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364章 三十里营房·柯尔克孜族人

房车环游记 第364章 三十里营房·柯尔克孜族人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41 来源:书海阁

饭店的帅哥老板,是柯尔克孜族人。

这是虎永刚和宁静两人之前没有遇到过的少数民族,所以两人都十分好奇。

帅哥老板很随和、很健谈、也很幽默,虽然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有问必答。

“柯尔克孜”是他们这个民族的自称,当然,也是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

不过国外同根同源的民族,被汉语翻译称作“吉尔吉斯”。

关于“柯尔克孜”含义,他们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一种说法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个百户””,也就是四十个部落;

另一种说法是“山里的游牧人”,或者“山中的乌古斯人”、“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等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柯尔”是“四十”,“克孜”是“姑娘”,“柯尔克孜”就是“四十个姑娘”的意思。

虎永刚问他,柯尔克孜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帅哥老板说:“应该有两千多年了,具体的不是很清楚。”

虎永刚又问他,“这里距离西藏很近,你们是不是也信奉藏传佛教?”

说着,给他发了一根华子。

帅哥老板没有接,摇摇头说道:“你这个不够劲!”

他自己从柜台里拿出一小布袋烟叶,还问虎永刚要不要卷一根抽。

虎永刚知道那是新疆特产莫合烟,不过没有抽过,所以很好奇地学着帅哥老板的样子,拿了一张二指宽、两寸多长的卷烟纸,卷上一小撮烟粒,用口水封住,点着便抽起来。

帅哥老板深吸一口,连吐了几个烟圈,这才开始讲起了他们的信仰问题。

柯尔克孜族最早信仰的是萨满教。

柯尔克孜先民认为萨满是神的使者,也就是人与神沟通的使者。

他们认为萨满不仅可以预知吉凶祸福,而且可以给人指点迷津,消除灾祸。

在古代柯尔克孜人的心目中,萨满具有支配世间万物、呼风唤雨、能施展法力、改变世间一切的能力,萨满的话即是神的旨意。

现在的柯尔克孜族人称“萨满”为“巴克西”。巴克西的主要活动是主持祭天、祈福、祛灾、治病、求子、祈雨等萨满教仪式。

新疆塔城市、额敏县的柯尔克孜族人,受蒙古族的影响,大部分信奉藏传佛教。

不过,柯尔克孜族人称喇嘛庙为“库日也”。

他们在认门、婚礼、认亲等大小仪式中,都要请喇嘛念经,祭天拜佛;

葬礼、七天祭和四十天祭,都要宰牲举行仪式,请喇嘛念经祈祷。

他们这里的柯尔克孜人信仰伊斯兰教,不过又带有原始宗教信仰“库特”的残余。

库特,在柯尔克孜语中是“幻想中的吉祥物”的意思。

柯尔克孜人认为,库特能带来如意吉祥,但只有胸怀坦荡、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得到它。

“加达塔什”是柯尔克孜族求雨用的祭器,人们认为它具有魔力,可以求得雨水,一旦久旱不雨,有些人便手拿求雨石求雨。

祈雨仪式简单,就是将魔石放入水碗之中,搅动碗中的水,就可以求雨了。

到了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了新疆。

喀喇汗朝的统治者信奉伊斯兰教后,发动圣战,强制所有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迁居天山南部的部分柯尔克孜人,改信了伊斯兰教。

以后陆续迁入天山、中亚各地的柯尔克孜人也信仰了该教。

到18世纪,柯尔克孜族大都信仰了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教法以及婚姻、丧葬等制度,完全渗透到了柯尔克孜族的思想、文化、道德、生活等各个领域,尤其对其语言文字、文学、教育、艺术、建筑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影响较大。

宁静看到美丽的老板娘身上,挂了一个精致的三角形小布包,很是喜欢,就问她是不是香囊,哪里有得卖。

老板娘微笑着说,这不是香囊,也没有卖的。这是他们柯尔克孜族人的护身符,里面装的是圣哲书写的经文和咒语,可以消灾避邪,必须随身携带,精心爱护。

虎永刚继续问,柯尔克孜族是不是游牧民族。

帅哥老板说,以前的柯尔克孜族人都是游牧民族,但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定居,不过他们的房屋建筑,还保留了部分游牧民族的传统特点。

而且居住在农区和牧区的住宅,也稍有区别:

农区村落的建筑,都是庭院式住宅,砖木结构的平顶屋较多;

牧区的柯尔克孜人喜欢用白毡盖毡房,称之为“勃孜吾依”,这与他们崇尚白色有关。

牧民夏天大多住在气候凉爽的高山地带的河流附近,称“夏窝子”;冬季多住在气候温暖的山谷地带,称为“冬窝子”。

宁静对他们的婚俗很感兴趣,帅哥老板自然不会拒绝,惬意地抽着莫合烟,娓娓道来。

柯尔克孜族实行的是外婚制,习惯上一般直系七代和旁系五代的亲属之间不能通婚,与其他氏族、部落或民族的孩子和同吃母奶长大的男女,也不能通婚。所以,男女双方在谈婚论嫁之前,要非常细致地了解对方的情况。

柯尔克孜族的订婚仪式比较隆重,一般是在女方家举行。

男方会组织“相亲团”,牵上一只活羊,带上衣服、首饰等,其中必须要带一对耳环作为订亲信物。

相亲时,未来的婆婆或姑姑、姨姨上前吻姑娘的前额,庄重地给她戴上耳环,这就意味着姑娘已是自己家里的人了。

同时还要给姑娘梳“订亲头”,并把带去的金银首饰等以及衣服、鞋帽统统给姑娘穿戴上,在给姑娘打扮时还要唱“订亲歌”。

在举行订婚宴时,“相亲团”所带的礼品,按亲疏和辈份送给姑娘家的亲戚,双方会协商迎娶日期及其他相关事宜。

在举行婚礼的前一年或半年(一般是定亲仪式后),要举行认婚仪式,双方父母不参加。

在举行认婚仪式时,新郎在自家嫂子和一群伴郎的陪同下,携带聘礼到女方家去。

新郎到了距离女方家约一公里处,派代表到女方家请求认婚。

新娘马上在一群伴娘和嫂子的陪同下,前去迎接。

根据柯尔克孜族的习惯,定亲和认婚仪式以后,双方不能违背婚约,尤其是女方不能随意毁约。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仪式也是在女方家举行。

第一天,新郎的父母和亲戚朋友陪同新郎来到新娘家。

来的时候,要带一只活羊,还要赶一些牲畜和带些其他礼品。

女方把男方来客招待一番之后,要举行一种“恰西洛恰西德”仪式,即把包尔萨克(油炸菱形饼)、奶疙瘩、方块糖、水果糖等用口袋装起来,用木杆顶到毡房天窗上,让其自然散开,食品落地,让小孩子抢着吃。

这种仪式表示婚礼正式开始。

第二天,正式举行“尼卡”仪式,新郎和新娘来到村长老及阿訇面前,由阿訇念“尼卡罕”(结婚证词),吃泡了盐水的馕或油疙瘩,表示双方终生将同甘共苦。

仪式结束后,一般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娱乐活动,包括跳舞、对歌、赛诗等。

第三天,新郎把新娘带回自己的新房,新娘要和家人哭别。女方要为女儿准备衣物、被褥和其他生活用品作为嫁妆。

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至此,我们也该走了!”虎永刚笑道。

帅哥老板送出店外,得知他们要去寻找房车的驻车地点,就善意地提醒他们,进入新疆以后,最好还是不要住在车里。

这三十里营房的驻军多,还没有关系。

虎永刚问其原因,帅哥老板笑而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