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踏准风口成巨富 > 第1365章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365章 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作者:风起云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0:48:51 来源:书海阁

可以说,黄海涛反映的问题很尖锐,也很是触目惊心。这个已经不是,高校普遍存在的学术不端的问题。里面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涉嫌职务犯罪了。

这下从中枢到教育部再到市教委,都是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一所顶级的高等学府的背后,居然会如此的不堪。自然上头的态度肯定是震怒,相应的工作组也已经派了下来。

现在最郁闷的,就要数市教委了。要知道他们的级别,根本就没有查处高校违纪违法的权限。再加上很多高校,都是自成一体。自然,也就没有谁把市教委当回事。

现在,上头的压力已经全都给到了市教委的头上。可偏偏市里,对学校发生的事根本就没法掌握。再加上,学校对举报人的情况也是闪烁其词。也就造成了市教委直到现在,对学校的情况也是在雾里看花。

只是这个天被人捅开了,肯定就需要有人来善后。而想要解决善后的问题,首先就是弄清举报人举报的目的。自然毛小冰所在的高教处,也就临危受命。

被上级责成,尽快调查出举报人的具体情况。高教处想弄明白这个举报人的情况,也是千难万难。现在,没法联系上举报人。去学校询问举报人的情况,得到的也是校方的一面之词。

这下,毛小冰等这些具体的办事人员,就有点束手无策了。眼看着距离上级给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毛小冰只能死马当活马医,询问起李舜这个震旦的学生。

毛小冰所带来的这条消息,其震撼程度简直超乎想象!两世人生的李舜,自然清楚一些高等学府背后的龌龊。别看很多高校一直自我标榜为纯粹的知识净土。

但实际上,肯定是没有他们说的那样洁白无瑕、一尘不染。学校内的那些腌臜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而那些表面看很是伟光正的专家教授,在他们虚伪的外衣下,可是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丑恶勾当。

可以说后世的高校,就是一个名利场,是一个大染缸。可让李舜万万没想到是,现在只不过才九十年代,高校的道德滑坡已经就这么严重。

现在就连自己所在的,国内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居然也已经深陷泥潭之中。而且听毛小冰话里的意思,黄海涛反映的问题应该可信度还不低。

听完毛小冰的叙述,李舜有点好奇的问道:“毛阿姨,那个黄海涛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派人核实过了没有?”

“嗯。”毛小冰略显尴尬的笑了笑,这才说道:“问题,要一个个解决。调查学校里出现的问题,不归我们市教委管。我们市教委接到的任务,就是先了解举报人的情况。

只有清楚他举报的动机,上面才能决定,是否启动整个案件的调查程序。”

毛小冰的回答,都把李舜给整无语了。他也只能半开玩笑的打趣道:’毛阿姨,你们的上级部门,倒是很懂国内的处世之道。解决不了问题,就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咯咯,你这小孩尽乱说。”毛小冰跟李舜的关系很是熟悉,自然也就把他的话当玩笑不会太较真。反而继续问道:”舜舜,你把你知道的,关于黄海涛的情况都跟我说下。“

看来,今天不说是不行了。李舜只能摇着头,把他知道的关于黄海涛的情况,都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当然李舜也不是喜欢落井下石的人,更不会乱嚼舌根。

他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事说了一下。至于其他有臆想成分的猜测,自然是一个字都没有提。这点说话的分寸,李舜还是把握的很好的。

”也就是说,这个黄海涛,是因为迟迟没有得到正式编制,导致心存不满。这次学校直接解除聘用,导致他开始报复性举报的?“毛小冰简单的把李舜的介绍,做了一个总结。

李舜仔细听了下,没发现毛小冰的总结里有什么问题,这才确定的嗯了一声。只是这个事,为什么调查组不去询问当事人,这个也是李舜疑惑的原因。

把心中疑问一说,电话那头的毛小冰也是一声长叹:“要能找的到他的人,我们也何必舍近求远呢?关键是,找不到他这个人。

我们请有关部门帮着查过,那个黄海涛年初就办理了赴国外考察的商务签证。那些举报材料,也是他在机场寄出的。关键他在举报信里说,这个事不差处,他会一直发举报信。

这个,毕竟事关国内顶尖高校的声誉。有关部门就是想查处,也只能是不公开的处理。而他现在这样的态度,就让大家的工作很难做了。”

这下李舜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毛小冰他们会找自己了解情况的原因了。感情是黄海涛走之前,玩了一把大的。直接把各方都顶到风口浪尖,他自己则玩起了失踪。

检举的这个事弄到最后,肯定是一地鸡毛。李舜好奇心再大,也不敢再继续询问这个事的其他内情。随便学校里怎么乱,也跟自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结束了和毛小冰的通话后,李舜也就不打算再继续关注这个事。最近新闻里,都是关于东南亚经济吃紧的消息。给人的感觉,那只是东南亚国家出现的问题。

所以亚洲的其他国家还是很乐观的,民众之间也是舞照跳,酒照喝,丝毫没有察觉到全亚洲的金融危机即将来到。甚至连寒国企业中排第8位的起亚集团,宣布破产也没有引起太多人的警觉。

其实,寒国今年的经济表现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从1994年到1996年期间,寒国的对外负债已经达到了恐怖的450亿美元。

而且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寒国的海外市场,开始不断被生产成本更低的华国和东南亚国家蚕食。而寒国原本优势产业的出口,也开始受挫。

产品的售价,开始持续性下跌。这也就导致国际收支的支出大于收入,逆差一度达到200多亿美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