脂婆姨就有了异族血统,变得越来越漂亮。

据说哪里的姑娘们都是大大的眼睛,又长又密的睫毛,当地人叫‘毛眼眼’,一看就不是土着居民的血统。所以,那里出美女就是军队的影响,和吃小米根本没有什么关系。”

宁静笑道:“好吧,你说得对!比书上说的还对!”

虎永刚“哈哈”大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吗!”

说话间,那腾月文化广场已近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