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明末造反专业户 > 第830章 分税

明末造反专业户 第830章 分税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15 14:54:34 来源:书海阁

“最后,便是这商税一事.....”林故挠了挠头,轻轻叹了一声:“执政,商税改革是户部此番税制改革的重点,属下的计划事关重大、涉及颇多,非得执政拍板不可,属下......这几日就该拟好章程,在执政北上之前呈递。”

吴成点点头,微微坐直了身子,杜魏石眯了眯眼,将酒壶搁在桌上,林故理了理思绪,阐述道:“前明的商税和田税一样,正税从明初以来就没怎么涨过,有明一代两百余年,商税正税只在天启崇祯年间有过大规模的增长。”

“但前明的商税同样也是合法的正税少、乱七八糟的杂捐捐纳多如牛毛,比如崇祯二年,单单是这襄阳府一地,便增加了鱼捐、桥捐、沙埕捐、香捐、草鞋捐等十余个捐纳摊派,和田税一样,这些捐纳摊派本身是不合法的,官绅豪贵自然能有理有据的拒缴,最后都压在中小商贾和百姓的身上,致使不少商户破产。”

“我朝议定商税,首要之事便是对这些苛捐杂税和胡乱摊派进行审定,大多数杂税都已废除,少部分则合并保留,故而如今我大熙的商税,乃是四大税中最为庞杂的,包括市税、茶税、矿税、酒税、工坊税、车船税等等,名目最为繁多。”

但是商税在四大税中的占比较低,一则我大熙为鼓励商贸流通,有三年免征的政策在,不少地区还处在免征商税的阶段,二则之前天下大乱、灾害连连,各地商贸受到严重影响,商队少、商人少,商税自然也就少。”

“比如商税之中占比很大的酒税,这几年北方大旱、粮食短缺,故而朝廷禁酒,民间也严禁私酿,酒税便因此一落千丈。”

“如今天下局势相对稳定,虽然还有天灾,但影响也能控制,故而各地商贸渐渐有了复兴的迹象,但也仅仅只是迹象而已,商税想要恢复到前明万历年间的水平,恐怕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了。”

“故而属下以为,最好就趁着这商税方兴未艾之时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若是等商贸兴盛起来再想改革税制,牵涉的百姓商户就太多了,阻力自然也会越来越大!”林故锁着眉,手指在桌上划拉着,似乎是在默写他心中已经盘算过千万遍的计划:“而此番商税改革的重点,则是重新厘定朝廷和各地官府的税赋分账。”

“执政也清楚,以往前明采用的是存留和起运的方式分账税赋,所有税赋名义上都是由朝廷征收、供朝廷使用,只是州县因为有发放官俸、救灾赈灾、维护城池等需求,故而可以存留一部分赋税使用,但一旦朝廷国用紧张,往往会抽走地方存留先满足国用,如崇祯年间因为兵灾军费等问题,要求各地官府将所征之火耗银解送户部使用。”

“但州县官府要用银子的地方同样不少,若存留不敷使用,往往便私自摊派捐纳以弥补亏空,前明的苛捐杂税,一多半都是因此而产生。”

“官府无钱,必然巧立名目,所以属下以为,与其让州县官府乱设苛捐杂税剥削百姓,不如干脆分给他们一些征税的权力,让他们有一定的钱粮可以自由使用,即便有贪污**,控制起来也方便许多......”林故有些不敢看吴成,将征税权力下放州县官府,对于一个集权的皇帝来说,简直和预谋造反没什么两样:“属下仔细清算过了,商税之中有不少税种,如牲畜税、契税、产税、牙税等,与州县官府息息相关,朝廷统计征税非常麻烦,而且成本高昂,不如下放给州县官府,朝廷只规定州县征收之税种并做监管。”

“分税制!”吴成感到有些惊喜,林故的方法已经类似于后世的国税地税的分税制了,只是要实行分税制,还得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需要改革:“林尚书,若是按你的法子,户部又该如何监管施行呢?”

“属下以为,可以在择定时间,要求各州县上报一年内征收税商税的使用计划、各项支出,户部根据各州县去年奏销单册进行审核,确定州县所能征收的商税税种,州县只能在户部规定的税种内开征停征、核定适用税额。”

“另外,次年奏销之时,州县需一并上报去年商税征收和使用情况的汇集总结,以供户部审核清算,若是拖延瞒报者,便依照律法规定处置。”

吴成脸上笑意更浓,林故的这个法子,完全可以说是后世国家预算决算制的雏形,如今虽然只能算是一个胚胎,但任何制度的发展,本来就是在不断地实践中慢慢成长的。

“执政,我大熙科举,无论是八股科、常务科,还是针对官吏兵将的捡拔科,都是要考校算学的,因此官府众人,多多少少都有算学的底子.......”林故见吴成没有反对的意思,底气足了一些:“正因为拥有大量懂算学的官吏,这朝廷和州县官府商税分账奏销的制度,才有可能搞起来。”

吴成点点头,不管什么制度都需要人去执行,看来之前奏销制的成功,给了林故不小的信心,让他决定大刀阔斧的进行一场改革,开创一种前无古人的新税制了。

吴成忍不住笑出了声,他一直想要大熙作为中古国家和近代国家的过渡,但时至今日,大熙的许多政策都只是他这个穿越者根据后世的经验拔苗助长而已,大熙的官吏实际上大多数还是跟着他的指挥棒在转悠,或者困在封建时代的思维里转不出来。

但如今林故的大胆改革给了吴成一个信号,这个时代的顶尖人才们,已经开始自发的摸索前进的道路了,吴成的拔苗助长,没准十几年、几十年后,会变成提前筑基。

这是好事,抱团上路永远比孤军奋战好,吴成淡淡的笑着,重重点了点头:“我大熙生于变革之中,自然是不会害怕变革的,林尚书,你拟一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我看过之后若没什么问题,你就择地试行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