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踏准风口成巨富 > 第1107章 软银公司送宝来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107章 软银公司送宝来

作者:风起云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51 来源:书海阁

96年,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年份。可以说这一年,整个世界都是在纷争中度过的。从3月份开始,华国也被拉进入到一场严重的对峙中。

国际形势,可以说很是严峻。李舜自然也就不会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四处溜达。因此,很是罕见的做了一个好学生。收购国外那些唱片公司网络版权的事,李舜也就交给了郑东瀚的公司。

和各家唱片公司磋商、打交道的人选,没有比老郑这个人选更适合的了。他一直在音乐圈厮混,对这一行的规则和人脉非常熟悉。

再加上他,明面上还是飞利浦旗下宝丽银的负责人。在圈子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作为行内人的郑东瀚出面,其他唱片公司多少会给他一些面子,愿意与他进行谈判和合作。

然而,尽管如此,老郑内心依然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全球范围内存在着众多的唱片公司,要想全部买下他们的版权,即使每个版权的单价不高,但总体相加起来,也是一笔惊人的金额。

而且,老郑深知自己和天娱合伙的公司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承担这样庞大的费用。即便拥有这笔资金,如果购买大量歌曲的网络版权后,无法实现有效的商业变现,那么所有的投入都将成为巨大的亏损。

面对这样的压力和风险,老郑不禁感到忧心忡忡。李舜手上可没有什么,熟悉唱片业的专业人士。哪怕是周大卫在国内还能混混,真去了国外还是差点意思的。

于是李舜只能好说歹说,连续给郑东瀚画了好几通的大饼后,终于把他给请出山了。当然为了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李舜只能无奈的拆借了1000万美金给他。

这天李舜正在上课,却意外接到了梁淑怡给他打来的电话。一般,梁淑怡是不会在自己上课时间打来电话的。李舜也没敢耽搁,悄悄的出门接了她的电话。

原来,她是陪着软银公司的人过来找自己的。既然是软银公司发人想要找自己,李舜也就溜出学校和几人见了面。软银公司找自己,其实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

按照自己和孙正一的约定:自己帮软银策划两个网站,他们负责送自己一个位于青森的度假村。软银公司的人,通过当地的中介,找到两家符合李舜要求的度假村。

这次他们过来,就是带着两家度假村的资料来让李舜甄选的。对于位于青森的度假村,李舜还是很看重的。因为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岛国旅游将是国内一些不差钱人士的选择。

而青森作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特别是这里,可是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顶级鲍鱼。相信有这个噱头,肯定能吸引国内外的一些老饕的到来。

因此,提前布局并拥有一家优质的度假村,可以说是非常有远见的投资决策。这样一来,当旅游热潮真正到来时,自己手上的这家度假村就能够占据有利位置,迎接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大量游客的到来,必然会带来消费需求。这些游客需要住宿、饮食和购物等服务,而这些都是商机所在。如果能把这些生意都揽下来,就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相比之下,如果这些游客去了其他地方消费,那么这些钱就白白流失了,所以说,这些钱还是自己赚更划算。

这两处的度假村,占地面积可不小。都位于海边,周围的环境非常优越,地理位置极佳。从房间里就能眺望,一望无垠的大海。青森的维度和京城差不多,可海洋性气候让青森的气候更适宜人居住。

要是夏天过来,倒是不失为是一处不错的避暑胜地。想想在这里,吹着清凉的海风。看着海中各种船只的忙碌,吃着小烧烤喝着小啤酒,人生的快乐也不过如此。

而且这两处假村,周边的环境都保持的很不错。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植被,各种嶙峋的山石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也让李舜很是着迷。

看着两处的资料,李舜也陷入到深深的选择困难症之中。最后还是在梁淑怡的提醒下,李舜艰难的选了那处离集镇近一点的度假村。

后面关于度假村过户的事,自然是由梁淑怡亲自带人操办。原以为今天的事算谈完了,结果软银的人继续拿出一些资料递给了李舜。

李舜拿起来看了下,也是大喜过望。这些居然是,有关二维码的一些技术资料。吩咐梁淑怡一会给软银转10万美金,李舜迫不及待的开始研究起来。

现在的二维码技术,已经和后世成熟时期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岛国电装,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技术研发。而这款二维码,差不多也已经是一款成熟产品了。

没多做考虑,李舜直接把二维码的资料递给了梁淑怡。很是郑重的吩咐起来:“淑仪,这项技术,你先以港岛久益公司的名义在全球申请专利。”

对于李舜的这个操作,梁淑怡倒是没有任何的惊奇。对于李舜这种收购别人的技术,然后自己申请专利的老六行为,梁淑怡可是习以为常了。

记得92年的时候,李舜就收购了万燕的vcd整机专利技术。结果,这笔投资让久益大发其财。光是每年国内收取每台VCD10元专利授权的事不说,还凭借这项专利技术进入了DVD标准联盟。

去年国内各大厂家,VCD的生产量是300多万台。光是这些大厂,久益就收取了差不多3000多万的专利授权。年产300万台,这还不是国内生产的极限。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内VCD行业就陷入到硝烟笼罩的VCD广告大战中。先是名不见经传的爱多,率先走进中枢电视台。凭借房龙那一阵狂吼的“好功夫”,使之从杂牌机的丛林中脱颖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