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房车环游记 > 第384章 喀什大巴扎·香妃墓

房车环游记 第384章 喀什大巴扎·香妃墓

作者:画虎成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41 来源:书海阁

从高台民居转了一圈出来,虎永刚看看时间已到7点,就准备带大家去找地方吃饭。

那几人都说现在还早,而且在喀什古城里的小吃太多,吃得太饱,还是晚一点再吃。

确实,喀什夏季的晚上七点,一点也不晚,太阳依然当空照。

虎永刚问他们想去哪里玩。

宁静和刘太早就商量好了,要去逛一下喀什大巴扎。

那就去吧,反正又不远。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因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当地人又称之为“东门大巴扎”。

这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里面有柴草巴扎、地毯巴扎、布匹巴扎、牲畜巴扎、生产资料巴扎、小刀巴扎、以及干果巴扎等21个专业市场,5000多个摊位,有近万种商品,每天人流量达10余万,可以说这里是体现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

闻名遐迩的喀什大巴扎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它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传统贸易市场,古代就有“亚洲最大集市”之称。

那是因为喀什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商品集散地。

当年由长安出发的商旅,无论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汇合。

早在公元前12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来到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疏勒国,也就是现在的喀什市,曾对喀什有过这样的描述:

疏勒城居然同中原的城镇一样,有很像样的街道和市场店铺。城里城外,车水马龙,驼队马帮,熙来攘往,行商坐贾,比比皆是,杂货纷呈,琳琅满目。更有趣的是市场上人们的服饰一个个绚丽多姿,所操各种语言,闻所未闻,已经是一个繁华的贸易市集。

此外,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喀什与周边各国国际贸易历史由来已久,交往日益频繁。

在喀什大巴扎里,巴基斯坦的工艺品,土耳其的丝巾,吉尔吉斯的望远镜,沙特的干果都可以买的到。

据说在九十年代初,在大巴扎里还专门设有吉尔吉斯易货贸易市场。

只不过在1992年以前,喀什大巴扎只有在星期天营业,所以被称为“星期天大巴扎”。

实际上,这个巴扎每天都在营业,但只有在星期天,才最能让人感受到巴扎的热闹劲和空前的规模。

因此,这个大巴扎又有“中亚物资博览会”的美誉。

虎永刚走到大巴扎里面,就觉得这个赞誉名副其实。

除了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商品之外,他还感觉到了维吾尔族人的幽默。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的葡萄干,维吾尔族人标注的规格不是大小,而是“葡萄干的儿子”、“葡萄干的爷爷”这一类,最大的居然是“葡萄干的爷爷的爷爷”。

男人是真心不能理解女人逛街的劲头。

虎永刚和刘伟民两个人转了一会儿,就累得不行了;而宁静她们两大一小逛完了布匹逛丝巾、逛完了地毯看服装,好像有用不完的力气。

问她们有没有想买的,统一回复:看了才知道啊。

而虎永刚则是知道了才去看。

这也许是男女不一样的消费理念吧?

等她们逛得尽兴了,已是九点。按照当地人的指点,他们去了喀什最老牌的团结路美食街,满足了刘伟民羊肉串配大乌苏的要求。

这条美食街的好吃的,比古城汗巴扎只多不少,除了当地维吾尔特色的麻辣羊蹄羊肉、椒麻鸡、鸽子汤等等之外,还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美味,比如烤鱿鱼、烤鸡腿鸭腿、炒田螺、冒菜等等,价格还更亲民。

吃完了,女人们不知道怎么还有力气,还要去逛了附近的长安不夜城才回酒店睡觉。

第二天早上,吃早餐的时候,虎永刚问刘伟民,有没有做攻略,想怎么玩。

刘伟民大笑,“有你猫哥在,还需要我做攻略吗?”

“我们是从来都不做攻略的哦,随意玩的。”虎永刚说。

刘伟民说,那就随意好了。反正这半个月都交给你了。

虎永刚的意思,喀什这里再去看一下“香妃墓”,然后就离开去红其拉甫了。

“香妃墓”坐落于喀什市东北郊5公里的浩罕乡艾孜热特村,因“香妃”而得名。

“香妃”本名买木热?艾孜姆,维吾尔族人,出身于回部台吉和扎赉(阿里和卓)之家,为辅国公图尔都(哈山和卓)之妹,因体有异香而被誉为“伊帕尔罕”(香姑娘)。

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不仅精通汉语、蒙语、维吾尔语和满语,还能歌善舞。

她举世无双的美貌、优秀才华和独特魅力,让乾隆皇帝为之倾倒,封她为贵人、容嫔、容妃,还允许她在宫中穿着民族服饰。

“香妃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0年左右,第一代墓主人是伊斯兰着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其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并成为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的着名大师。

阿帕克霍加死后也葬于此地,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这座陵墓后来被称为“阿帕克霍加墓”。

而“香妃”在北京抑郁而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带领乾隆皇帝派的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组成的送葬队伍,抬着香妃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

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

“香妃”葬于“阿帕克霍加墓”内之后,这座陵墓也被称为“香妃墓”。

然而,据考证,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她确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的裕妃园寝。

传说香妃的兄长用了三年半时间,从北京带回香妃的遗物,葬在陵殿的东北角,所以喀什“香妃墓”内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

虎永刚他们到的时候,就只能看到“香妃墓”,其它区域都被封闭,据说是在打造一个以“香妃”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眼前的“香妃墓”,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高40米,由门楼、小清真寺、大清真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

穹窿形的圆顶上,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塔楼。

塔楼之巅,又有一镀金新月,金光闪闪,庄严肃穆。

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墓冢。

香妃的墓冢设在平台的东北角,墓冢前用维吾尔文、汉文写着她的名字。

墓冢都用蓝色玻璃砖包砌,上面再覆盖各种图案的花布,既表示对死者的尊敬,又有保护墓冢的作用。

陵墓左边,建有大小两座精致的伊斯兰教清真寺。

陵墓后面,还有一大片坟墓,十分壮观。

虎永刚却有一种莫名的滑稽之感,真正的香妃并不葬于此,这里却要打造一个“香妃文化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