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1042章 离心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1042章 离心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一座U字型的丘陵高地,环绕出一片挡风的“帷幕”,在这片帷幕之中,星罗棋布的布置着无数座蒙古包和简易的营帐,它们紧密相连、绵延不绝,一眼望不到头。

这些蒙古包和营帐拆卸布置都很简单,整个营地的布置也很粗陋,既没有壕沟墙寨,也没有布置拒马陷阱,如同不设防的村寨一般,显得松散而随意,为的就是一旦出现军情,能够迅速收拾营地逃离。

营地内外有不少牧民正在拾捡牛粪和马粪,那些营帐和蒙古包是达官贵人和披甲的骑兵才有资格居住的,他们这些随从的牧民大多只能缩在马腹和牛羊腹部之下御寒,煮饭取暖也不像贵族甲兵那般有木炭煤块可以使用,基本只能依靠焚烧牛马粪便生火。

整座大营之中充斥着一股牛马粪便燃烧的怪异味道,济尔哈朗穿着厚厚的棉甲,掩着鼻子从营中穿过,附近几名牧民妇女为争抢一篮牛粪而大打出手,丝毫没有在意济尔哈朗等人路过,济尔哈朗也只是轻轻皱了皱眉,匆匆从她们身边走过。

济尔哈朗身后一名梅勒章京却狠狠瞪了她们一眼,让人去将她们拽开,拖出营外每人给了十鞭子。

一路来到一个大蒙古包前,统领这支军队的牛录章京已在帐外等着了,正要行大礼,济尔哈朗却摆了摆手:“不必麻烦了,武乡贼的探马既然已经出现在附近,他们的大军恐怕很快也会追过来,还是省些时间去准备撤离吧,你这个牛录……够乱的。”

那名牛录章京一愣,脸涨得通红,济尔哈朗身后的梅勒章京哼了一声,抢上前去将那名牛录章京拨开,为济尔哈朗掀开蒙古包的门帘。

济尔哈朗快步走了进去,蒙古包角落里摆着一具尸体,济尔哈朗上前瞅了一眼:“这就是你们伏击的武乡贼的那个部总官?”

“正是,奴才本来只想伏杀武乡贼的一队探骑,也是托郑王爷的福,捞了条大鱼!”那名梅勒章京解释道:“据俘虏交代,他们这个都尉各部的教导都被召去开会了,这个部总官没人管束,耐不住性子,亲自跑到前头来侦查,撞进了咱们的埋伏里。”

“轻敌,急躁!”济尔哈朗淡淡的评价了一句,撵狗似的追在敌人后头,敌军只会闻风而逃、没有作战的胆子,自然就会产生轻敌的情绪,劳师而来,在草原上兜圈子,却一直找不到敌人的踪迹,焦躁也是正常的。

济尔哈朗对这种情绪很熟悉,当年大清在草原上追击林丹汗的时候,军中就弥漫着这股情绪,只是如今攻守易形,他们成了被追击的林丹汗,而武乡贼则成了汹汹而来的大清。

当然,这种情绪控制得好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大熙将各部教导召回,恐怕也是注意到了这股情绪的弥漫,正要通过各部教导进行教育、将这股风潮遏制在萌芽状态。

只是济尔哈朗有往日攻略林丹汗的经验,比他们发觉的更早,所以才试图利用这股情绪埋伏一波,而他运气也不错,有了一个意外之喜。

“军中的情况,你也是知道的,咱们和武乡贼在草原上捉迷藏,既是考验着武乡贼,也是在考验着我们……”济尔哈朗叹了口气,将那部总官无神的双眼合上,面上的愁绪越来越浓烈:“躲躲藏藏、风餐露宿、提心吊胆,这样的日子最是磨人,蒙八旗和我们镶蓝旗还能坚持,可那些东蒙古的部众……他们有些坚持不住了。”

那名梅勒章京面色有些尴尬,悄悄扭头看向那名把头埋在胸前的牛录章京,又狠狠的瞪了他一眼,这才小心翼翼的冲济尔哈朗说道:“郑王爷,奴才管教不严,营中才出了些问题,请郑王爷放心,奴才这几日就好好教训部众,绝不会让他们散了架、乱了心!”

“你有这个心是好事,但本王也没有指桑骂槐的意思.......”济尔哈朗微笑着摆了摆手:“东蒙古诸部......确实是有些坚持不住了,私下抱怨的不少。”

那名梅勒章京皱了皱眉,有些不敢相信:“王爷,武乡贼北出长城也没有多少日子,东蒙古诸部,怎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支持不住了?”

“这些家伙,早就不是当年成吉思汗帐下的铁骑了,甚至比嘉万年间的俺答汗都不如!”济尔哈朗冷笑几声,眼中讥讽和无奈交织不停:“那些王公贵胄,从隆庆开关之后,便学着汉人穿着丝绸的衣裳、吃着关内的茶叶、用着精美的瓷器,享受惯了,跟着咱们一起入关抢劫可以,但让他们跟着咱们一起吃苦、一起挨饿受冻、一起提心吊胆,他们能坚持多久?”

济尔哈朗忽然长叹一声,当年皇太极通过晋商的关系向关外走私的大宗货品,丝绢绸缎便占了大头,这些丝绸大多便用赏赐给蒙古的王公贵族们,皇太极多半也存着一些用金银财物和奢侈的生活腐化这些蒙古王公贵族的心思。

而他们确实腐化了,只不过腐化的同时还将济尔哈朗给坑了进去,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上的土着、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勇士”,竟然不少人连纵马奔驰都玩不利索。

“还有底下那些牧民.....”济尔哈朗咬了咬牙:“他们许多人名为牧民,实际上不仅放牧,也有自己开垦的田地,田土的收益反倒大过牛羊,如今正是春耕的时候,他们满心都只想着回去照料田地,被咱们强拉着在这草原上躲躲藏藏,自然是极为不满的。”

当年俺答汗就是靠着吸引大明流民而发展起来的,隆庆开关之后,更有大批北地贫民潜越长城到蒙古求活,俺答汗手里别的不多,闲置的草场土地多的很,便给他们划拨土地任由他们开垦耕种。

到后来三娘子接了俺答汗的班,与明朝关系密切,得到大明帮助在草原上兴修城池和水利,开垦的田地面积更大,东蒙古诸部中不少胡化的汉民没有牛羊,完全是靠着种田吃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