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315章 背锅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315章 背锅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王德化果然没让骆养性失望,崇祯的目光移过去,他便“扑通”一下跪在地上,慌慌张张的说道:“皇爷,奴婢该死!东虏细作混进城中,东厂确有侦知,奴婢与骆指挥商议,本欲搜捕这些东虏细作,但杨少司马却找上门来,向奴婢保证这些东虏是为和议而来,还暗示奴婢是皇爷的意思,奴婢如何敢忤逆皇爷?一时大意以至酿成大祸!请皇爷责罚!”

骆养性不可察觉的冷笑一声,王德化这锅甩得更彻底,往严重说,便是一口揣测圣意、假传圣旨的锅扣在杨嗣昌身上,若是坐实了,杨嗣昌恐怕要脑袋不保。

“蠢材!”崇祯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狠狠瞪了王德化一眼,扭头看向杨嗣昌,满眼都是怒火和疑虑。

杨嗣昌心中大急切,双目喷涌的怒火几乎要把整个天地都焚尽,三步并作两步走出班来,跪倒在地就欲争辩:“陛下,骆养性、王德化血口喷人!臣……”

“陛下!”温体仁忽然出班打断了杨嗣昌的话:“骆指挥使和王公公一贯恭谨,他们既然皆如此说,此事必然为真!”

杨嗣昌大为震惊,抬头看向温体仁,却见他转过身来,朝自己使了个眼色,随即声量骤然提高,怒喝道:“杨少司马!事到如今,你还不向陛下认罪吗?”

杨嗣昌猛然一惊,浑身冷汗直冒,瞬间打湿了衣衫,他终于反应了过来,王德化和骆养性为了减轻罪责,默契的准备把他给拉下水,这两人联手欺君,哪里还有回头路走?只能彻底咬死自己,这口黑锅他们是死也要扣在自己身上了!

东厂和锦衣卫联起手来,全天下还能有比他们更会栽赃嫁祸的吗?值守禁宫、护卫御驾的全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自己若是还要继续争辩,只需要一个暗示,他们能弄出一堆“铁证”来,没准连“东虏细作俘虏”都能捣鼓出来。

杨嗣昌偷眼看向崇祯,却见他脸上怒意更浓,明白崇祯皇帝已经信了几分,先内而外之策是天子撑腰支持的,崇祯不会自打脸,即便自己认了罪,受到的惩处也不会太过,最多不过是罢官去职、从此失宠而已,可若是坚持争辩下去,却会在崇祯心里留下一个死鸭子嘴硬的印象。

天子能容忍臣子犯错,但绝不会容忍臣子死不认错!自己若继续分辩,必死无疑!温体仁忽然出班指责自己,实际上是在救自己一命。

“陛下,此事确实是臣一时大意,误信了东虏的承诺,请陛下责罚!”杨嗣昌长叹一声,一头磕在地上,霎时间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心中满是悲凉,他认了此错,确实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可是他那三策,日后却是彻底施行不下去了。

崇祯更为恼怒,正要呵斥,温体仁却抢先说道:“陛下,东虏一贯无信无义、反复无常,莫说杨少司马,自万历年来,多少重臣名将为之蒙蔽?杨少司马一时不察,故而酿成此祸,虽说是罪不可赦,但杨少司马自入京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为君分忧,请陛下看在他往日辛劳的份上准其戴罪立功。”

温体仁顿了顿,继续说道:“陛下,东虏因何造乱京师,还不能妄下定论,没准是某些小官言官一时误会所致,杨少司马也许只是被其牵连而已。”

崇祯微微一愣,盯着温体仁看了一会儿,顿时反应了过来,温体仁这话说得不偏不倚,实际上却是在暗示自己,杨嗣昌与东虏勾连是自己在背后撑腰,此事京中谁人不知?若是严惩杨嗣昌,岂不是污了自己的名声和威望?

崇祯眯了眯眼,渐渐冷静了下来,杨嗣昌若是倒了,他那三策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温体仁的意思很清楚,找个小官,把罪责都推到他的身上,既能保住杨嗣昌,也能保住自己的脸面,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正要出声,忽然听得殿外一阵阵吵嚷的声音传来,不一会儿,一名内侍急匆匆跑入殿中,慌慌张张的禀告道:“皇爷,都察院数百名御史冲破午门,值守锦衣卫拦阻不住,那些言官在皇极门外叩阙上奏,言杨嗣昌勾结东虏造乱京师、袭杀朝廷命官,请斩之!”

殿中又是一阵哗然,崇祯的面色变成了猪肝色,温体仁脸色也是大变,幽幽叹了口气,喃喃念道:“杨文弱,这下子你是彻底完蛋了啊!”

骆养性心中缠绕着一丝疑惑,悄悄抬头看去,却见周延儒朝他挪了一步,微微颔首,顿时明白过来,京中刚刚遭袭,锦衣卫必然是严防死守,怎么可能连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御史都拦不住?必然是自己的父亲和周延儒私下里商议好了,周延儒使人鼓动御史叩阙,而骆思恭则暗示值守的锦衣卫故意放任这些御史冲破午门。

骆养性的目光落在温体仁身上,两只老狐狸联手把事闹大,就不会是只为了对付一个小小的杨嗣昌。

崇祯刚刚稍稍平息的面上又填满了怒火,周延儒咳嗽一声,出班说道:“陛下,若说杨少司马勾结东虏袭杀朝官,臣是绝计不信的,杨少司马和这次东虏造乱有多少关系,臣觉得也有待商榷,但如今这番动乱,与杨少司马先内而外之策脱不了干系,此事是可以确定的。”

“陛下,东虏造乱到底是何缘由,真相不重要,臣等如何认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天下百姓百官是如何认为的!‘东虏造乱京师是由杨少司马的先内再外之策引起的’,此事在百姓百官之中已经成了公论,否则也不会有如今的叩阙之事!”

周延儒顿了顿,目光炯炯的扫了崇祯一眼:“陛下,尧舜之所以为尧舜,是因为他们顺应民心、为天下万民所敬仰,万民百官之心不可逆,陛下可还记得万历年争国本之事?”

崇祯眉间渐渐皱起,听着外面嘈杂的喊声,忽然叹了口气,坐直了身子:“刑部记下,杨嗣昌大意酿祸,罪不可赦,开革兵部侍郎及一应官职,杖四十,流放陕西充军!骆养性开革锦衣卫指挥使之职,杖四十,以白身暂留北镇抚司效力,王德化革司礼监秉笔,暂留东厂查抄东虏细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