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526章 溃逃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526章 溃逃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鸳鸯阵,即戚继光在东南抗倭时发明的一种疏散的战斗队形,以十一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皆配腰刀标枪,再二人持狼筅遮蔽敌军冲锋,后四人持长矛,左右各二人,掩护刀盾手和狼筅兵,最后二人持镗钯警戒支援。

鸳鸯阵不但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能充分发挥各种兵器的杀伤效能,而且阵法灵活多变,戚继光靠此阵纵横东南,倭寇无人敢敌。

左良玉对鸳鸯阵并不陌生,戚继光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在万历、天启年间大量刊印过,做为军中教材发给各层军官,像左良玉这类高级将领几乎人手一本,而且左良玉出自辽东军,辽东军和戚继光的渊源不浅,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有成之后,兵部曾从蓟镇抽调了数千兵将“援守”辽东,说是“援守”,实际上是做为教官对辽东边军进行整训。

如今辽东边军使用的车营战术,便是从戚继光那传承而来,左良玉也曾亲眼见过袁崇焕练兵之时,让步队操演鸳鸯阵。

正因为熟悉,左良玉对鸳鸯阵的威力一清二楚,原本还自信满满的脸有些垮了下来,抓着马缰的手又紧紧的握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西岸的吴成却笑出了声,鸳鸯阵是戚继光针对东南密集的丘陵水网稻田芦苇荡的地形而专门开发出来的军阵,地域局限性较强,实际上当戚继光来到北方后,针对草原地形开阔、北虏骑兵众多来去如风的特点,戚继光也基本抛弃了鸳鸯阵,转而改进了俞大猷、谭纶等人发明的车营做为北方边军的基本战术,步兵也改为了以装备丈八长矛和鸟铳为主、二十五人为一队的小方阵。

武乡义军的小阵确实是以鸳鸯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刀盾手顶在最前,狼筅兵则换成了手持勾枪的勾枪手,这些勾枪则是吸纳了白杆兵的白杆枪改进而来,可刺可勾、可砸可砍。

长矛手保留两人,两个长矛手则替换成火铳手,最后的两个镗钯手则换成了配备长刀和一窝蜂火箭、震天雷等火器的火器兵,他们手中的长刀,基本都是仿造自历次战斗中歼灭的川兵所用的苗刀。

如今在这河岸边狭长的地形中,面对已经搅入军阵中的官军精锐,灵活多变的鸳鸯阵正是发挥用武之地的时候,武乡义军的强渡部队在哨声的催促和军官的指挥下迅速结成一个个小阵,迎击搅入进来的官军精锐。

鸳鸯阵对步兵素质要求极高,军卒之间必须配合默契、小队队长需要一定的指挥和协调能力,而明末的明军步卒平日里大多连饭都吃不饱,缺乏训练和教导是常态,基层军官也缺乏指挥能力和素养,即便鸳鸯阵的阵法被戚继光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写在书上,他们也执行不了。

实际上,哪怕是从建军开始就极为重视基层建设的武乡义军除了少数精锐老兵部队,短时间内改换阵型组成鸳鸯阵依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但恰好强渡淠水的就是武乡义军精挑细选、沙场征战磨砺出来的精锐老兵,也是武乡义军基层建设的精华和硕果。

他们结阵的速度非常快,哨声响、命令下,便飞快的与身边的同袍结成阵势,十一人的小队甚至可能来自不同的小旗之中,但却各司其职、秩序井然,没有军官指挥便由教导接手、教导军官都没有,便由老兵指挥,每日的辛勤操练让他们习惯了服从指挥,夜间的总结和教育,又让他们能够第一时间领会上峰命令、发挥主观能动性,阵内的兵将、各个小阵之间互相掩护、互相策应,甚至用不着军官进行多余的调整和整顿,迅速便能形成战力。

那些官军精锐冲入武乡义军的军阵中,才刚刚砍杀一阵,便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个个灵活且互相策应的狠辣小阵,他们肉搏能力或许比武乡义军的老兵还要强上几分,但战场之上从来都是有组织碾压无组织、有纪律战胜无纪律的。

他们的盔甲在火铳火器的近距离轰击下如纸片一般薄弱,他们的武艺在长达六米的长矛前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即便突破了长矛的阻拦,还有勾枪和刀盾组成的长短防线阻遏他们的冲击,冲到近前还要面对武乡义军刀盾手的近距离投枪飞射,那些官军精锐没人是傻子,面对这必死的局面,谁还敢上前?只能远远放箭试图搅乱武乡义军的小阵。

但鸳鸯阵中本就有刀盾手遮挡箭矢,武乡义军的长矛手和勾枪手都身穿重甲,火器兵和铳手也配备了铁盔和布面甲等甲胄,弓箭杀伤效果非常一般,官军精锐的盔甲又挡不住火器的穿透,几乎是一边倒的被压着打,节节后退,甚至有几处的官军精锐已经溃散而逃。

“没想到左良玉所部战力已经降到这种程度了!”吴成轻轻摇了摇头,通许之战时,左良玉收拢的那些团练官兵在耳岗上面对武乡义军精锐部队的大举进攻好歹还能坚持一阵,如今在这淠水河畔,左良玉精兵尽出,跟武乡义军强渡的一个部总千来人交战,竟然被打得节节败退、摇摇欲坠。

“或许是咱们成长得太快了!”吴成咂吧着嘴,挺起胸膛,双目之中满是炽热的火焰:“若是我武乡义军每一支部队都能达到强渡的精锐老兵那种程度,什么明军、什么东虏,天下谁能敌手?”

吴成扫了眼对岸那面旗帜,冷冷一笑,又看向淠水,浮桥已经接近了东岸,西岸岸边等待着的大军已经开始整队,只等浮桥架设到浅水区便冲过淠水河,涉水登岸。

就在此时,对岸响起了一阵阵金钟之声,吴成放眼看去,却见左良玉的大旗已经消失不见,对岸的左部官军兵马轰隆一下溃散,漫山遍野朝着庐州城的方向逃去。

“呵!竟然又跑了!”吴成哈哈大笑起来:“逃了好,最好放弃庐州城跑了,也免了咱们的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