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 第397章 庞大的未来收益

重生2004:我写字能赚钱 第397章 庞大的未来收益

作者:520农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06 18:48:53 来源:书海阁

2009年11月20日,

未来科技集团携手比亚笛、伥城、奇锐、伥安等知名汽车企业,共同宣布将于2009年12月1日在鹏城君悦酒店召开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标准探讨会。

这次会议的核心目标是制定统一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

实际上,这次会议是由未来科技集团主导,并得到工业部门大力支持的重要行业聚会。

充电标准的主要框架已经由未来科技集团编制完成,此次探讨会旨在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最后的商榷和完善。

参与这次会议,就意味着对这个充电标准的支持,也表明了与未来科技集团合作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充电标准已经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其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旦这个标准获得国家认可,其他汽车制造商在设计充电接口时就需要遵循这一技术标准,就像电器插头的统一规格一样。

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强制性要求。

汽车企业仍然可以选择不采用未来科技集团的充电技术,但为了行业发展和用户便利,统一国内充电标准无疑是最佳选择。

同时,如果某家企业拥有更先进的充电技术,也完全可以继续发展和完善。

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正积极推动这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如果成功,将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这次标准化举措不仅体现了未来科技集团的行业领导力,也彰显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前瞻性布局。

其他合资车企不爽归不爽,但未来汽车公司率先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取得了成功,拉了许多同盟,又得到国家支持,只能派人去参与。

大势已成,难以改变。

合资宝玛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刘铁,他收到工业部门发出的邀请函后,的确很不爽:“凭什么由未来汽车公司主导,这么多国Y企汽车大企,哪个不比未来汽车强。”

刘铁当然不觉得合资宝玛一定比未来汽车强,在某些方面,他是承认的。

合资宝玛成立是2003年,去年年销量为几万辆。

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但自从未来ES6上市后,宝玛汽车销量大跌。

所以,刘铁恨郝强,但又不得不承认人家比他强。

只不过,他心里酸啊,嘴上不服输。

国Y企汽车,比如一汽大众,今年销量可能有65万辆左右。

当然,论单车的汽车利润率,未来汽车又吊打一汽大众了。

宣传成本低、没有4S店瓜分利润、生产线自主研发成本低、国家政策补贴、定价又高……

一般来说,国产汽车品牌的整体利润率在5%-10%之间。

高端品牌或畅销车型可能达到15%左右。

这年头,汽车的利润率要高一些,售价15万元的国产车,车企利润一万元左右。

这些合资车企,利润再被外资拿走一半。

哎,其实剩余没多少了。

而未来汽车公司卖一辆标配未来ES6,估计利润有20万元,这相当于卖20辆大众。

所以说,未来汽车公司的利润率吊打一汽大众了。

当然,一汽也有高端品牌如奥迪。

但一汽大众公司年销量65万辆车的利润,未来汽车公司只需要卖五万辆未来ES6就匹敌了。

几天后,

鹏城君悦酒店,国内各汽车公司都派出高层参与标准制定会议。

上午九点钟,会议在酒店的会议室进行,参与人员拿到一份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起草)。

会议开始后,由工业部门的领导致辞,述说此标准制定的意义。

郝强来了,上台说了一些话,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统一。

一般来说,技术性标准的制定,用不着这些大人物出面,一般都是由技术人员参与,各公司负责一部分,或一起商量。

只不过,新能源汽车充电标准意义重大。

如果各车企不统一充电标准,各玩各的,浪费公共资源。

接下来,先是表决性签字,同意的留下,不同意的可以离开。

最终,各车企代表都同意了。

接下来的技术细节讨论,可能要讨论一两天,各位大佬可以不听不参与也无所谓了,等正式标准出台就行。

郝强也离开了,公司有人主持。

两天后,

《GB/T 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国家标准》(试行)正式颁布,内容比后世的标准更为详尽。

未来科技集团有充电桩外形的设计图纸,想要的话,的确得花钱,价钱倒不贵,没必要自己花钱设计。

但是,若需获取完整的充电技术授权,那费用就高了。

伥城、奇锐、伥安等大部分汽车企业表示,若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愿意与未来汽车公司合作。这项标准的制定,无疑让未来汽车公司占得先机。

充电技术授权费用为汽车售价的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打折),假如平均售价为20万元,技术授权费用就为1000元。

100万辆新能源汽车,那就是10亿元。

2023年,桦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960.3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约721.7万辆。

假如大部分车企使用未来汽车公司的充电技术,未来汽车公司每年可以获取数十亿元的技术授权费。

当然,技术专利保护年限只有20年,但这20年内的收益已相当可观。

说不定未来汽车公司又升级充电技术,又是新一轮收割。

所以,早期投资50亿元建设充电桩,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除此之外,还将带来可观的边际收益。

若其他车企能洞悉郝强的战略布局,想必也会竞相分一杯羹。

然而,待他们意识到时,局势已定,只能对未来汽车的丰厚收益望洋兴叹。

“他麻的,卖车哪里有卖技术赚钱啊!”

“哎,早知道的话,还搞什么汽车,专攻充电技术就行了。”

那些车企高层,估计会这样暗骂郝强鸡贼。

当然,未来科技集团率先发展新能源汽车,又制定了充电标准,第一个吃螃蟹,投资那么大搞充电桩。

就算后面有车企研究出更先进的充电技术,各车企也不可能更换。

未来科技集团控制着大量充电桩,光有充电技术有个屁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