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384章 旧事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384章 旧事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一伙反贼而已,算不得什么威胁!”多尔衮呵呵一笑,理了理思路,向皇太极说起了范文程等人这段时间收集的关于武乡义军的情报,皇太极初时如同听故事一般面色轻松、嘴角微笑,渐渐的面色变得有些凝重,嘴角的微笑也变成了阴冷的冷笑,到最后身子渐渐坐直了,目光如看见猎物的恶虎一般,嘴角的笑容也消失不见,面色阴沉得可怕。

多尔衮讲得口干舌燥,随手抄起一个酒囊灌了一口,抬头看去,却见皇太极这么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心中微惊,赶忙问道:“大汗,这武乡贼可有什么独特之处?”

“日后我大金入主中原,武乡贼必为我大金首要之敌!”皇太极长长出了口气,身子软了下去,又恢复了之前那般闲散的模样,只是眼中依旧残留着一些阴狠和毒辣:“或者说,日后明失其鹿,能争锋天下者,必有武乡贼一席!”

多尔衮更为惊讶,忍不住哂笑一声:“大汗,您太看重那些武乡贼了,一伙战兵不过一两万人、连关内明军都打不过,被明军夺了老巢狼狈逃去河南的反贼,怎可能与我大金为敌?”

皇太极摇了摇头,盯着那闪烁的篝火看着,问道:“墨尔根戴青,父汗当年也不过是一个女直小部酋长而已,也曾被李成梁几个家丁精锐追得到处逃,你说,父汗是如何创下这大金基业的呢?”

“此事本有公论!”多尔衮挺了挺胸,语气中满是骄傲:“父汗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一统女直三大部,萨尔浒大胜明军,自起兵以来唯有宁远面对袁崇焕一场败仗,屡战屡胜、攻城略地,大金自然蓬勃而起!”

皇太极淡淡一笑,又摇了摇头:“墨尔根戴青,这所谓的‘公论’,是对外人说的,我大金崛起的原因,不能对外说,但你心里要清楚,父汗之所以能以一边鄙小部创下这般基业,根源在于汉民!”

“汉民?”多尔衮眼中疑惑之色翻涌,赶忙坐直了身子,恭敬的问道:“大汗请教诲臣弟。”

皇太极满意的点点头,解释道:“万历年间,辽地有两大害,一则李成梁之兵,二则高淮之吏,李成梁蓄养家丁精锐,可称明国之雄,明将戚继光曾言,要养一家丁,需四五名军户日夜劳作、终日不得饱食,李成梁单是李家一家家丁精锐便有上万之数,为了养这些家丁,辽地会有多少军户被其盘剥掠夺?有多少军屯田土被其侵吞?”

“李成梁以一届生员,坐到万历年武将之极,靠的便是人头军功,但咱们女直人的首级是那么好拿的吗?于是杀良冒功,乃至屠村灭寨屡见不鲜,辽兵军纪之差,连朝鲜都人人皆知。”

“若单是李成梁的兵也就罢了,偏偏万历皇帝为了掠财,还委派了高淮这个太监往辽东开矿征税,高淮与李成梁狼狈为奸、肆意盘剥掠夺,时有辽人所言‘追矿税,征房号,编牛车,拿大户,调夫匠,修牌坊,冒军粮,占军役,诈假官,用非刑,拷财物,奸妇女等事,皆太府委官所行之事也。地方军民,有弃产投虏者,有甘受棍毙者,有断手刖足者,有投河自缢者。千万苦情,诉说不尽,只望汲汲救命。’”

“高淮乱辽、成梁兵祸,辽地汉民日日挣扎于生死之间,军户、百姓反乱不断,逃亡者更数不胜数!”皇太极微微一笑,把玩着手中的文报:“父汗眼见辽民之苦,便定计‘与其杀辽人而夺其财,不如养辽人而用其力,前者只能获利一时,后者方能受益于永久’,于是筑赫图阿拉等城,招募辽地逃民耕种筑城。”

“凡逃亡建州的汉民,父汗皆计口授田,发与粮种耕牛,一男种粮的分田五垧,种棉的分田一垧,乞丐和尚逃来也给分田,凡大户合于大宅、小户合于小宅,房则同居、粮则同食、田则同耕。”

“辽地汉民听闻纷纷来投,所谓‘其间苦为徭役所逼者,往往窜入其中,任力开垦,不差不役,视为乐业。夷人利其薄获,阳谓天朝之民也,相与安之,而阴实有招徕之意……乃今公私之差日增月益,已自不支,而矿税之征朝加夕添,其何能任。况在此为苦海,在彼为乐地,彼方为渊为丛,民方为鱼为雀,而我方为獭为鹯,以故年来相率逃趋者,无虑十万有余。’”

皇太极微笑着放下手中的文报,看向多尔衮,继续说道:“女直之民不懂耕种,靠着摸鱼采参能得多少钱粮?正是有这些逃亡汉民为父汗耕种生产、铸器筑城,建州女直才能蓬勃发展、逐渐兴起,将其他各部远远甩在身后,父汗才有源源不断的钱粮和人力能养得起一支统一三大部、对抗明国的强军!”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汉民逃民为父汗刺探明**情、通报明国消息,父汗才能在萨尔浒一战功成,才能百战百胜!”皇太极拨弄着火堆,眼中闪烁着光芒:“昔年辽东巡抚张焘曾言‘辽人之久为奴耳目者十之而五也’,明**兵尚未出动,作战之计划便已摆在父汗的案桌上,知己知彼,又怎会不百战百胜?”

皇太极顿了顿,语气有些严厉:“只可惜八旗也要分地,八旗还要做人上人,攻下辽沈之后,便如明国官吏那般摧残汉民、侵吞田土,汉民自然也像对抗明国那般对抗大金,而父汗自以为天命所归,不知收拾人心,反而纵容八旗肆意妄为,以诛杀‘无谷之人’为名屠戮汉民,以至于汉民反乱不断,逃亡辽东皮岛等地,大金岌岌可危,始有崩解之势。”

“父汗暮年时曾言‘本汗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独宁远一城不能下耶?’其中缘由,其实说来也简单.....”皇太极幽幽叹了口气:“昔年熊廷弼言‘辽人不可用’,到了袁崇焕却能以‘辽人守辽土’,父汗年轻时温恤汉民、轻徭薄赋,故而能战无不胜,可到了暮年却杀人盈野、民不聊生,汉民皆投奔明国、助明国御我,上天自然以辽土限父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