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243章 怒江的过江溜索

房车环游记 第243章 怒江的过江溜索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23 16:21:34 来源:书海阁

虎永刚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上了车就不再想车下事:管它什么塔黄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难得一见,那不该属于我!

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他也把房车开下了高黎贡山。

让他有些意外的是,下了山的道路并不是想象中的219国道,而是316省道;

也没有到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六库镇,而是到了一个叫做“新村”的小村庄,位于六库镇北边十几公里。

这个新村真的是全新,所有建筑都是同一风格的二层小楼。

下去问路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怒江上要建六库水电站,原来的小沙坝村要被整体淹没,政府部门就统一新建了这个村落,让所有的村民都移民搬迁过来的。

这个村里没有寺庙,却建有基督教堂,这让虎永刚和宁静两人都很惊讶。

一路走来,他们见到的少数民族基本都是信仰佛教,村寨里也几乎都建有佛寺,唯独这个傈僳族人聚居的新村,却是大多数信奉基督教。

这不由得不让他们两人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问明情况后,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不往南走进六库镇了,继续向北走,天黑之前赶到鲁掌镇,就在那里驻车休息,然后明天早上去片马口岸看看。

这里过怒江的大桥名为“向阳桥”,很有时代印记。桥名下写的“1970年元旦”,不知道是不是它建成通车的日期;

桥柱顶端横梁上,依稀可见当年“**万岁”的标语;桥柱两边各写一句伟人的诗词: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桥是铁索吊桥,桥面很窄,只能允许单次一辆车通行。

即便如此,虎永刚把车开上去后,吊桥还是有了摇晃的感觉,这就让宁静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

虎永刚安慰他说:“你不要担心,那个时候的人还没有学会偷工减料,建造的工程质量都是很好的。”

宁静依然不放心:“万一断了呢?”

虎永刚笑道:“不要怕!桥断了老公陪你一起掉下去!”

为了缓解宁静紧张的心情,他讲了一个有关桥梁的笑话:“你知道吗?汶川地震过后不久,四川简阳的沱江大桥,被专家鉴定为危桥,必须马上拆除!

于是,在专家们精心检测下,准备用760斤炸药,分几百个炸点把那座桥爆破拆除。

没想到,那座1967年修建的桥,质量之好完全出乎专家们的预料,‘轰隆隆’一阵爆炸声过后,待烟尘散尽,专家们发现,原以为可以被炸毁几次的沱江大桥,却依然纹丝不动地屹立在江中!

被眼前现实打了脸的专家们,又第二次埋下炸药。但坚强的沱江大桥,即便身上已经是千疮百孔,依旧没有倒下!

只是经过了两次巨大的爆炸,异常坚固的沱江大桥变成了真正的危桥,原本它还可以继续屹立在沱江之上,继续为人们造福,却因为专家的破嘴,不得不接受被彻底炸毁的命运!”

笑话没讲完,车已安全地开到了对岸。宁静也轻松地笑道:“那桥自己也没想到吧,躲过了地震、扛住了炸药,最终还是没能逃过专家的破嘴!”

车子沿着S316省道一路北行。

说是向北,也不过是大方向朝北。这条路一边是高黎贡山的余脉,一边是汹涌澎湃的怒江,时而翻高落低地盘山,时而又绕着江边蜿蜒前行。

走了不到一公里,宁静忽然惊讶地叫道:“老公,你快看!那里有两个人在钢索上过江!”

虎永刚侧头一看,怒江之上横拉着一根钢索,上面挂着一个滑轮,两个小伙子坐在滑轮下的带子上,正从江的对岸往这边滑来。

他不以为然地说道:“不要大惊小怪。我们这一段沿着怒江边走,你会经常看到这种傈僳族人发明的过江方式的。”

宁静又好奇地问道:“我看对岸的固定点高,他们可以滑过来,但是怎么滑回去呢?”

还没等虎永刚回答呢,不远处又有一根过江钢索,这回是这边高,那边低,一男一女、一前一后往对岸滑去。

宁静看着就心生怯意,有些担心地说:“这好危险啊!一不小心掉下去,那就是九死一生吧?他们就不能从有桥的地方过来吗?”

虎永刚说:“古时候要想在这么宽的江面上修桥,比登天还难。所以,以前这怒江上是没有桥的,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过江。”

宁静又问道:“我觉得这钢索拉过去也不容易吧?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有,最早他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个法子的呢?”

虎永刚有些显摆地说道:“嘿嘿,有关这个问题,我以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过。

电视上不仅仅那些男女老少,轻松自如地在江面上滑过来、飞过去,而且他们还可以带着小孩、背着猪羊一起从天而降呢。

你听我慢慢和你说啊,关于这个过江溜索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的傈僳族恋人,分别居住在这怒江的两岸。这江宽水急的,这对恋人无法相会,只能隔江而望,对对山歌以诉相思之苦。

有一天,大雨刚停下来,这两人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江边,对起了山歌。

就在这时,一道彩虹横跨在怒江的两岸。两人受到了启发,就在怒江上拉起了第一条过江溜索。

后来,这种便捷的过江方法,就流传开来,被怒江两岸的人们广泛运用。”

宁静说:“这虽然是个传说,也不算神乎其神,倒有几分的可信度。不过你还没回答我第一个问题,这钢索是怎么拉过去的呢?”

虎永刚说:“你别着急吗,我正要说到这个问题呢。

古时候是没有钢索的,所以那时候用的是山上藤条做的溜索。

架设的时候,怒江两岸各选一个力气大的人,先用钓鱼杆的线一端拴一个石子,两岸的人同时对甩。

经过多次对甩,等两个石子在江心缠绕在一起时,便由溜索所在的对岸,慢慢地把鱼线拉过去。

而后那边就把鱼线绑上粗一点的麻绳,由溜索所在的这一边拉过来。

这时,这方将溜索的一头固定在立好的溜桩或江边的大树上,另一头绑在麻绳上拉到对岸。

两岸都把溜索固定好以后,再用木棍做成绞盘,把溜索绞紧,就算大功告成了。”

宁静赞叹道:“古人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虎永刚接着又说道:“为了去了对岸,还能够溜回来,这溜索一般都是要架设两根,倾斜方向相反,来回就很方便了。

不过,这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藤条做的溜索很容易磨损,所以过一段时间,短则二、三个月,长也不能超过一年,这溜索就得更换一次。

到了现在,虽然横架在怒江上的桥越来越多,但因为山高路远,过桥要绕行很远,这过江溜索仍然是两岸傈僳族人的最爱。

只不过溜索已经由过去的藤条变成了现在的钢缆,溜板也被滑轮所取代,溜索变得越来越安全了。

我看电视上说,有的地方已经把这个溜索开发成旅游娱乐项目,让远道而来的游人,也可以亲身感受一下这凌空飞渡的心惊肉跳!”

宁静拍拍胸口,说道:“我看着就害怕!不要钱,我也不敢体验!”

虎永刚笑着附和道:“我也不敢!”

又走了不到两公里,来到一个三岔路口。路牌指示往北就是原来的228省道升级的219国道了,通往福贡;

往西则是316省道,通往他要前往的鲁掌镇、片马方向。

他看着往北219国道前方,突然来了一句:“咦,这什么意思?好奇怪啊!”

宁静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