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都市 > 茶道无疆 > 第371章 民国轶事

茶道无疆 第371章 民国轶事

作者:罗十二少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1-14 13:10:25 来源:书海阁

李成蹊的话让张老师有些手足无措,她喃喃道:“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去流浪,这多荒唐呀。”

曹律师轻声的说:“是荒唐,可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我们能说什么呢?”

曹律师接着说:“张老师,你是一个老师,教书育人是你的天职,你肯定不想你的学生会做这样的选择,当然,我也不想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去浪费自己的才华,可是,我们都没办法去替别人做决定,哪怕我们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另外一个大姐插话道:“曹律师说的也有道理,我也遇到过一件事情,我在街道工作,我们小区里有一个因为火灾烧的面目狰狞的居民,说实话,看到他的脸,比恐怖片都吓人,小区里的居民都怕他出来吓到孩子,要求街道给他谈,让他不要出门,我也很为难,人家本来就很不幸,遭遇了火灾烧的面目全非,你还不让人家出门,这话怎么给他说。可是那些家长也有意见呀,他一出门让小孩子看到了,吓出毛病怎么办,张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处理?”

张老师愣了一下,没有说话。

曹律师接过话说:“你只能让这个人出门遮的严严实实的,不要让别人看到他的脸。”

那位大姐说:“这个人也是倔强,觉得自己已经不幸了,还让他脸全部遮掩着,他自尊心受不了。后来多次做工作,哎,他才同意。”

我接过话说:“是的,每个人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就不一样,没有谁对谁错。对于他和那些家长来说,每个人的行为和想法都应该理解。”

“就像刚才成蹊说的,对于那位患了红斑狼疮的女孩来说,她的决定,我们只能是理解和同情,不需要支持,也不需要反对。这个是她自己的选择,她没有伤害其他人,干嘛对她有那么大的恶意,当然了,生命是宝贵的,我也不接受轻易的去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我接着说。

“张老师,您反对她的行为,是因为您觉得生命是宝贵的,不该去这么轻易放弃,同时,你也觉得她丢下她的父亲承受丧女之痛是不孝顺的,可是你有没有考虑到她承受病疼的时候是多么无助和难过?但凡能够忍受,她肯定不轻易走这一步,因为她患病二十多年了,一个红斑狼疮的患者,能存活二十年,她肯定也经受了不少的病疼折磨,肯定是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才无奈做这个选择的。”

曹律师点点头说道:“是的,理解,就像一个肝癌患者,需要肝移植才能保命,且不说肝脏的来源有多稀缺,就是那高昂的治疗费用,也是很多病人都承担不起的,那么那些放弃肝移植救命的病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呢?支持,无疑是对生命的漠视,反对?你有什么资格反对?你可以给病人找来肝脏来源并为他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吗?只能是理解,同情。”

我笑着说:“确实如此,想当年,李叔同先生一个翩翩的世家公子,诗词、绘画、音乐、篆刻、戏剧、书法等领域都是顶尖的大才子,突然决定出家,他的好朋友和弟子都苦苦相劝,无济于事,他的日本太太,跑到西湖边苦苦相劝,也没能挽回他的心意,后来他成了闻名天下的弘一法师,对于他的出家行为,大家是支持还是反对呀,支持?哎,太可惜了,他写的《送别》,嗯,就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多美,他当美术老师,教出来丰子恺这样的大画家,出家了多可惜…何况,他的日本妻子,从此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孤苦伶仃的过完一生,哎,命运多悲凉。反对?怎么反对?弘一法师重振律宗,成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宗师,功德无量。”

我的话让大家都陷入了沉默当中,李成蹊从屋子里端来一篮子石榴,笑着说:“话题太沉重了,大家吃着石榴,品品茶,聊点轻松的话题吧。”

张老师很有涵养的说:“江先生和曹律师的话也有道理,我也应该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有些偏激,对于自己看不惯的事情就反对,也有些武断了。”

那位在街道工作的大姐说:“张老师,你还别说,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以前吧,我可不喜欢那些头发染的乱七八糟颜色的年轻人了,觉得好好的黑头发,染成红的黄的,太刺眼,因此我就很不喜欢,哈哈,现在我快退休了,突然觉得有些大妈头发白了,染成黑的,甚至有的染成黄的,也挺好看的。我都打算退休后就把头发染成黄的,免得看到黑头发里那么多白头发心烦…”

李成蹊笑着说:“很多事情我们都看不惯,不过分情况,比如我们在马路上看到有人欺负卖菜的老人,我们挺身而出制止这样看不惯的行为,就是值得赞扬的,要是我们在街上看到有男人穿着偏女性的衣服,我们即使再看不惯,也不能上前指责甚至责骂别人,这个是别人的自由,我们再看不惯,也只能憋在心里面。”

最先挑着这个话题的女孩笑着对曹律师说:“曹律师,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嗯,是发生在西德的一个真实的事情,一位母亲,在法庭上当场开枪射杀了一个犯罪嫌疑人,是因为这个男人猥亵并杀死了她的小女儿,法官却因为这个男人有精神病诊断书为由,说他可能在犯罪过程中精神不正常,没有判这个男人有罪,所以这位母亲就自己动手,对这个男人进行了制裁,曹律师,你觉得这个母亲的行为算犯罪吗?”曹律师点点头说:“你说的这个视频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不过视频应该是电影片段,不过案件是真实的案件。这位母亲应该叫玛丽安,她是一位勇敢的母亲,得知法律惩罚不了这个男人,她就决定自己出手惩戒。当时,法律对精神病的诊断书比较混乱,有精神病诊断书的罪犯可以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她自己也找了一个医生,给她开具了精神病诊断书,自己在法庭上开了八枪,有六枪打在罪犯的身上,当场死亡了,视频里,这位母亲的眼神是那么的坚定,为母则刚呀,为了给女儿复仇,她真勇敢,而且她也很聪明,说自己也有精神病,被罪犯刺激到了,开枪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有意思的是,当时法庭上的警卫,在她打完子弹后,才把她制止,都没有出手阻拦,估计也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吧。法官虽然怀疑是她故意的,但也没办法,判了她八年,一年后就出狱了,说是去精神病院治疗去了。后来这位母亲亲口承认,她就是故意复仇的。”

另外一个女孩说:“我也在网上看过这个视频,太解气了,弹幕上没有一个人不叫好的。”

曹律师说:“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我肯定不支持她的行为,因为这肯定是犯罪,但是,从一个父亲的立场上出发,我坚决支持这个母亲,妈的,就应该拿机关枪突突了这个禽兽。”

我笑着说:“这样复仇的故事我们这里也发生过,民国的时候,就有一位侠女,闯进佛堂,对着一个大军阀开了数枪,当场杀死了自己的杀父仇人,这位奇女子,就是传奇女侠施剑翘,她杀的人就是大军阀孙传芳。”

“啊?还有这个事情?”一个小姑娘惊讶的说。

“孙传芳,直系军阀,和张作霖、吴佩孚并称北洋三大军阀,鼎盛时期是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是直系后期最大的军阀。”

“北洋政府时期,各个派系的军阀大多都是关系错综复杂,有的是军校同学,有的是老乡朋友,虽然各为其主要兵戎相见,但大家都有香火情谊,一方战败,另外一方也不赶尽杀绝,甚至会赠送盘缠,礼送出境,战败者发布下野通电,安心到天津当个富贵寓公就好。”

“?交战的将领也是如此,即使被俘,一看对面全是同学老乡,大家把酒言欢,反正下次也可能会被对方战败,都会客客气气的招待一番,然后送走了事。”

“但孙传芳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打破了北洋时期大家都遵守的心照不宣的规则,杀了一个战败的将领,这导致后来他的杀身之祸。”

“”925年,孙传芳和张宗昌打了一仗,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前敌总指挥,和孙传芳交战。孙传芳三次写信给施从滨要他倒戈,施从滨当然拒绝了。”

“1925年10月施从滨被包围,被俘虏后,有人劝孙传芳,大家都不杀俘虏,你把他关到南京监狱算了。”

“按道理说,孙传芳是正经保定武备学堂出身,又留学日本,比较尊重文人,治理五省的时候能够体恤农民,很得民心,这样的军阀应该是有一定的道德底线。”

“可是孙传芳不仅没有按照惯例放了施从滨,反而命令部下将施从滨斩首,并且暴尸示众三日。”

“不得不说,孙传芳处理施从滨确实有点过分。第一,当时的惯例是不杀将领,他破坏了大家都遵守的规则。第二,作为战败的将领,施从滨见了他还行了军礼,给予他尊重,即使要杀他,也要给他对手的尊重,枪决也就是了。第三,斩首,是很长残忍的刑罚,不仅斩首了,还暴尸三日,确实过分,又没有血海深仇。”

“消息传来,施家上下如同五雷轰顶,施从滨的女儿施谷兰当时二十岁,这个弱女子当即发誓,要杀孙传芳为父报仇。”

“施谷兰虽然是个女孩,但为人聪慧能干,13岁便当家理事,可见其心性能力无不远超同龄人。”

“可即使在聪明能干,一个弱女子要刺杀赫赫有名的大军阀头子孙传芳,这可谓难如登天。”

“施谷兰把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她的堂兄施中诚身上,施中诚因为施从滨的关系,被张宗昌重用,后来掌握军权,却不愿为叔父报仇,施谷兰后来和他断绝了关系。”

“报仇无望,施谷兰三年后认识了阎锡山的谍报科长施靖公,没错,也姓施,这个人听到施谷兰的事情后,慷慨表示愿意为施谷兰报杀父之仇,施谷兰大为感动,决定以身相许,以报大恩。”

“到了1935年,施靖公已经当了旅长,可是根本不提报仇的事情,施谷兰大为失望,毅然带着两个儿子离开施靖公,自己决意靠自己的能力去复仇,这个烈女子性格刚烈如此,不让须眉。”

“1935年孙传芳已经下台,隐居在天津,并且信奉佛教,当了居士。”

“施剑翘有感于10年中空付许多心血而父仇未报,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从此由“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这个名字一改,她好像开了挂一样,立即着手报仇计划。”“她的复仇计划是这样进行的:一、刺杀手段:一个弱女子要想刺杀一个大军阀,肯定用手枪更合适。施剑翘于是典当自己的首饰,买了手枪。”

“施剑翘是缠了足的,她为了刺杀方便,做了手术放了足,然后苦练枪法,熟练掌握了手枪的技能。”

“二是情报收集,施剑翘多方打听,得知孙传芳已经在天津居士林当了居士,就想办法化名进了居士林,了解了孙传芳的行动规律、音容相貌、口音等信息。”

三是物质准备,施剑翘要刺杀孙传芳,要为父报仇,一定要做的轰轰烈烈,于是她提前印制了《感国人书》。揭露了她刺杀孙传芳的原因,让孙身败名裂,同时,她也写了遗嘱,决心赴死。”

“四是善后准备,施剑翘为了不至于让施家断后,首先制止了弟弟的刺杀行动,并且自己的刺杀行动也瞒着她弟弟。”

“刺杀前,她把自己的母亲送回南京,又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妹妹,让自己无后顾之虞,可谓谋事深远。”

“一切准备完毕,施剑翘决定在11月13日星期三动手,那天孙传芳照例去居士林听经。施剑翘坐在后面,孙传芳坐在中间,施剑翘借口背后炉子太热,请求坐前面去,维持秩序的和尚答应了。施剑翘来到孙传芳的背后,趁着大家闭目诵经的时机,朝孙传芳后脑勺开了一枪,然后又熟练的补了二枪,孙传芳毙命。”

“佛堂一阵大乱,施剑翘把提前印刷好的《告国人书》和她父亲施从滨的照片,大声说了自己的名字和刺杀的原因,随即拨打了警察的电话,自首。刺杀完美结束。”

“后来天津的法院审理施剑翘,施剑翘告诉了自己的复仇经历,说:如果我父亲战死在前线,我无话可说,他是军人,战死我不会复仇。可是孙传芳残杀俘虏,还曝尸三日,实在是不共戴天的仇,不可不报。”

“天津法院判了她十年,可是她为父报仇的事迹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国人无不为她感动,纷纷呼吁,要求无罪释放。”

“当时全国的妇女团体无不群情激奋,大家都各自通电,要求特赦,更有甚者到处找民国的政要名人,要求他们出面。”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停下来,美美的喝了一大杯茶水,休息一下,润润嗓子。

李成蹊拍了我一掌,笑着说:“你说评书呢,还留个扣子,莫非还想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快说,后来是什么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