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233章 和顺古镇(6)

房车环游记 第233章 和顺古镇(6)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23 16:21:34 来源:书海阁

从弯楼子出来后,虎永刚两人沿着和顺古镇的三合河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就看到街边一栋青瓦青砖平房的山墙上,写着“和顺大马帮博物馆”。

宁静笑着说,这是她见到过的、最低调、最朴素的博物馆了,连门脸也不舍得修得大气一点!

虎永刚说:“马帮是底层的劳苦大众,建成这样,可能更能还原他们的生活吧。”

两人走进馆内才发现,大马帮博物馆并不仅有外面那一栋平房,里面别有洞天。不仅有一个大院子,还另有几排房子。

除了外面的马帮馆,还建有滇商馆、走夷方馆以及皮影馆,共有四个部分。

据介绍,和顺镇被称作是大马帮驮来的翡翠之乡,自古就有着马帮的传统,所以就建了这个大马帮博物馆。

该博物馆是以独到的设计建成的新概念博物馆,展示了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生活场景、滇商的辉煌、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重现了和顺人当年财富与文化积累的过程。

南方丝绸之路有据可查的历史,比北方丝绸之路还长两百多年,早在战国时候这条路就已经开通了。

南方丝绸之路以四川成都为起点,一段经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南华、云南驿到达大理,被称为“五尺道”。

一段从成都经邛崃、雅安、灵关、西昌、姚安至大理,这段被称“灵关道”。

两段路在大理汇合后,一路向西而行,经过保山、腾冲后通往缅甸。

从保山至缅甸这一段,被称为“永昌道”。腾冲是这条路上的重镇,而和顺更是这条路上的一颗明珠。

这条丝绸之路,既是财富之路,也是文化之路、外交之路、宗教之路。

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工具主要是骆驼,而南方丝绸之路的运输方式就是马帮驮运。

两千多年来,行进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马帮,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世界物质与文化的交流,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帮馆内,就是用人和马雕塑的形式,展示着当年的马帮,在首领“马锅头”带领下,跋山涉水地行进在崇山峻岭间的场景。

而滇商馆内,则是用一千多件过去商人们使用过的实物,展示出滇商是中国最早与世界交流的商帮,腾越和顺商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商号远达印度,遍及缅甸及国内主要商埠。

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有一首赞美和顺人的诗这样写道:

“十有**缅经商,

握算持筹最擅长。

富庶更能知礼仪,

南州冠冕古名乡。”

从中可以看出,“亦农亦商亦儒”在和顺早已成为一种传统。

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滇商富裕之后,还能“知礼仪”,还能心系祖国,支持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走夷方馆,主要展示了来自不同国家的精美瓷器、玻璃器皿等生活用品近600件,反映了“走夷方”的和顺人,在异国他乡的奋斗史、创业史。

虎永刚和宁静都不明白,大马帮博物馆里为什么还要设一个皮影馆。

他们都觉得,皮影戏应该是中原地区的文化遗产,不应该在这边陲小镇出现。

所以,两人没有进去看一眼,就走了出来。

宁静说:“老公,我们看了民居,看了图书馆、博物馆,也看了宗祠,了解了这里的人文景观,是不是该看看这里的自然风光了啊?”

话音未落,两人刚好从和顺小巷出来,在和顺小河边另外一个洗衣亭边拐了个弯,视野顿时变得开阔起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湿地,其树木葱郁、水草茂盛、满眼都是绿色。

据说,如果人走进去,很容易陷入其中,因此和顺人形象地称之为陷河。

只见天空蔚蓝,清澈的陷河河水也被映衬出一片湛蓝。

水上白色似海鸥的水鸟展翅翱翔,水面成群的野鸭嬉戏其间,水底的鱼儿也在水草间欢快地穿梭。

正如李根源先生的另一首诗所写:

“远山茫苍苍,

近水河悠扬;

万家坡坨下,

绝胜小苏杭!”

这一派充满了田园野趣的秀美风光,让虎永刚和宁静两人都沉醉其中,就连小嘀嘀也兴奋不已地冲着飞鸟、野鸭“汪汪”直叫,小尾巴差点儿要摇断。

两人沿着河边栈道欣赏湿地迷人的风景,一边消耗着微单的内存,一边悠哉悠哉地往前走。

很快就看到了一座大坝,把陷河与另外一个湖泊隔了开来。

路边指示牌显示,这是一个人工湖泊,因有野鸭栖息而得名“野鸭湖”。

放眼望去,远处三面环山,苍翠欲滴;近处湖堤上古榕树挺拔雄壮,参天蔽日;湖边荷叶田田,湖水平静如镜,清澈透亮;湖面知名不知名的水鸟嬉戏,给祥和的古镇平添了几分灵秀,几分温润。

前行不远,湖边岸上有一半月形的月台,四周有石栏维护,中间有一棵大树,镇上几个老人,悠闲自在地在树荫下休息聊天。这样的月台,和顺古镇有很多处,在镇子的每个巷道口、标志性建筑前,比如寸氏宗祠的前面都有,旨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

月台前的湖中,有一条乱石筑成的堤坝,弯弯曲曲地通向对岸,很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境。

宁静想从上面走向对岸,虎永刚知道嘀嘀胆怯,它的小短腿也无法跨越,弯腰把它抱在了肘弯处,然后跟着宁静,在那些露出水面的石头上,一蹦三回头地到了对岸。

两人穿过了湖边的吊脚楼,上岸走没多远,就看到一座非常漂亮的宅院,中式的大门点缀着西式台阶,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房屋的墙体全部用青砖砌成,墙脚是用“火山石”砌成(当地人称这种墙体为“清水石脚”),不用任何的粘合材料,工艺十分精湛。

大门上方悬挂的“艾思奇纪念馆”匾额,让两人知道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

原来身为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的艾思奇,也是和顺李氏族人,本名李生萱。这所大宅是他的父亲、民国元老李曰垓所建。

说起李曰垓,也是一个风云人物:他是云南辛亥重九起义元老,担任过云南护**都督蔡锷的秘书长;着名的讨伐袁世凯称帝的《讨袁檄文》,就出自他的笔端,因此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天南一支笔”;后来曾经担任“滇西第一殖边督办”,任职期间政绩斐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着有诗文传世。

两人踏上门前高高的台阶,发现里面由客堂、居室、书房、庭院组成,有点北京四合院的味道,却又比北方四合院多出几分江南庭院的绮丽、温润和俊秀。

宁静看着院子中央,手握书卷、两眼凝视远方做沉思状的艾思奇雕像,忽然说道:“这就是那位被伟人称赞为‘学者、战士、真诚的人’的人吗?”

虎永刚摇摇头说:“我也只是听说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个哲学家,并没有见过他的照片,所以不知道他长的什么样。”

宁静说:“我们都不熟悉,看了这个院子就行了吧?太阳也快下山了,就不进去仔细参观了,往回走吧。”

虎永刚当然不会反对。

出了大门,宁静忽然来了一句:“现在也真是,只要有一点点名气的人,就要给他建纪念馆了。”

虎永刚笑道:“这个人毕竟是和顺名人,一代宗师,又对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给他建个纪念馆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像有些地方政府,居然要给那些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建什么纪念馆,那就真是匪夷所思了!”

宁静惊讶地说道:“这怎么可能?不是笑话吗?”

虎永刚正色说道:“你别不信,现在各地旅游大开发,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会发生。

我只和你说一件讽刺意义的事情:

前几年,居然有三个地方的部门,同时想开发‘西门文化’的新文化产业!”

宁静有些疑惑地问道:“这个西门是何方神圣?”

虎永刚笑道:“你做梦也想不到,这位西门,竟然就是那位文学作品中臭名昭着的西门大官人!”

宁静笑道:“哈哈。原来是西门庆啊?那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吗?”

虎永刚说:“讽刺的意味就在这里!这个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的人,居然那三个地方都说他们那里是‘西门庆故里’,并且想以此为噱头,大搞特搞旅游业。

那三地的有关部门,纷纷举起招牌,明争暗斗,各自申报自己的项目:

据说,一个地方的项目是要建设‘水浒传?金瓶梅文化旅游区’,复原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幽会地点;

另一个地方则提出,打造"西门庆主题旅游项目”,重修王婆茶馆、武大郎炊饼铺等;

而还有一个地方则声称,将投资2000万元开发‘西门庆故里’!

你说说,西门庆这样一个传统文学名着中的大淫贼、大恶霸、大奸商,居然摇身一变,华丽转身成为当地政府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宁静感叹道:“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时代,真是什么妖魔鬼怪都有啊!”

虎永刚也叹息一声,如果一切只要钱,那我们的脸还要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