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茶道无疆 > 第241章 西湖美景

茶道无疆 第241章 西湖美景

作者:罗十二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06 21:33:23 来源:书海阁

杭州美景盖世无双,西湖岸奇花异草四季清香。

那春游苏堤桃红柳绿,夏赏荷花映满了池塘,这秋观明月如同碧水,冬看瑞雪铺满了山岗…

郭德纲的太平歌词,唱出了西湖的四季之美。

我把南京的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石老的房子已经过户过来,大行宫的门面已经租好,等装修图纸出来后就可以进场装修,我两个事情都已经不再操心,就准备去杭州走一走,看看当地的茶叶市场。

之前陈美美说喜欢杭州,想来这里开拓市场,虽然她也许是心血来潮,一时兴起而已,但这个建议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对于西湖,相信每个人都对它不陌生,特别是当年的《新白娘子传奇》火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9月初的西湖,荷花还在盛开,虽然不是最佳的赏荷季节,但这美景已经足够让我喜欢了。

我最喜欢的一位词人柳永柳三变,有阙词描述了杭州的魅力。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当年柳永准备到汴京参加考试,来到杭州后,对这里的美景吸引,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阙流传千古的《望海潮》。

柳永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不得重用,穷困潦倒。

就是这么个留恋于烟花柳巷的浪子,因为写的词过于平白俚语,不被当时的文人所喜,就连仁宗皇帝也对他不喜欢,让他“且去填词!”柳永因此号称“奉旨填词柳三变”用来自嘲。

柳永仕途不顺,就在烟花巷里厮混,给那些歌妓填词,一时风靡,深受百姓的喜欢,当时有句话说明了柳永的地位: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被称为婉约派的词人代表,似乎胸无大志,依红偎翠,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自称白衣卿相,在我看来,这无损他的才气横溢,他死后,无钱安葬,是全城的歌妓给他凑钱办了丧事,每年清明,都要去拜祭他,称之为“吊柳会”。

事实证明,他的词流传千古,成为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地位可见一斑。

走在西湖之畔,想着这里曾经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于此,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不禁心生欢喜。

清风吹来,荷叶轻轻舞动,荷香传来阵阵馨香。

我看到不远处有个茶馆,便准备去坐下饮茶,静静的欣赏这西湖景色。

青藤茶馆,这名字不俗。

我不知道老板是不是以徐渭徐文长的号来命名茶馆的。

徐渭是明代大才子,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军事家,没错,他就是这么厉害。

他自号青藤老人,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极大。

扬州八怪之一的大画家郑板桥,对他推崇到什么地步呢?曾刻了一方印章:“青藤门下一走狗。”

这个大才子也好茶,懂茶事,善沏茶品茶,曾经写过诗句: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如果这个茶舍的老板是以他的号命名茶舍,倒也是一个雅人。

进入茶舍,里面布置的颇有江南风韵,古色古香,格调清雅。

我要了一杯西湖龙井,茶艺师上了一些茶点,玲琅满目,精致玲珑。

到了西湖,当然要品尝一下西湖龙井了。

“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看到杯子里的茶叶上下翻舞,窗外湖里荷花分外映红,我不禁脱口而出。

“先生,觉得这茶怎样?”茶艺师听到我的话,转头回来,微笑的对我说。

“不错,香气清高鲜嫩,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如花,好茶!”我赞叹道。

“先生是喝茶的行家!”茶艺师脸上露出欣喜:“我刚才失敬了。”

“刚才给先生泡的是云栖龙井,今天的春茶。”茶艺师笑着说。

“狮龙云虎梅,这茶色泽翠绿,确实不是狮峰龙井,狮峰和龙井那里的茶色泽略黄,是糙米色。”我笑着说。

狮峰山、龙井村、云栖寺、虎跑泉、梅家坞,这是西湖龙井的五大核心产区。

茶艺师眼睛一亮:“好眼力!”

“我也是做茶的,西湖龙井号称天下第一绿茶,是我们做茶人眼里的茶中之王。”我笑着说。

我把杯里的茶叶拍了照片,又把刚才拍的荷花照片一起发到了朋友圈,写了几句打油诗。

苏堤断桥女浣纱,

西子湖畔有人家。

满塘荷香接天叶,

最怜杯中龙井茶。

不多时,朋友圈里纷纷留言,有人还说有没有遇到白娘子共游西湖。

“天晴无细雨,手上无纸伞。桥边无佳人,湖中无渡船。”我笑着回复留言。

吕佳音也给我留言:到杭州了?这个杭州女孩是上次我在都江堰认识的,当时不小心碰到了她,还被她的同学袁媛以为我是咸猪手闹了误会,后来又在小酒吧碰到,我请她们喝了酒,加了微信。

我给她回复了一下:是的,来这里走一走。

不多一会,吕佳音打来语音电话,说她就在西湖不远处,如果我方便的话,可以过来找我,晚上请我吃顿饭。

我请她来西湖喝茶,正好有这么一个朋友是杭州人,说不定可以通过她了解一下杭州这个城市的风土人情。

不多时,她就出现在茶馆里。

她衣着很清爽,白色体恤,卡其色宽松休闲裤,帆布鞋。

她的容颜不是特别漂亮,只是清秀而已,不过很有江南女子的婉约气质。

“你上班就这么轻松,可以随便跑出来?”我笑着招呼她坐下。

“我做电子商务的,需要经常出去,时间比较自由。”她笑着解释。

吕佳音点了一壶祁门红茶,说胃不太好,喝不得绿茶。

“你到杭州旅游?还是过来谈生意?”

“都有吧,过来转一转,看看当地有没有机会开个茶舍。”

“是开这样的茶舍呀,还是开门店卖茶叶?”

“卖茶叶为主吧,不过对这里的茶叶市场还不了解,过来学习一下。”

“这里以喝绿茶为主,西湖龙井天下闻名,外地人来这里都是来买茶叶的,来这里卖茶叶,还是需要勇气的。”她调皮的笑着说。

“这倒是,不过大家喝惯了龙井,换换口味也是可以的。”话虽然这么说,我心里还是有些没底,连吕佳音这个不怎么懂茶的人都这么说,看来来杭州做茶确实需要冒一些风险。

“你难得来杭州一次,晚上我请你吃饭,你喜欢吃什么?”吕佳音很是大方的说。

“这个,我其实对杭州的美食不了解,也不知道吃什么好。”我对杭州的美食倒真的没有研究。

“外地人都说杭州是美食荒漠,这其实是误解,杭帮菜还是有它的底蕴的。”吕佳音开始介绍起杭州的美食来了。

“西湖醋鱼、宋嫂鱼羹、龙井虾仁、叫花童鸡、东坡肉、西湖莼菜汤,这些都是杭帮菜的代表…”看来吕佳音是个小吃货,说起来美食也是如数家珍。

“还有杭菊鸡丝、鱼头豆腐等等,杭州小笼包、片儿川也是好吃的。”吕佳音笑着说。

“莼菜汤?就是那个西晋的大名士张翰张季鹰爱吃的莼菜吗?”我好奇的问。

“莼羹鲈烩,是的,当年张翰在洛阳做官,看到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美味莼羹鲈烩,就辞官不做了,后人因此称赞他淡泊名利,不贪图荣华富贵,我倒觉得他是在避祸,明哲保身罢了。不过喜欢美食的人还是挺有人情味的。”吕佳音的历史知识还是挺丰富的,这让我对她有些刮目相看。

“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西湖边上的杭州酒家吃吧,我来做东。”吕佳音笑着说。

“很多人都说西湖醋鱼很难吃,你们本地人怎么看?”我好奇的问。

“西湖醋鱼这些年是有很大的争议,很多游客都说不好吃,甚至觉得难吃,对它的批评不断。这里面有几个原因吧,一是现在大家的收入高了,吃的东西也特别丰富,也都到处可以吃到各种美食,对西湖醋鱼的要求可能就偏高,觉得它是上了国宴的菜,又是在杭州西湖里的鱼,肯定鲜美无比,其实是大家对它的期望值过高罢了。第二,过去的西湖醋鱼好吃,是因为物质匮乏的年代,有鱼吃已经很不错了,特别是西湖醋鱼用来遮掩鱼腥味的酸汤汁,酸甜口的味道配上鱼肉,肯定觉得好吃,现在这样的菜不稀奇,自然也就失去了光环。当然了,要吃到正宗的西湖醋鱼,还是不容易的,现在的酒店为了招待那么多客人,怎么能慢工出细活的做一道菜呢。急功近利,也是西湖醋鱼口碑变的原因。”吕佳音看来对西湖醋鱼的了解很深。

“我小时候父母带我在西湖边吃的西湖醋鱼,就特别好吃,现在嘛,也觉得就那么回事了。”吕佳音有些惆怅的说。

“走吧,今天带你尝尝其他地方菜,西湖醋鱼嘛,就不吃了。”吕佳音的提议我很赞同,反正我也不吃鱼,自然对这个菜也没啥兴趣。

杭州酒家,我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