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5 > 历史 > 截胡太子,我称帝 > 第1394章 信鸽

截胡太子,我称帝 第1394章 信鸽

作者:煮酒笑余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18 07:58:15 来源:书海阁

第1394章 信鸽

云霄子接过信件,慎重放入袖中,“娘娘放心,贫道即刻差人送去。对了娘娘,今日之事,切莫对任何人提及。”

阿史那云裳看他满脸凝重,心生疑惑的询问道:“这是为何?连陛下都不能说吗?”

云霄子想都没想,直接作答道:“最好不要,至少在上官娘娘抵达前,不能告知陛下。”

“云霄真人该不是要害我吧?”云裳看看他,再看看他刚刚收起的小纸条:“刚刚的书信内容,果真是邀请上官娘娘前来此地吗?”

云霄子一听,赶忙稽首道:“娘娘多虑了。贫道此举全是为了陛下与大汉着想,请娘娘放心,贫道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断然不会蒙骗娘娘。”

阿史那云裳略作思考:“好吧,我就相信真人。愿上官娘娘收到书信,能早日到来。”

“天色已晚,娘娘早些歇息,贫道告退。”

拜别云裳后,云霄子离开,并未急着返回自己的大帐,而是独自一人鬼鬼祟祟来到大营内极为偏僻的角落,只要翻过那道勾阑拒马,便是大营之外。

站定之后,云霄子如同做贼心虚一般,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着四周,那模样就好似生怕被人发现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似的。待再三确认周围确实空无一人后,他方才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自己宽大的袖筒之中,并在里面来回摸索起来。

不多时,只见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紧接着便如变戏法一般,从袖筒里神奇地掏出了一只洁白如雪的信鸽来。那信鸽小巧玲珑,羽毛柔顺光滑,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灵动而有神。

云霄子动作轻柔将早已准备好的那张字条,小心的装入信鸽携带的竹筒之内,轻轻拍了拍信鸽的小脑袋,自语道:“无量天尊。小家伙,此事成与不成的就瞧你的啦,你可要争口气才行呀!”

再一次警惕的朝左右观望了一番,直到确信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里的情况,他这才缓缓地抬起双手,将手中的信鸽轻轻往上一送。

那信鸽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心意,一经脱手,它便立刻张开那双有力的翅膀,奋力地扑腾了几下,随后宛如一道白色的闪电般直直地冲上了高空。

在广袤无垠的浩瀚星空之下,信鸽盘旋着绕了几个圈子,仿佛是在辨别方向一般。片刻之后,它终于找准了目标,头也不回地朝着南方疾驰而去,眨眼间便消失在了天际尽头。

这只信鸽是江一贝自京都带来,神霄观用来传递信息的信鸽。在辽源时便给了云霄子,没想到今日果真派上了用场。

望着空中信鸽彻底没了踪迹,云霄子这才步履匆匆的返回自己的营帐,仔细欣赏阿史那云裳差人送来的雷击木。

数日后的一天黄昏,那只信鸽历尽艰辛,终于飞进了京都一处幽静的庭院。

这里是神霄道观的后院,看到有信鸽飞回,小道士急忙取下信鸽携带的竹筒,送到道观内主事人云海手中,也就是云霄子的亲师兄。

京都,皇宫内苑,朝云宫。

上官云锦一身淡粉色素雅装扮,长发盘起,两侧各有几缕发丝垂落。嘴角泛着丝丝笑意,一双明眸看向怀中的女儿。

自从上官云锦有了身孕后,朝云宫的婢女们算是彻底找到了主心骨,谁还敢说自家宫中无主。尤其是小公主诞生后,朝云宫的婢女们算是彻底站起来了,偌大的皇宫内,再也无人敢私下嘲笑她们。

就在这时,一名婢女快步来到屋内,道:“娘娘,帝后来了,马上就到宫门了。”

上官云锦闻言,站起身来,示意她们将泽娜抱下去,带着彩云朝宫门走去。她还没到,帝后苏雨晴已经从朝云宫的宫门处走了进来。

“臣妾见过帝后,不知帝后驾临,有失远迎。”

上官云锦止步,微微躬身施礼。

帝后见状,面露笑意:“快快免礼。这是在你的宫中,你我姊妹二人就不必如此客气了。最近几日本宫忙着处理后宫的一些琐事,没顾得你,正好今日得闲,就过来看看你。”

“帝后乃后宫之主,自是繁忙些。本应是臣妾去请安,只是这几日身体不便,便没去讨嫌,还望帝后勿怪。”

在宫内生活的久了,上官云锦对宫内的规矩懂得也就多了。更何况她与帝后的私交一直不错,她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将苏雨晴请到屋内落座,彩云奉上香茗。

“今日陛下传回了旨意,调张丞相北上,怕是塞北那边要有大动作,陛下怕是短期内无法还朝。不知云锦妹妹对此事怎么看?”

落座后,苏雨晴开门见山,将今日才传回的旨意,告诉了她。

“陛下的心思,臣妾实难揣摩。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势来看,陛下恐怕要对突厥动武。歆玥娘娘手中握有情报网,帝后若想知道前线的具体情况,不妨询问于她。”

帝后苏雨晴听了上官云锦的话,脸上有愁容浮现,道:“问过了,皇帝已经进入了突厥境内,好像是去了一个叫做孤狼岭的地方,目前也只知道这些。”上官云锦沉思片刻,笑道:“帝后不必担忧,臣妾以为这开疆拓土是他们男人的事情,劝也劝不住。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只有相夫教子了。如今的天下虽看似平静,但各方势力暗涌。张丞相此去,倒也不错,至少可以帮陛下出出主意,若能免于战火来平衡各方势力,倒也不失为上策。”

帝后轻轻抿了口茶,“妹妹所言极是。陛下连年在外征战,本宫担忧朝堂之上有人借机生事。我听苏大人说,现在的朝堂中以有不少官员怨声载道了,必要之时,恐怕还需要妹妹出面安抚百官怨气。”

苏雨晴这么说不无道理,因为上官云锦手中握有皇帝的一枚玺印,除此之外还有与天子剑配套而成的葬雪剑。

无论哪一样单独拿出来,都象征着皇帝权威,这也是文武百官信服她的原因之一。

两人正在闲谈之时,又有宫女从外面走了进来,轻声道:“娘娘,宫门外有神霄派的云海道长求见,说有要事回禀。”

苏雨晴与上官云锦对视一眼,两人眼眸中均闪露出困惑神色。

迟疑两秒,只听上官云锦询问道:“可知是为何事而来吗?”

宫女回道:“暂不得知,道长说很重要,务必要亲自面见娘娘才可说出。”

“或许是江湖中有什么消息传来,毕竟你还是江湖中的武林盟主,还是见一见吧!”

听到苏雨晴的打趣,上官云锦看向那宫女,言道:“去将人带来吧,本宫在这里见他。”

不多时,在宫女的带领下,云霄子的大徒弟迈步来到殿内。

“无量天尊,贫道见过娘娘千岁,给娘娘请安。”

云海自进入殿内就没敢抬头,所以并不知帝后也在这里。

上官云锦看着面前这里的道士,似乎是有些印象,因为她曾去过几次神霄道观。

“本宫如果没记错的话,你应该是云霄子的师兄吧?”

云海缓缓抬头,辑首作答道:“回娘娘的话,掌门云霄正是我的师弟,贫道云海。”

“这位是我朝帝后,还不快见礼!”

云海闻言,心中一惊,再次辑首道:“贫道云海见过帝后,不知帝后在此,多有失礼望帝后勿怪。”

苏雨晴见状,颔首道:“罢了,不知者不怪,免礼。”

上官云锦:“今日道长前来见本宫,不知为何事而来?”

云海取出从信鸽上摘下的竹筒,双手捧起,开口道:“启奏帝后,娘娘,掌门云霄子有飞鸽传书送回。贫道接到传书后不敢耽搁,这才前来面见娘娘千岁。”

“彩云,呈上来!”

得到自家娘娘的示意,彩云迈步上前,接过云海手中的竹筒,送到上官云锦面前。

拆开竹筒,取出里面的字条,看到上面的字迹时,上官云锦柳眉微蹙,这歪七扭八的字迹倒也罕见。

看到最下面的署名时,她的眉头又是一紧。

“云锦妹妹,可是陛下的传信吗?”

见她神色变化,苏雨晴心中也是一紧,出声询问。

“这上面写的是阿史那云裳,帝后请看。”

“阿史那云裳?她为何会传信给你呢?”

苏雨晴接过字条,看到上面的字迹也是一愣,好在字迹内容能辨认。看到上面的内容,她的柳眉也紧蹙起来,面露疑惑的看向上官云锦。

“这...这是何意?”

“想做昏君呗!”

上官云锦直截了当的作出回答,言语间似乎夹杂着些许怒意。

苏雨晴:“云锦妹妹,这话可不能乱说。”

上官云锦冷笑一声,道:“哼,帝后您看,这信上说的清清楚楚。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成为昏君。”

苏雨晴拿着信纸反复查看,言道:“也许其中另有隐情呢?我听说阿史那云裳是突厥女子,会不会是她妒忌才会写下这样的内容?”

上官云锦却不以为然,言道:“帝后且仔细看看,这纸上措词流畅严谨,她一个突厥女子怎会这样措词!就算她对我朝文化深有研究,可这字迹明摆着就是在仿照他人写好的内容照抄。依本宫看,定是云霄子的意思,否则他也不会飞鸽传书到京都。”

苏雨晴:“不管怎样,此事需谨慎对待。我们不可仅凭一封信就妄下定论。”

上官云锦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帝后说得有理,那依帝后之见,当下该如何?”

苏雨晴沉吟片刻,说道:“既然这信中说想请你去一趟突厥,依本宫看,倒是可以斟酌。只是如此一来,你就要离开泽娜,本宫这心中多有不忍。”

上官云锦低头沉思,她心中着实放不下年幼的泽娜,但此事又关系重大。

思索片刻,无奈的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帝后,我若前去突厥,泽娜还需您多多照看。”

苏雨晴握住她的手,“妹妹放心,本宫定会视泽娜如己出。有你在陛下身边,本宫会安心许多。但此行危险重重,你身边一定要带上得力之人。”

上官云锦点点头:“多谢帝后关心,臣妾自有分寸。事不宜迟,臣妾即刻准备,明日清晨便出发。”苏雨晴:“既是为了陛下,本宫就不留你了,明日清晨我来接泽娜到永寿宫居住,本宫就先不打扰你们母女团聚了。”

将帝后送走,云海也离开皇宫。

上官云锦回房收拾行囊,她挑选了几件轻便衣物,又将摆放在桌上的葬雪剑仔细擦拭。

彩云在一旁默默流泪,“娘娘,此去突厥路途遥远且凶险异常,您一定要保重啊。奴婢定会好好侍奉公主,日夜不离。”

上官云锦见状,轻轻为她拭去泪痕,道:“莫哭,我定会平安归来。”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天色还没全亮,一身劲装打扮的上官云锦带着数十名武艺高强的锦衣卫离开京都,踏上了前往突厥的道路。一路上,风沙弥漫,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突厥,胡质部落。

秦狄返回突厥已有十日,果不出他之前的判断,坐镇婺城的阿史那库察不知从何处得知了他再入突厥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的第一时间,朝汉军驻扎的方向增兵五万。

这段时间经过他的明察暗访,终于对马应龙放下了戒备,将兵权交到了他的手中。

目前而言,具有作战经验的将军中,只有马应龙最适合成为大军主帅。当然,阿史那库察也不可能彻底放权,随同大军离开婺城,前往阵前督战。

经过数日马不停蹄地奔波,一行人总算是风尘仆仆地抵达了突厥大营所在之地。此处与汉军大营相距约摸有五十里之遥,遥遥相望之间,任何一方有什么风吹草动,对方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察觉,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军团对峙作战。站在两军中间,仿佛能感受到那无形的对峙气氛正逐渐弥漫开来。

此时正值冬去春来之际,原本被皑皑白雪覆盖着的大地,大面积融化,脚下的大地此刻已然变得泥泞不堪。湿滑的泥土和浑浊的泥水,使得行走都变得异常艰难,更别提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正因如此,无论是突厥一方还是汉军一方,都默契地选择了按兵不动,谁也没有贸然主动发起进攻。就好像在这混沌的局势之中,冥冥中有一股力量让双方达成了一种无声的共识,静静地等待着地面的积水慢慢渗透,干涸。

对于阿史那库察来说,这样的僵持局面倒并非全然是一件坏事。趁着这段时间,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本土作战的优势,进一步招募更多的兵马前来增援。

毕竟这里是他们熟悉的土地,资源丰富,人脉广泛,想要补充兵力相对要容易许多。而且还可以借此机会重新调整战略部署,以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对于汉军而言,当前的状况却着实不太乐观。远离故土作战本就面临诸多困难,如今又遭遇这种恶劣的环境,不仅行军受阻,粮草补给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再加上敌军能够不断招募新兵增强实力,而己方的援兵则需要长途跋涉才能赶到,此消彼长之下,形势愈发严峻起来。汉军将士们并未因此而气馁,依然时刻都坚守着营地,严阵以待。

表面上看,双方至少是这样对峙的状态,彼此的兵马调动都在彼此的监视内。

但是,还有一支不为人知的队伍,此刻正在淤泥中艰难行军。统兵的将军,叫做完颜世宏。

没错,此人就是完颜幽梦的父亲。换句话说,他也是秦狄的老丈人…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