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 第261章 郝强的读研问题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第261章 郝强的读研问题

作者:520农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7-10 09:58:24 来源:书海阁

3月23日,周五。

中大校园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每年这个季节,红墙灰瓦的岭南建筑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展现出独特的岭南文化魅力。

今天午后,校长黄海洋约郝强品茶畅谈。

虽说是品茗,但显然有重要事宜相商。

郝强轻叩门扉,步入校长办公室,发现除了黄海洋外,副校长许水生、陈敏斌,以及院长刘新国也在场。

“郝强,快请进。”黄海洋热情招呼道。

郝强面带微笑,幽默地说:“几位领导齐聚一堂,我怎么有种接受三堂会审的感觉。”

与郝强较为熟稔的刘新国院长,知道他是开玩笑,接话道:“我们正为你的保研事宜犯愁呢,索性请你来当面聊聊。”

“是啊,顺便喝茶。”黄海洋示意郝强就座,许水生副校长亲自为他斟茶。

郝强礼貌接过,轻抿一口后说道:“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这事也不复杂吧?”

刘新国娓娓道来:“虽然9月份才正式公布本校保研名额,但4月份大三学生就要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联系导师。

我们不清楚你的想法,是否打算继续深造,想读什么专业,所以想和你当面交流。

校领导的意思是,如果你有中意的导师,可以随意选择。

我们也了解你事业繁忙,可能无暇常驻学校,即便是走个形式也无妨,毕业了交篇论文就了事。”

抛开郝强的事业成就不谈,单看他的学术表现就已令人叹为观止。

他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甚至在SCI二区期刊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这样的成绩别说硕士毕业,博士毕业都不是问题了。

郝强的学习能力堪称天赋异禀,即便经常缺课,他的学业成绩依然稳居专业第—,且拉开第二名许多。

而且,他的求知**似乎永无止境,他经常串课,学的知识太杂了,还跑到华楠理工旁听课,说得好听点就是广泛涉猎各个学科。

他在大二时,就已自学完成了本专业的全部课程。

黄海洋感慨道:“老实说,如果你不选择硕博连读,太浪费你的学习天赋了。

若不是知道你已有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希望能留住你在学校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各位领导过誉了。”郝强谦逊地回应道,“我确实打算继续深造到博士毕业,只是在选择导师方面还在纠结,不知道哪位更为合适。”

校长曾表示过,郝强可以自由选择导师,甚至包括院士在内。

中大拥有十多位院士,其中以中科院院士为主,与郝强研究方向相符的仅有两位。

一位是科学院院士徐战,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光学与光子学、激光科学、半导体、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等前沿学科领域研究。

徐院士在学术方面相当牛比,比如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美国光学学会Fellow等。

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培养的学生中有5位已先后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

当然,徐院士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一般学生难以入其法眼。

另一位是工程院院士武伟,天文学家,主要从事航天遥测、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等领域研究,是国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钱雪森最高成就奖。

这两位院士在各自领域都堪称翘楚,比一般院士更为杰出。

至于两院院士,全国才34位,中大没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两院院士就是最顶尖的,只是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卓越贡献。

如果让郝强选择,他对徐战和武伟两位院士都颇有兴趣。

他希望向徐院士学习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而跟随武院士则可以深入航天领域的知识,这两个方向都是他未来的研究重点。

“哦,说说看,你未来还打算从事什么行业?”黄海洋好奇地问道,“我们原以为你专注于电子信息,未来打算进入半导体领域。

但后来发现,你又涉猎机械、材料、计算机、物理等多个学科,申请了双学位。”

郝强坦诚地回答:“如果机遇合适,我确实想投身半导体行业,毕竟这是我的本专业。

但这条路太艰难了,没有几百亿的资金支持和大量的人才储备,我不敢轻易涉足。

另外,我也有一个航天梦,未来可能会考虑进入航天领域。”

郝强的话,让现场四位领导沉默了。

几百亿资金支持啊,中大不敢想。

对国家来说,也许资金是小事,最大难题还是人才问题。

国家都难以解决,郝强都敢想。

当然,他目前身家已经上百亿元了,几百亿元只是时间问题,要想立项的话,效率肯定比国家立项快,剩下的就是挖人才了。

想到此,他们对郝强更加期待了。

黄海洋沉思片刻,说道:“这么看来,最适合你的院士导师应该就是徐战和武伟了,看看你想选哪一位咯。”中大有不少杰青博导,黄校长怕郝强看不上眼,主要是这小子在学术方面太妖孽了,大二下学期就在SCI二区的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而且还是非本专业的。

再加上未来科技集团的强大科研实力,如果郝强愿意,他可能每年轻松发表十几篇SCI一区二区论文,产出量甚至超过一般的博士生导师。

更不用说他还拥有多项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

因此,即使撇开郝强的商业成就和知名度不谈,这样一位罕见的天才学生,恐怕一般的院士都会争相招揽。

成为院士需要终身的成就和一定的运气,这个目标对郝强来说暂时还太遥远,别说郝强,就连黄校长都幻想。

而杰青呢,申请难是难,全国每年评选160名左右,如果郝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保持优秀的学术和科研成果,争取杰青称号还是有希望的。

至于优青,俗称“小杰青”,去年中大就有十多人入选,对郝强来说,难度太小了。

因此,能够招揽到郝强,就相当于未来多了一个杰青弟子。

更不用说,郝强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本不愁科研资金。

“校长,这两位院士要求很苛刻吧?”郝强问道。

黄校长微微颔首,回答道:“确实如此,他们与一般院士有所不同。

我先征询他们的意见,之后可能还需要你参加面试。

不过,以你的能力,这应该不成问题。”

“我明白了,面试也没问题。”郝强表示理解并欣然接受,“我先选择徐院士吧。”

校长说他可以任选院士,但他只能代为推荐和游说,无法干涉院士的最终决定。

毕竟,每位院士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堪称国之瑰宝。

尽管黄海洋身为中大校长,但他本人尚未获得院士头衔,他正在为此努力,但竞争异常激烈,难度极大。

“嗯,徐院士比较适合你目前的情况。

至于航天领域,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我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不会向民营企业全面开放航天相关制造。

除非你愿意加入国家科研队伍。”黄海洋点头说道,“当然,以学生身份拜访武院士学习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会向他提及你的情况。”

“好的,谢谢校长。”郝强由衷地表示感激。

在名校就读的优势就是这样,只要你展现出卓越的能力,校领导就会竭尽全力为你争取机会。

毕竟,学生的成就也是学校的荣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