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踏准风口成巨富 > 第1532章 岛国经济的昏招

踏准风口成巨富 第1532章 岛国经济的昏招

作者:风起云淡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3-24 14:44:22 来源:书海阁

左冷月所说的情况,李舜也是有所了解的。说到底,这个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阳谋。1997年底,寒国即将债务违约,也可以说寒国即将国家破产。

经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艰苦谈判,寒国政府无奈的同意了,代表欧美资本家利益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苛刻条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同意,分批贷款570亿美元给寒国偿还外债。

与IMF签订的条款中,就有一条是对寒国经济敲骨洗髓的条款。就是允许外资持有寒国上市公司的股份,从26%扩大到了50%。别看条款规定有一半的股份将拱手相让, 其实已经是寒国民众努力的结果。

原计划,欧美资本是希望能最高持有寒国上市公司51%股份。这样的话,国外资本就可以控制韩国公司。别看50%与51%的股权看似差距只有1%,但在话语权上却是天壤之别。

占股51%的股东,通常会被认为对公司拥有了相对控制权。而相对控制权,其实已经代表了掌控了公司大部分的权力。

首先,相对控股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上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样就可以对某些决议,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在相对控股模式下,公司股权相对分散,有助于形成权力平衡。

面对国外资本打的如意算盘,寒国民众自然不愿意乖乖就范。于是,大批民众开始集体走上街头抗议。他们纷纷表示:宁愿与阿根廷一样的破产,也不会同意让外资持有51%股份,从而控股韩国企业。

迫于社会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只能乖乖让了这1%的股份,变相的放弃了相对控股权。虽然IMF,并没有达成自己的最终目的。,但还是为国际资本大举进入寒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现在寒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已经跌入到了谷底。也是众多外国资本进入寒国股市,分一杯羹的最佳时期。于是华尔街的那些资本家们,开始大举涌入到了寒国。

他们玩的,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套路。就是借着寒元急剧贬值的档口,动用大批的外汇兑换寒元。然后就可以很轻松的买入寒国的上市公司股票,做起寒国若干支柱性企业的股东。

很多时候,国际资本之间的消息都是共通的。左冷月也收到了其他资本,关于共同入股寒国几大企业的一致行动的邀请。

对于这个邀请,左冷月也很心动。研究了那几家企业的资料后,觉得未来还是有很大的成长空间。于是也就向李舜提出来改变策略的想法。

李舜自然知道,左冷月意图染指的像三兴等几家企业,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也知道,当前是入股这几家企业的最佳机会。但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持股这几家企业的打算。

这其中的缘由其实并不复杂,当务之急就是要将所有的资源都汇聚起来,全力以赴地去应对那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如果一切没有出现意外的话,八月份,那场惊心动魄的港岛金融保卫战便会如预期打响。

值得一提的是,八月二十八日这个日子意义非凡。因为它不仅是港岛股市八月份恒生期货指数的结算之日,更是这场金融领域大决战真正吹响号角的起始时刻。

对于李舜而言,能够亲身参与到这样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重大事件之中。并为国家挺身而出、奋勇作战,一直以来都是他内心深处最为强烈的渴望和梦想。

寒国的经济已经崩溃成这样,与之有深关联的岛国经济,同样也不容乐观。金融危机还没有正式爆发之前,岛国大藏省居然判断称:岛国目前已走出经济不景气的谷底,着手重建财政已是刻不容缓的事。

基于这种错误的判断,岛国政府大幅度提高了消费税、增加了社会保险费、终止了特别所得税减免并削减政府的各项开支。

这一系列的财政紧缩政策,特别是增加消费税的政策,严重影响了岛国经济复苏的可能。很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北海道拓殖银行、三洋证券、山一证券三大金融机构破产。金融加速器效应,导致岛国资产流动性枯竭,资产价格跌至冰点。

而在这时,桥本政府居然宣布,将放弃被称为“护送船队”的管理模式。打破刚性兜底的政策,不再为金融机构强行续命,并主动推进金融机构的破产重组,处理不良资产。这个动作也被称之为岛国的“金融大爆炸”。

几番操作之下,1997年岛国经济开始遭遇重创。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岛国GDP增速只有1%,消费疲软危机重重。

虽然1997年岛国的财政赤字对GDP之比有所下降,可岛国经济不但没有走出谷底,反而是大大恶化了。

房地产作为金融的难兄难弟,也开始遭遇灭顶之灾。从97年开始,东京和其他大城市的住宅价格继续下跌,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负资产”。

到了1998年,岛国经济开始进一步的恶化。李舜记得前世有篇报道,岛国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将1998年发生的社会现象定义为“1998年现象.";

报道中称,亚洲金融危机成为压垮岛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失业、不良债权以及债务纠纷像瘟疫一样传染至银行、企业、家庭以及最脆弱的边缘、

自杀、他杀、离婚、抑郁和绝望情绪笼罩,岛国最终没能逃脱这场社会危机。这一年,日本自杀人数激增至多人。

在此后的连续10年,岛国每年自杀人数都超过3万人。这使得岛国一度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此前的10年间(1988-1997年)岛国本每年平均自杀人数约2.2万人。

不仅自杀,无差异杀人与恶性犯罪事件也在1998年之后也快速上升。岛国社会遭遇泡沫危机,带来的各种麻烦与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