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茶道无疆 > 第293章 七宝山下

茶道无疆 第293章 七宝山下

作者:罗十二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06 21:33:23 来源:书海阁

接下来的日子波澜不惊,清淡如水。

在新茶上市前,主城和区县的新门店都陆续开业了,就是为了春茶上市,这是大部分茶叶生产厂家一年最重要的时刻,一年的大部分销售就在这几个月。

许欣虽然是茶叶小白,可是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泡茶已经像模像样了,和杭州的钱佳一样,对于新的门店,她们都很上心,不仅是收入的增加,而且对她们来说,一个自己管理的门店,无疑是最好的平台。

经过邱总和刘恒的协调,绝大部分的川红的经销商,都愿意今天同时上我们的永川秀芽和普洱,还有唐山河的凤凰单丛。

在李会长和华主任的督促下,赵明的茶厂在春节前后进行了技改,添置了新的装茶设备,还带有充氦的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茶叶的新鲜度,还添置了自动装盒的流水线,一下子花了接近三百万,比当初买这个茶厂都贵。

3月1号,永川茶厂开始采茶,一年一度的春茶生产正式拉开了帷幕。

李主任和华主任亲自坐镇茶厂,现场指导生产。

他们两个专家很享受现在的工作,论资历,他们两位是公司几个高管的老师,处处执弟子礼,下面的员工更是礼敬有加。论权限,他们有权对公司的所有工厂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任何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很快就能被执行。

去年的户外广告让我尝到了甜头,因此今年不仅继续续约,还把广告牌的数量增加了一倍。

第一批新茶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很满意,无论是形态,还是口感滋味,都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带着第一批样茶,来到了陈如柏的办公室。

“领导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还是挤出来的。”朱杰特意嘱咐我。我悄悄的问:“领导召见我,有什么事?”

朱杰轻声的说:“领导找你,肯定不是坏事。”

“这是今年的新茶?”陈书记饶有兴趣的看着玻璃杯上下飘舞的茶叶问我。

“是的,陈书记,今年的第一批头采,给您送来尝尝鲜。也看您能不能抽出时间,到我公司里视察工作,给我们宣传一下。”我笑着说。

“好嘛,喝你一点茶,都给我安排上工作了。”陈如柏的心情看来不错,笑着和我开起了玩笑。

“不敢,这不是想请您多关心一下您辖区的企业嘛。”在他面前,我还是挺放松的。

“哈哈,以后你就不是我辖区的企业了,正好你来了,我也有件事情想和你沟通一下,你的茶厂我听朱秘书说了,发展的挺不错,接下来我的工作会有变动,要到梁州去工作,那里自古以来也是茶叶的产地,据史书记载,在西汉时期就开始制茶,隋唐的时候还是贡茶,可惜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茶山都荒废了,现在只有零星的茶山,也没有任何有名的茶叶,你到时候去那里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把历史的名茶都恢复起来,成为新的茶叶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的农民脱贫致富,这个事情你下去和朱秘书联系一下,他会给你安排的。”陈书记笑眯眯的说:“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做好?”

“领导,我要实地考察后才能给您汇报。”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我有些措手不及。

“嗯,所以让你有时间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具体怎么办,制定一个计划,有什么难处,可以找我,只要符合政策的,都会给你支持。”陈书记微笑着说。

告别了陈书记,我来到朱杰的办公室,对朱杰说:“朱秘书,领导让我去梁州考察当地的茶叶生产情况,要建立茶叶生产基地,这个事情太突然了。后面该怎么办?”

朱杰微笑着说:“按照领导的要求,去那里实地考察呀,看看那些地方适合,那些地方还有茶园,有没有现成的茶厂,有没有熟悉做茶的师傅,走访一遍后再给领导汇报呀。”

“领导怎么突然关心农业了?”我好奇的问。

“梁州多山,自古以来都有做茶的记载,发展茶叶经济,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很好的办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多好。”朱杰拍了拍我的肩膀:“你下去的时候告诉我一下,我联系当地的人接待你,给你当向导。”

我不敢怠慢,这件事情不是小事,我要回去问问叶采薇的意见。

外事不决问老婆,这是一个好男人应该做的。

叶采薇听完我的讲述,思考了一会,对我说:“这是件大好事,你要重视起来。”

“怎么说是大好事呢?”我有些疑惑。

“傻瓜,陈叔叔过去当大领导,肯定要做一些动作吧,恢复当地的历史名茶,建立生态农业,既有文化价值,也有经济价值,何况建立茶厂,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如果做成农业观光项目,还能发展旅游业,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有陈叔叔的大力支持,你尽管放手做就好了。”叶采薇微笑着说。

“要想恢复过去的历史名茶,寻找合适的茶山,种植茶树,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投入成本高,见效也不一定快。”我还是有些顾虑。“如果容易,那不是谁都打破头都去抢。陈叔叔既然点名要你去做,说明他心里是有谱的,肯定会帮你解决问题的,有付出才有回报,你要踏踏实实的把陈叔叔交代的事情做好,前些年不赚钱,后面肯定会有回报的,做农业就是这样。”

我苦笑着说:“我习惯了捡现成的,无论是茶山,还是茶厂,都是这样,要从头做起,我心里还真有些打鼓。”

“你那是半路出家,要想在这个行业做的长久,就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样才能真的熟悉茶叶这个行业。这也许是个契机,让你静下心来认真钻研茶叶的种植、管理维护、生产等一系列过程。”叶采薇不断的给我打气。

“再说了,现在还有李老师和华老师两个顾问,他们可以帮你解决很多技术问题的嘛。”

我一拍脑袋:“对呀,我怎么忘了还有这两位老师呢。”

事不宜迟,我决定自己先了解一下当地的茶叶历史。

先去查阅一下史料,我才惊讶的发现,这个地方竟然在3000年前得西周时期就有产茶进贡的历史,尽管这些历史有些模糊,但足以证明当地是有悠久的制茶历史的。

可惜无论是网上,还是去图书馆,都没办法查阅到更多的历史资料。

要想更好的了解这些情况,只有去找一下当地的茶农,问一问这个地方的历史,。

朱杰很给力,给我介绍了一个老茶农,七十多岁了,据说从小就跟着家里的长辈做茶,都有六十年的制茶经验了。

我开着车,带着林若曦和曹可馨,去拜访这位老茶农。

下了高速,沿着盘旋的山路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子停在了山脚下。

这里四周都是山,有一条河流穿过峡谷,岸边青草如茵,野花满地,河水清澈见底,到处是鹅卵石。

远处有两三户人家,散落在各处。

我们三个拎着茶叶和一些点心,找到了这位老茶农。

老人家姓唐,今年七十六岁了,身体很好,用他的话说,早上两碗大米饭,可以背着背篓走几公里的山路去赶场。

老人家今天本来想去赶场的,被村里的支书说有客人要来,就在家里等我们。

他泡了一壶茶来招待我们,茶壶就是普通的瓷壶。

香气是花蜜香,喝起来甜甜的,是红茶。

“老人家,这茶叫什么名字?”我递给他一支烟。

他摆了摆手:“你勒个烟没得劲…我抽烟锅巴。”

他拿起一个一尺多长的烟杆,惬意的抽了两口,才说道:“自己做的红茶,没啥名字,野茶罢了。”

“很好喝,老人家,听说您做茶都六十年啦?”

“对头,小的时候跟着我老汉、爷爷他们做茶。那个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茶树哟。产的红碎茶都卖到国外赚钱的。”老人家有些得意的说。

“以前种茶的地方很多吗?”

“多,青龙山、马蹄山、望江岭、白水河,都是种的茶树。”

“都产什么茶呀?”我好奇的问。

“绿茶,红茶,花茶,都在做。”

“那现在还有多少茶山在做茶?”

“不多喽,后头分田地到户,慢慢的茶树都被砍了,做茶的人也少了,成不了气候了,我就留了点山头,每年自己做点茶来喝。”老人叹了口气。

“那现在这些山上还有茶树吗?”

“有的有,不过也都是野树了,没得人管的,其他地方都是荒着。”

“这里叫什么山?”我看那对面的山比较平缓,山下有一大片平整的坝子。

“七宝山。”我对这个山名很感兴趣。

“老爷爷,有啥子说头没得?七宝山?”林若曦笑着问道。

“晓不得,反正自古就叫这个名字。”老人家摇了摇头。

“背靠七宝山,面朝清水河,这个地方好。”曹可馨笑着说:“老爷爷,这条小溪有名字吗?”

“芙蓉河,这河从山上流下来,两边长满了芙蓉花,就叫芙蓉河了。”

我和林若曦、曹可馨互相看了一眼,有芙蓉花,那要是秋季花开,那太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