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597章 海外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597章 海外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郑芝龙笑得有些尴尬,又问道:“不知执政到底想要如何处置在下和郑家。”

“简单!学学红毛番便是!”吴成哈哈一笑:“咱们也学红毛番成立一家专门的海贸公司,我大熙占主要股份,你以船队入股,再拉些官绅海主一起入股,我赐你一个爵位,由你和其余股东一起经营,我大熙只会委派专员监督查账。”

“此海贸公司专门负责对外海贸和殖民地扩张,我大熙赐予你们垄断从南洋到西番的海贸特权,允许你们雇佣佣兵、殖民统治、订立条约等事宜,以我大熙信用和国力为你们背书,用我大熙的强大陆师和日后将会组建发展的大船队做你们的后盾。”

郑芝龙听到“大船队”三个字时,面色微微变了一下,又很快恢复如初,笑道:“执政这所谓‘公司’,说是要拉官绅海主入股……看来执政是不想让我郑家一家独大。”

“单单是倭国的贸易航道,你们郑家就先后面临着许心素、刘香、红毛番等人的挑战,大洋广博,你们郑家一家是吃不下的!”吴成淡淡的笑着,丝毫不在意郑芝龙语气中的怨怼:“做生意嘛,讲究一个和气生财,海贸巨利若让你一家占着,就是把你郑家放在众矢之的的位子上,人人都想着上来撕咬一口,我大熙做你们的后盾,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帮你们擦屁股。”

郑芝龙未置可否,吴成也不理会他,继续说道:“大家各有所求,这生意才能做得下去、做得长久,郑同知,你要是有意,咱们倒是可以先试着合作一下,你在台湾大举移民、建城开田,势力广大,又有料罗湾大胜之威,可面对盘踞热兰遮城的几千红毛番却一筹莫展,不得不与他们订立盟约,任由他们在你咽喉之处扎下根刺。”

“何哉?因为你郑家的陆师太弱、福建的明军更弱,你奈何不了据棱堡要塞而守的红毛番,只能与他们妥协!”吴成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我分一个都尉、三千精锐人马给你,配合你郑家拿下热兰遮城、驱走红毛番!”

“红毛番以热兰遮城为据点,时常侵扰中土沿海不说,还时常挤占你们郑家往倭国的商路,倭国闭关锁国之后,只准汉商和红毛番在长崎交易,郑同知,红毛番这些年从你手上分润走了多少的利润?”

郑芝龙眯了眯眼,请神容易送神难,大熙的兵马上了台湾,定然不会轻易就离开,台湾若是落在大熙手里,就算大熙不兵进福建也能威胁到郑家通往倭国的海路了。

“此事,容在下想想.....”郑芝龙笑了笑,半是疑惑半是转移话题:“执政,有一事在下一直想不通,过往中国之主,大多对海外兴趣寥寥,为何执政却如此关注海外呢?”

“因为时代不同了,马上就不再是能关起门来过日子的时候了!”吴成微笑着解释道:“我大熙,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绕着圈跑,要往上走一走。”

郑芝龙满脸疑惑,吴成却懒得解释,或者说,即便解释了郑芝龙也理解不了,甚至当今这个世界,都没几个人能理解吴成对开海的渴求。

吴成曾经仔细思索过,为什么近代的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手工业更为发达、地域更为广阔、文明更为悠久、人口和经济更加繁荣的中土,甚至都没有率先发生在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这些强国大国之中,反倒是爆发于欧洲,思来想去,最终归结在两个字上——需求。

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进步,大多是来自于航海的需求,而对于中土国家来说,如今重要的国际贸易品,要么是自身特产的茶叶、丝绸等物,要么就在自家家门口,比如南洋的香料、硬木,哪怕是金银铜,旁边也有个盛产的日本,坐在家里就有人源源不断把所需的东西送上门来,自然不用费心去研究什么航海造船的技术,与之配套的科学技术自然也就停滞不前。

而中土庞大的人口,在农业社会里是个优势,当中土国家要走向工业化时却是个诅咒,西方的工厂主、地主,缺乏足够的人力进行生产,只能依靠与科学和机器的力量去生产足够的廉价物品,所以有了珍妮纺织机、有了蒸汽机、有了后续一切的科学和机械。

而中土的官绅地主、工厂工坊主们,他们有极为充足和廉价的人力可以使用,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一个纺织工人最多两个星期就会残废或累死,人力的短缺促使了英国的资本家们开始普及机械生产,而同时期的满清,江南的织坊中同样会有大批的织工和童工累死残废,可经营这些织坊的官绅只需要花费一袋米再去买一个灾民流民替换就行。

作为工业革命开端的蒸汽机也是如此,制造蒸汽机最初的目的就是在矿山抽水、以替代人力和畜力,但在中土国家,放着便宜的人力不用,反倒用这烧煤的东西,还得花费更多的成本去买煤运煤,那些官绅矿主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没有需求,就没有进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业科技爆发的时期,就是因为越来越庞大的人口需要更多的农产养活,说到底还是因为需求。

至于科学技术和科技引导的工业革命,一直到后世靠手工业者的辛勤劳动怎么也追不上机械的产出,那时候中土国家才明白要发展和学习了,只是到了那时,洋人的铁甲舰也该打上门来了。

所以中土的贵戚官绅大多只是将科学当作一种爱好,而极少像欧洲的贵族地主那般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去钻研,中土的科技发展,往往离不开朝廷的主导和推动,明初七下西洋,便是个典型的例子。

即便是在后世,前三十年的工业大发展、后几十年的科学发展,也大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